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國產品內貿的實證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31 11:57:00
導語:探究我國產品內貿的實證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主要以新新貿易理論之一的產品內貿易理論及其拓展研究為基礎,運用中國31個省市2002—2008年《對外貿易數據庫》年度數據進行分析;根據Hummels提出的VS和VSS概念,對各省市之間的產品內貿易進行度量;同時,運用全要素生產率的方法,考慮各省市消費、VSS、進口、出口、R&D、勞動生產率等變量分析各省市生產率的貢獻度,對產品內貿易和地區生產率之間的關系進行回歸分析,最后對各省市之間參與國際垂直化分工的深淺程度進行比較,并把產品內貿易對地區生產率發展的貢獻度進行比較,得出相關結論。
關鍵詞:產品內貿易;垂直專業化;生產率
引言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主要貿易模式是產品內貿易模式,以中國進出口貿易的數據為例,自1995年開始,中國的加工貿易開始超過一般貿易,是中國的主要貿易方式,說明中國參與全球垂直專業化分工的程度很深(如圖1所示),這造成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加工貿易,大進大出,促使“中國制造”的商品遍布全球,2008年中國超過德國成為世界出口第一大國,中國名副其實成為當代“世界工廠”;另一方面,發達國家遭遇金融風暴,面對國內經濟、社會、政治等問題,開始新一輪的貿易保護主義,矛頭直指向中國,自金融風暴以來,中國面臨來自美國、歐盟、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和印度、阿根廷、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發起的500余件貿易救濟調查和審查。
一、文獻綜述
自由貿易的理論發展至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新國際貿易理論和新新貿易理論。傳統國際貿易理論和新國際貿易理論主要研究國家和產業的宏觀與中觀國際貿易問題,新新貿易理論主要研究國家間企業的微觀國際貿易問題。新新貿易理論有一個重要的分支——產品內貿易理論,也稱為垂直專業化理論,這一理論主要研究一個產品的生產過程要在兩個以上國家完成,管理學中運用價值鏈的概念,即研究產品價值鏈的不同階段在不同國家完成的貿易模式。
有許多學者關注產品內貿易理論,其包含的相關概念就有很多:國際零散化、產品內專業化、國際外包、垂直專業化等,例如:Arndt的一系列文章描述了產品內專業化的概念和相關問題[1-2-3]。學者們在定義這些概念的同時,從產品內貿易產生的原因、貿易模式、貿易利益和貿易利益如何分配等問題進行深入剖析。關于產品內貿易的相關研究,主要有其和生產率、工資、技術等相關性的實證研究。Karsten探討了外包對生產率的影響,并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表明外包對制造業生產率的影響較小,而對服務部門的生產率的促進作用較大[4]。盧峰研究了產品內分工的概念、基礎、決定因素和原因,并以服裝業、汽車業、電子行業為主分析了制造業的幾個主要部門的產品內分工狀況和特點[5]。
本文沿用了Hummels提出的VS指標,對中國31個省市的產品內貿易進行度量。在此基礎上,本文進一步分析了產品內貿易對各省市生產率的影響,得出相關結論和產業進出口政策建議。
二、中國產品內貿易現狀
中國產品內貿易的總體狀況可以通過加工貿易增值率來衡量產品內貿易,加工貿易增值率=(加工貿易出口額-加工貿易進口額)/加工貿易進口額×100%。自1981年以來,中國的加工貿易增值率(如圖1所示)整體呈上升趨勢,1990年開始加工貿易增值率為正,2008年金融危機仍沒有影響其上升的趨勢,2009年中國加工貿易增值率達到82.10%。根據圖2可以看出,加工貿易的出口和進口的走勢基本吻合,但是出口與進口的差距在拉大,說明中國承接國際垂直專業化分工中,中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在不斷增加。
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加工貿易面臨國內和國際的雙重困境。國內方面,由于原材料,尤其是石油等初級產品的價格上漲,運費增加,勞動力緊缺,最低勞動工資上升,成本提高;國際方面,人民幣不斷面臨升值的壓力,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加工貿易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兩頭在外、大進大出,容易受外部市場的影響,所以,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工貿易額明顯下降。
從產品內貿易的出口結構來看,以2008年的數據為例,進料加工貿易出口前十位分別是:第十六類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附件;第十七類車輛、航空器、船舶及運輸設備;第二十類雜項制品;第十一類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第七類塑料及其制品、橡膠及其制品;第十八類光學、醫療等儀器、鐘表、樂器;第十五類賤金屬及其制品;第六類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第十二類鞋帽傘等、羽毛品、人造花、人發品;第八類革、毛皮及制品、箱包、腸線制品。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出口前十位的分別是:第十六類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附件;第十八類光學、醫療等儀器、鐘表、樂器;第十一類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第二十類雜項制品;第十四類珠寶、貴金屬及制品、仿首飾、硬幣(千克);第十五類賤金屬及其制品;第十二類鞋帽傘等、羽毛品、人造花、人發品;第十類木漿等、廢紙、紙、紙板及其制品(千克);第五類礦產品;第七類塑料及其制品、橡膠及其制品。
