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特征論文
時間:2022-08-30 03:39:00
導語: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特征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有效性,當務之急是把握枕業市場特征,拓展就業工作途徑。政府、社會用人單位與高校應該共同致力于優化市場環境,如建立就業信息網、調整課程和專業設里、強化就業指導、規范用人機制等。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市場特征就業市場
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已引人市場機制,新的就業機制已逐步為社會和畢業生所接受。但隨著高等學校學生就業體制的轉變和就業市場竟爭的加劇,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凸現。所以,當務之急是把握就業市場特征,拓展就業工作途徑。
一、把握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基本特征
自主擇業政策的施行,改變了計劃體制下傳統的就業模式,推進了學生就業進人用人單位與畢業生雙向自主選擇的市場化階段。從統包統分的畢業分配方式到初步建立的畢業生就業市場,高校畢業生分配呈現出以下四個發展變化特征:
(一)政府:從制定計劃到提供服務
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的畢業分配,政府在高校學生就業中發揮的職能是:制定計劃,決定學生工作單位的地區分布與行業分配。在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時期,政府的職能是:以政策為主導,提出畢業生就業的方向性意見,引導畢業生朝政府指導的方向流動。進人畢業生就業的市場化階段,政府的基本職能轉人就業服務階段,如政府專門為畢業生建立人事制度,破除了畢業生和單位的人身依附關系,養老保險、職稱評定等都可以通過人事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得到解決。人事制度給予畢業生充分擇業的自由,使畢業生實現自身價值時沒有后顧之優,從而使畢業生就業的范圍更廣、機會更多、方式更靈活。
(二)高校:從分配管理到提供指導
統包統分的畢業分配階段,高校的職能是:進行分配管理。學生的去向全由學校的學生主管領導或輔導員決定。自主擇業的就業市場化階段,畢業生就業基本上是以學校為中介推薦就業,學校的任務是進行就業指導,因為畢業生初次就業,時間性強,群體性強,加上他們年輕、缺少經驗等,這就要求學校做大量教育和指導工作,以學校為中介推薦就業,學校既可以把用人單位可靠的信息傳達給學生,又可以把學生的綜合表現情況提供給用人單位,供需雙方都可從容地雙向選擇。
(三)學生:從被動分配到自主選擇
在計劃分配體制下,畢業生就業只是等待分配,個人的命運完全掌握在別人手中。自畢業生就業體制改革以來,隨著政府建立與完善人事制度,大學生擇業觀以及擇業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已從依賴于國家“統包統配”、“包當干部”的思想轉變為自立自強、自主擇業的獨立意識。隨著人才市場的逐步完善和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大學生,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和自己的愛好、志向,從一個單位部門轉到另一個單位部門。
(四)企業: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
在計劃分配時期,畢業生能否分到好的單位,往往不是以個人的知識能力與綜合素質為依據。就業市場化后,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實際是知識能力與綜合素質的較量。要想成功就業,獲得理想工作,在學校期間就必須刻苦學習,自覺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拓寬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掌握實用技能,提高擇業技巧,只有這樣,畢業生才能找到理想的、適合發揮自身才能的崗位。
二、拓展就業工作的主要途徑
(一)找準就業市場
不同類型的高校具有不同的辦學特色,專業設置、培養方向都不一樣。高校要根據本校的特點尋找適合于畢業生就業的不同職業,開辟不同的就業市場,要十分注意市場對象的需求性。畢業生也要充分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長項,找準適合于自己就業的用有所長的行業和崗位。
(二)提高人才質量
高校在拓展畢業生就業市場活動中,要把堅守質量、信譽作為實施“營銷”戰略的重要之舉。第一,在人才培養上注重質量。從學生進校到畢業要進行嚴格的專業訓練和教育管理,使學生人人成為“合格品”。第二,在推薦就業時保證質量。一是提供給用人單位的畢業生檔案,內容記載具體,提供的各種證件材料實事求是,推薦意見恰如其分。二是對由學校直接選派到用人單位的畢業生,要堅持公開競爭、擇優推薦的原則。
(三)建立就業信息網
一方面要將畢業生的情況向社會、向就業市場作宣傳;另一方面要將就業市場用人單位的信息提供給畢業生,幫助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取得聯系;再一方面,要對已走向工作崗位的畢業生進行一定范圍的跟蹤調查,及時了解和掌握用人單位對本校畢業生的意見和要求,并將這些信息反饋給學校有關部門,以對在校生的培養和教育起到一定的積極指導作用。要充分利用畢業生就業供需信息網絡,溝通行業間、地區間、學校與用人單位間的信息,不斷拓展畢業生就業空間。公務員之家:
(四)主動搶占就業市場
在就業網絡全面鋪開的情況下,誰對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掌握的量大,誰就能搶占這塊就業陣地。高校應組織力量,全面分析,四處聯絡,主動出擊。第一,動員全校所有教職員工提供信息資料,收集整理后用信函電話聯系;第二,充分利用往屆畢業生分布的地理優勢,建立信息站或信息點,及時向高校反饋各地就業市場需求狀況,以便于研究決策;第三,將畢業生的供給資源及專業資料介紹,匯編成冊,寄送到有關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便于用人單位參考選擇畢業生;第四,組織力量走出去,了解需求態勢,鞏固原有就業市場的同時,開辟新的就業渠道;第五,加大學校畢業生的宣傳力度,把學校和畢業生推銷給企業,然后再建立合適的企業和學校的聯系渠道,進一步挖掘就業市場;第六,利用各地校友會,形成就業信息網絡,開發就業市場。
(五)優化就業市場環境
要辦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形成公開和公平的擇業、選才競爭機制非常重要。因此,政府有義務通過制定規則,優化市場環境,限制違法違規行為,保證畢業生就業的自主競爭得到充分實現。
(六)調整專業和課程設置
高校專業結構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發展方向,人才的專業素質直接關系到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高校應在了解勞動市場的各種需求動態和本校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狀況的基礎上,自主設置合理的專業結構。與此同時,高校還應自覺按就業市場反饋的需求信息和用人要求,對專業、課程設置進行調整,力爭培養出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
(七)強化就業指導職能
隨著就業市場體系的形成,不但在高校應設立專門的就業管理機構,而且在政府人事與勞動部門,亦應設立專門的職能機構,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效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狀況和國家頒布的有關就業方面的政策文件,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專長選擇合適的職業。
(八)規范用人機制
“雙向選擇、自主擇業”使用人單位有了自主選才的機會和權利。隨著勞動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人,通過建立畢業生就業市場,用人單位擁有越來越大的用人自主權,可以直接到市場公開招聘、擇優錄用、選拔合適的人才。隨著畢業生就業市場的逐步規范化、法制化和有序化,用人單位必將形成科學、規范的用人機制。此外,這種競爭的用人機制,使用人單位必須不斷提高經濟效益,改善工作條件,才能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
總之,在目前就業市場相對疲軟、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的情況下,高校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只管培養而不聞“銷路”的觀念,要樹立培養、就業“一條龍”服務的全新觀念,結合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實踐基礎,拓展就業工作途徑。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生就業順利進行,完成國家賦予高校的歷史使命。
- 上一篇: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特征論文
- 下一篇:國稅系統作風紀律整頓動員會講話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