農村城鎮化環境優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7 09:10:00
導語:農村城鎮化環境優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河北省的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在不斷加快,城鎮的環境狀況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在農村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保護城鎮環境,已成為我們當前需要研究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在分析了河北省環境保護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重點提出了農村城鎮化建設環境優化的對策。
[關鍵詞]河北城鎮化環境優化
城鎮化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途徑。目前,河北省的農村城鎮化進程已進入到一個高速發展階段,省域內各類城鎮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城鎮化水平在不斷提高。但與發達地區、乃至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隨著河北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一些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也相伴而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全省城鎮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城鎮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處理好城鎮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采取有效措施來保護和改善城鎮的生態環境。
一、河北省環境保護發展現狀
近年來,河北省進一步完善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人大監督、環保部門統一監管、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的環境保護工作機制。同時,還根據環??偩值?部門《關于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的通知》要求,深入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2006年5月10日,省政府印發了《河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2006年7月13日,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并做出了《關于推進生態省建設的決定》,生態省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和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省政府又于2006年8月28日印發了《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的實施意見》;于2006年8月31日召開了全省第七次環境保護大會。2007年3月21日省環保局又公布了根據《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完成的《河北省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該規劃是河北省第一次以省政府名義的環境保護事業發展中長期省級重點專項規劃。
在環境影響評價方面,通過采取區別對待、嚴格項目審批,嚴格環境準入、提高準入門檻,實行分類審批、優化產業布局等措施來加強對新建項目環境的管理,并經常開展建設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大檢查。在環境法制建設方面,制定了《環境違法案件移送辦法》,為規范案件辦理提供了依據。在污水處理廠建設方面,凡在環境敏感區和重點流域沒有城市(鎮)污水處理廠的,停止審批造紙、制革、印染、化工等污染重、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項目。同時,還積極推進污水處理產業化,強力推進在線監測裝置的安裝。
于2007年10月召開的河北省委七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了“改善城鎮面貌要力爭每年一大步,三年大變樣”。同時,另一場關乎發展、關系民生的“節能減排攻堅戰”也在河北大地上全面打響。省委在七屆三次全會上強調,要在全省確定30個左右重點縣(市),制定節能減排工作目標,實施省級考核,在明年初的省人代會上,縣(市)長向人民代表做出承諾,3年內完成達標任務,否則就要自動引咎辭職。選擇30家能耗排放大的大中型國有企業,實施省級節能減排目標管理,3年內能耗和排放如果達不到國家標準,企業領導就應免職。此論文轉摘于流星畢業論文網
近年來,全省的環保工作總體上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呈現下降趨勢,城鎮大氣環境質量有所改善,重點河流水污染惡化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省建設也在扎實推進。但是,當前全省的環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最為突出的是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偏大,2007年河北省的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大致分別居全國第四位和第八位。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城鎮化過程中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城鎮化建設中出現的各種環境問題。
二、農村城鎮化建設環境優化的對策
1.不斷完善城鎮環境管理的法規體系
我國的城鎮環境管理法治化建設已取得了可喜進步,對我國城鎮環境管理工作的開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有關城鎮環境保護的專項法規建設尚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我們一定要根據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與法規,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規章,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以若干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為基礎、各種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和規章相配合、相應的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規章為補充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使小城鎮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制化。2.加強城鎮環境管理制度建設
行政手段在生態環境管理中廣泛運用,對城鎮建設中環境的保護與改善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行政手段在使用過程中也暴露出諸如管理機構不夠健全、規范不夠、約束力不強等問題。為此,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必須把城鎮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建立生態環境建設目標責任制;切實加強城鎮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城鎮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的素質;進一步健全城鎮生態環境保護的領導責任制,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努力形成城鎮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合力。
3.制定科學的城鎮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編制城鎮環境保護規劃,一是應當以持續發展的生態學觀點指導城鎮建設,針對城鎮自身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生態環境規劃措施;二是應當堅持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并舉,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并重的原則;三是應當遵循“居民進區,工業進園”的原則,結合各自的功能以及生態環境容量進行必要的生態環境功能分區;四是搞好城鎮的環境容量分析,統籌考慮城鎮的發展布局,合理安排城鎮的各項功能用地,規劃好城鎮環境發展的框架,使城鎮環境發展規模與其環境容量相適應。
4.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
環境保護執法中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以權代法和隨意執法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城鎮環境污染加劇的原因之一。為此,在環境保護執法工作中,要通過提高環境執法地位、加強環境執法組織領導、健全環境執法機制、完善環境執法程序、充實環境執法手段、提高環境執法人員素質等途徑,不斷加大現有各項環保法律、法規、政策的執法力度。要嚴格執行各類開發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強化環境保護法律監督,真正確立法律手段在管理小城鎮環境保護中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5.加強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力度
保持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就必須加大城鎮環境綜合治理的力度。為此,我們必須要通過制定各種有效的城鎮環境管理措施和政策,建立起城鎮環境管理的長效機制。要把治理工業污染與生態保護相結合,把控制新污染源產生和治理老污染源相結合,把防治大中型企業污染與防治小企業污染相結合,把控制分散點源與控制區域總量相結合,把環保獨家執法與多部門聯合執法相結合,不斷加速產業結構模式的轉換,大力發展低耗高效無污染或少污染的生態型產業。
6.加快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要對城鎮環境建設和保護給予財政傾斜,按照“誰污染誰付費、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負擔、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建立多元化的環保融資渠道,多方籌集環保資金,采取“社會投入、企業化運行、政府監管”的方式,加強環?;A設施的建設。在城鎮規劃建設上,要包括城鎮供水、供電、供氣等設施的完善以及排污設施的規劃建設。尤其是城鎮污水集中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等基礎設施一定要規劃建設好,以促進垃圾和固體廢棄物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防止其對水體、土壤的污染。
7.加強環境保護社會宣傳
從一定程度上講,解決城鎮建設中的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在于環保宣傳教育。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農村城鎮化環境保護的最終效果。因此,我們應結合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加大環境保護與建設的宣傳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紙、雜志、因特網、宣傳櫥窗、標語、文藝演出、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開展群眾性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傳播和普及國家環境保護方針、政策和法規,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環境保護、自覺參與環境美化的強大輿論。
參考文獻:
[1]陳柳欽: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探討[J].嶺南學刊,2005(3)
[2]畢正華: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研究[J].價格月刊,2007(4)
- 上一篇:我國汽車逆向物流運作模式論文
- 下一篇: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性出口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