從產品內貿易的貿易方式來看,2008年全國進料加工貿易進出口額為8529.22億美元,來料加工裝配貿易進出口額為2005.18億美元,進料加工貿易是產品內貿易的主要經營模式,進料加工是一種自營性的經營行為,進料加工的比重大,說明產品內貿易的方式和質量高,并且企業自主經營的能力高。
從產品內貿易的區域發展來看,2008年中國來料加工裝配貿易的98%和進料加工貿易的96%集中在廣東、江蘇、上海、山東、浙江、天津、福建、遼寧、北京、四川十個省市。除了四川其他九省都屬于東部地區,產品內貿易給東部各省市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也造成了這些地區的資源、人口和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
三、各省市產品內貿易測度
本文主要采用Hummels[6]提出的VS(verticalspecialization)概念對產品內貿易進行度量。
VSi=MiYiEi=EiYiMi(1)
VS=∑mi=1VSi(2)
在Hummels一文中,i指第i部門(1≤i≤m),VSi定義為第i個部門的垂直專業化程度,Mi指i部門進口的中間投入品,Yi指i部門的總產出,Ei指i部門的出口。根據(1)和(2)式,VS的經濟含義是指進口的中間投入品用于出口的部分,是一個絕對數量[6]。
Hummels定義的M包括兩個部分,即
M=M1+M2(3)
M1是進口的中間投入品加工成最終產品后用于出口,M2是進口的中間投入品加工成最終產品后用于國內消費,VS指的是M1,而Hummels提出的VS是一個估算,但根據數據直接能夠得出精確M1,即VS值,而不是一個估算值。
對我們的分析更有意義的是VS的出口份額,我們簡稱VSS,即用于出口的進口中間投入品占出口額的百分比。
VSSi=VSiEi(4)
VSS=VSE=∑mi=1VSi∑mi=1Ei=∑mi=1EiEVSiEi=∑mi=1EiXVSSi(5)
(4)式描述了i部門的VSS,(5)式描述了所有部門的VSS,用此來研究各省市各個產業的產品內貿易情況。
本文采用的是2002—2008年《對外貿易數據庫》各省市年度對外貿易數據,分析各省市的產品內貿易問題。省份分為東、中、西三個區域,東部11個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中部8個省市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12個省市包括四川、廣西、內蒙古、重慶、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2002—2008年各省市的VS值可以看出(詳見表1),東部除了海南省外,其他各省市的VS值都很高,尤其是廣東省的VS值占全國的41.80%。2007年之前東部各省市的VS增值率都為正,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海南、天津、廣東和北京的VS增值率均為負。從全國VS值的數據也可以看出其增加的速度顯著放緩。中部各省市的VS值整體水平高于西部各省市,中、西部各省市的VS增值率較高,說明中、西部在不斷提高參與國際垂直專業化的程度。
東部、中部和西部7年來VSS的均值分別為28%、9%和7%,東部的VSS值最大,說明東部一直是參與垂直專業化程度很高的地區,中部其次,西部參與度最小。
從東部整體效應來說,VSS在東部各省市之間的差距較大,有些省份很高,7年VSS均值在40%以上的是廣東和江蘇兩省,并呈現下降的趨勢,這兩省是參與國際垂直專業化程度最深的兩省,但是隨著產業的地區調整,開始下降。海南VSS值提升最快,由2002年的9%增加到2008年的39%,增長速度最快,2008年海南的VSS值是全國最高的省份。7年VSS均值低于10%的是浙江和河北,這兩省參與國際垂直專業化的程度最低。
中部地區的VSS普遍較低,最高是江西2008年為19%,7年均值在10%以上的省份為江西、湖北、河南和安徽,其他中部各省VSS值都在10%以下,黑龍江最低。
西部地區情況較為復雜,7年來四川增長最快由13%增長至32%。西部其他各省市VSS值普遍較低。尤其是內蒙古、重慶、寧夏、新疆和西藏,均值在5%以下。
2008年金融危機對東部和中部VSS值影響最大,四川、江西、山西、內蒙古、重慶和黑龍江升高,山東、福建、廣西、湖南、青海、新疆和西藏沒有變化,其他省份均呈下降趨勢(如表2所示)。
四、產品內貿易與生產率的相關性
研究垂直專業化對生產率的影響,最常用的計量方法是在生產函數的框架上,對勞動生產率進行估計,包括全要素法和方差分析法。在這里我們使用全要素法,用全要素生產率TFP來度量生產率和技術進步,回歸模型為:
lnTFPit=r1lnCit+r2lnRDit+r3lnXit+r4lnMit+r5lnVSSit+ui+εit(6)
其中,i表示各省份;t表示時間;C表示各省份的居民消費支出;RD本文用各省份的教育經費表示;X表示各省份的總出口;M表示各省份的總進口;VSS表示各省份的垂直專業化的出口份額;ui表示省際差別的擾動項,εit表示各省各年份的隨機擾動項
其中,全要素生產率TFP的計算一般設定生產函數為Cobb-Douglas生產函數:
Yt=AtKαtLβt(7)
其中,Y、Kt、Lt分別為GDP、資本、勞動,為了測算TFP,對(7)式取對數:
lnY=α0+αlnK+βlnL(8)
對TFP的估值可以通過線性回歸上述公式求得索洛剩余:
lnTFP=lnY-lnY^(9)
也可以根據已有的α和β測算值計算:
lnTFP=lnY-αlnK-βlnL(10)
本文沿用世界銀行的估算,將資本和勞動的產出彈性即α和β設定為0.6和0.4[7]。
