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我國休閑度假旅游發展態勢

時間:2022-01-29 05:01:00

導語:剖析我國休閑度假旅游發展態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我國休閑度假旅游發展態勢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新出臺的休假調整方案,在此基礎上,指出發展國內休閑度假旅游是旅游產業轉型與提升的必然選擇,要科學規劃休閑度假旅游產業和驅動休閑度假旅游市場,構建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體系和提升傳統民俗文化品位,完善旅游接待體系和整合旅游信息服務系統,以促進旅游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休假制度休閑度假旅游開發

國務院于2007年12月公布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和《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兩項政府法規,形成了新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和休假方案。新方案體現了“豐富內涵、優化結構、完善制度、提高質量、有利發展、促進和諧”的總體思路和“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有利于弘揚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盡量減少對經濟社會運行的影響和沖擊、體現社會公平和充分考慮國民旅游需求”等原則。隨著大眾休閑意識的提高,休閑度假旅游成為一種新的需求主流,并逐漸改變著傳統的旅游市場結構。如何適應新休假制度以加快國內休閑度假旅游發展是旅游業轉型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新休假制度的效果及其意義

隨著我國小康社會建設的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我國城市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斷增加,旅游已成為一種新的需求主流。休閑度假旅游是經濟社會發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必然趨勢,發展休閑度假旅游最關鍵的兩個基本條件是有支付能力和旅游的時間。我國旅游客源三大產出地的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灣人均GDP均已接近或超過4000美元,三區域的33個城市中70%的經濟水平已經達到休閑度假旅游以上的需求水準,休閑度假旅游已成為這些地區居民更高層次的旅游消費熱點。

新的休假制度的實行,標志著制約休閑度假旅游的“有閑”問題也將逐步得到解決,形成了兩天雙休日、三天小長假、七天黃金周的科學合理、分布均衡的假日體系,我國法定節假日和周末休息日達到了115天,已接近西方發達國家的水準。尤其是法定的職工帶薪休假條例出臺,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強制實行休假制度,會激發更多的工薪階層加入到休閑度假旅游隊伍中來。

二、傳統旅游市場的新變化

(一)旅游消費偏好變化

一改黃金周“人滿為患”的假日旅游傳統,旅游者的出游動機漸趨理性化,旅游者消費行為、消費格局也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廣大旅游者在消費理念上越來越與國際接軌,對休閑度假旅游的認知越來越成熟,出游動機也越來越理性。人們出游目的已不再是盲目跟風,開始由單純的游山玩水、追求獵奇性向追求舒適型、享受型的方向轉變,對個性化、多元化、精品化休閑度假產品需求更為迫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個長周末的出現將逐漸改變當前國內旅游觀光為主的方式,推動遠郊度假市場的井噴式發展。旅游者出游方式更多傾向于自我選擇、自主決定的自駕游或自助游,加上攜程、同程等旅游網商運營的日漸成熟,未來自助游將占更大比重。

(二)旅游經營管理部門面臨的新挑戰

滿足游客需求是旅游業的生命線,由于旅游者消費行為和消費格局的改變,也必將對旅游經營單位和旅游管理部門產生較大的沖擊。對旅行社而言,由于旅游者對旅行社的依賴度降低,傳統的組團旅游減少,常規的線路設計及促銷規程將被打破,經營風險及壓力增大,尤其是門市化的小旅行社將步履維艱。但對于連鎖化、品牌化經營的旅行社來說不啻是一個趁勢發展壯大的機遇。僅負責安排交通和住宿的半自助旅游則是當前市場最受歡迎的產品類型,作為以團隊接待為主的旅行社應當重視自助游市場,逐漸從觀光團隊旅游轉向自助度假旅游的操作上來。

對景區而言,新休假制度催生的多樣化游憩方式,會使以旅游團隊為主要客源支撐的觀光景區減少客流、減少收入。環境優美的開放式城市綠地系統、功能齊全的城郊休閑度假地、特色鮮明的人文歷史景區和鄉村旅游景點將成為新熱點。對住宿業而言,度假酒店、經濟型酒店和汽車旅館、自駕車營地等個性住宿需求趨于旺盛,而以接待團隊為主的傳統型賓館必將受到沖擊,服務理念和經營方式也亟需調整。各景區和旅游目的地要相應提供從青年旅館、經濟型酒店、高端度假酒店到豪華私人酒店的多層級住宿系統,提供多功能合一的自助游客服務中心。

對旅游行業管理部門而言,要考慮旅游發展的遠景,原有的項目規劃、產品建設、服務體系等都需要調整和適應。新的休假制度實行后,旅游市場預測難度加大。當務之急是要抓住機遇把握旅游市場動態。同時,旅游行業管理部門的安全監管壓力加大,而且游客活動的范圍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景區,多樣化的個性旅游方式會給旅游安全監管帶來嚴峻考驗,城市旅游危機管理勢在必行。

三、休閑度假旅游開發面臨的困難

休閑度假旅游是旅游者支配自己的“閑暇”時間用于度假旅游活動,以達到放松、體驗、娛樂、健康和自我完善目的的行為和過程,其良好的發展前景已引起政府和旅游業界的極大關注和重視。如何協調各產品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將休閑度假這一新型的產品融于原有的旅游產品,是新休假制度實施后必須關注的焦點問題。首先要處理好觀光旅游及其他旅游與休閑度假旅游之間的關系,在傳統觀光旅游產品中融入休閑度假的概念。休閑娛樂項目的設置要符合消費能力與消費習慣,對高檔的娛樂產品要適當控制,增加大眾休閑項目,特別是對民間豐富的傳統游藝項目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加以深度挖掘。