運用兩種方法計算出的全要素生產率,各有其優劣。在本文的研究里我們分別使用這兩種方法,回歸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分地區面板數據處理結果如表3所示。
東部VSS值與全要素生產率顯著負相關,驗證了前面的分析,2002年以后東部經濟發展不是主要依靠參與國際垂直專業化的拉動作用。中部和西部回歸的結果不顯著,中部出口與全要素生產率顯著正相關,說明中部的出口對生產率的拉動力很大,中部地區的資源和勞動力豐裕,但是由于政策導向的因素,開放較為緩慢,目前,開放對中部的經濟發展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區的各項指標都不顯著。
五、結論
本文主要研究了31個省市的產品內貿易問題,根據前面的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結論:
東部地區的VSS值最高,說明東部參與垂直專業化的程度深,但是從本文分析的7年數據來看VSS值是呈下降趨勢的,根據面板數據處理的結果,東部地區的VSS值與全要素生產率的系數為負,并且顯著,也驗證了這一趨勢。說明2002年以來,東部地區產品內貿易不是主要的生產率拉動因素。中國目前的地區政策比較吻合,東部開始帶動中西部,并將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在全國形成梯隊式的發展模式。東部地區由于面臨著資源約束和工資上漲的困境,需要對低技術、高耗能的制造業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并積極向高新技術制造業進行升級,同時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中部地區的VSS值和西部地區的差不多,比較低,說明中部地區參與國際垂直專業化的程度較低,VSS值在7%—10%之間波動,除2008年外,基本呈上升趨勢。根據面板數據回歸的結果,VSS值對中部地區的全要素生產率相關性不顯著,但是出口與全要素生產率顯著正相關。這一結果表明,中部地區在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并且中部地區的出口加強,且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中部地區需要積極利用中部近鄰東部的地緣優勢和政府支持中部發展的相關政策,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的制造業產業轉移,并注意在承接的過程中要積極進行產業的升級轉型,鼓勵高技術、低耗能制造業產業的發展。
西部地區的VSS值最低,西部地區的差距較大,所以因素較為復雜,有些省份的VSS值較高,例如四川,有些省份的VSS值較低,例如新疆、西藏。整體優勢分析VSS對西部地區的生產率貢獻度最低。西部地區要充分利用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政策,積極改變其產業發展水平較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狀。
本文是基于中國各省市之間的產品內貿易問題進行探討,下一步的研究希望能夠在各省市之間分產業或分產品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Arndt,S.InternationalSourcingandFactorAllocationinPreferenceArea[M].PublishedManuscript,1996.
[2]Arndt,S.GlobalizationandtheOpenEconomy[J].North-AmericanJournalofEconomicsandFinance,1997a.
[3]Arndt,S.GlobalizationandtheGainsfromTrade[A].Jaeger,K.,Koch,K.J.Trade,Growth,andEconomicPolicyinOpenEconomies[C].Springer-Verlag.NewYork,1997b.
[4]Karsten,B.O.ProductivityImpactsofOffshoringandOutsourcing:AReview[R].STIWorkingPaper2006/1,
[5]盧峰.產品內分工:一個分析框架[R].北京: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討論稿系列,No.C2004005,2004.
[6]Hummelsa,D.,Ishiib,J.,Kei-Mu,Y.TheNatureandGrowthofVerticalSpecializationinWorldTrade[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001,(54):75-96.
[7]Miaojie,Y.ProcessingTrade,FirmsProductivity,andTariffReductions:EvidencefromChineseProducts[R].ChinaCenterforEconomicResearchWorkingPaperSeries,E2010007,2010.
[8]蘇杭.基于FDI視角的東北地區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9,(3).
[9]蹇令香,孫宏宇.我國工業制成品的產業內貿易狀況[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7(3).
[10]秦麗,李誠邦.跨國公司與東道國政府之關系研究——從IPE到經濟社會學視角的轉變[J].財經問題研究,2009,(4).
- 上一篇:信息產業產品分銷戰略研究論文
- 下一篇:剖析金融投機中的貨幣匯率穩定性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