休閑度假旅游由于其涉及面廣、要求高,在由觀光型旅游向休閑度假與觀光并重型轉化過程中必然要遇到許多困難,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土地利用中的矛盾、管理體制上的矛盾以及與風景名勝區的矛盾。由于城市化建設在不斷發展,土地資源日漸稀缺成為開發建設的限制性因素。旅游用地屬經營性用地,必須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

然而旅游項目是產業關聯度較大的長線投資項目,綜合效益好但直接效益并不一定很好,如果沒有部分旅游房產等直接經濟效益較好的項目作為補償,投資熱情并不高。開發休閑度假旅游不僅要有固定的度假區的建設,而且還要有各種休閑活動的配合,如閑適性的休閑觀光、各種休閑文體活動、休閑購物等,與城市建設、社會服務系統、文化產業、商貿業等其他產業都有密切的關系,加強與相關產業的系統整合,特別是深層次體制上的整合對于發展休閑度假旅游是很重要的。

四、發展國內休閑度假旅游的對策建議

(一)科學規劃休閑度假旅游產業,驅動休閑度假旅游市場

旅游相關部門要認真分析和研究新的休假制度對旅游產業發展的影響,加強對休閑經濟理論的研究,進一步明確休閑度假旅游在旅游產業中的地位。休閑度假旅游規劃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合理配置目的地的旅游資源,科學考慮景區或者旅游目的地的長遠發展戰略。休閑度假旅游的發展要符合國情和旅游環境的特色,符合目前旅游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互動、參與、文化性強的休閑產品成為新休假制度下旅游業轉型的特征。

要處理好觀光、會議、居住、獎勵與度假等的關系,在功能與方式分類上可以突出會議度假、獎勵度假、親子型家庭度假、情侶度假、銀發度假、分時度假、休閑農莊等重點市場的驅動。要加強城市休閑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交通條件、娛樂設施、文化設施、景觀建設的改善,重視城市生態休閑環境和休閑文化品牌的培育。結合城市特色,推廣基于休閑活動的旅游產業發展模式,開發各類具有吸引力的休閑度假旅游產品。

旅游經營管理部門可以聯合媒體,組織車迷俱樂部、驢友俱樂部和熱心讀者參與一些個性化的旅游活動,例如鄉村采摘游、自駕游以及戶外探險等新興旅游休閑方式。作為景區和旅游目的地應當順應形勢,必須考慮自駕車因素,建設多層級服務的自駕車、房車營地,形成旅游目的地基營式度假體系。

(二)構建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體系,提升傳統民俗文化品位

帶薪休假制度的實施將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假日經濟格局,游客的出游時間將更具靈活性,形成從短線到長線,從春季到冬季的多時段、多季節、多線路的多元化旅游形式。旅游部門要以旅游新需求為出發點,增加休閑內涵。要加快鄉村旅游度假區建設,積極推動城郊旅游發展,規范提升鄉村旅游。通過深度挖掘、創新培育,加快開發建設一批滿足高端消費的高端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加快開發一批能適應大眾休閑需求的旅游產品。建設具有示范作用的游憩商務區和環城游憩帶,開拓夜間娛樂市場,開發水上運動休閑娛樂項目,啟動精品節慶工程,開發特色表演項目。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增強了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傳統文化影響力,旅游區域可能出現以近郊、祖地為目的地的清明掃墓旅游和以賞月、家鄉為目的地的中秋親情旅游兩輪旅游小高峰,并將促進傳統土特產的熱銷,興旺傳統旅游商品市場。旅游經營部門要適時調整自己的旅游產品和線路安排,加深旅游的文化內涵和民俗特色,努力用文化休閑品牌提升旅游產品層次,以旅游項目展示文化意蘊,把挖掘文化內涵和提升文化品位、提供文化服務貫穿于旅游產品要素建設之中。要積極培育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市場。

(三)完善旅游接待體系,整合旅游信息服務系統

加強地域旅游交通網絡建設,基于不同等級旅游交通節點以及不同等級旅游交通通道構成互動的地域旅游交通體系。不同旅游交通樞紐之間的體系協調的組織制度建設要進一步加強。加強通往主要休閑度假旅游區、旅游集散地、鄉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設,形成快速便捷的休閑度假旅游交通網絡。加強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在加快建設道路交通、通訊、環衛等基礎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也要加強旅游區內、通往旅游區的通道以及休閑者主要活動場所的專業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包括各種指路牌、景點指示牌、景點介紹、游覽安全設施,為滿足游客在旅游區最基本的飲食等需求的服務設施。旅游城市要整合各類旅游信息資源,最終實現各級旅游管理部門與旅行社、景區、飯店等各類旅游企業以及與機場、鐵路、公路、氣象、銀行等各相關行業之間的相互聯結,構建適應現代旅游產業發展的跨行業、跨區域、跨國界的旅游信息服務網絡系統,從而引導廣大游客理性出游,維護旅游市場的正常秩序。

隨著法定假日的調整與帶薪休假制度的設施,積極開發國內休閑度假旅游市場,對于豐富旅游活動內容、優化旅游產品結構和促進國內旅游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各級地方政府既要強調本地休閑度假資源的優勢,開發具有特色的度假產品,同時也要顧全大局、通力合作,實行有計劃、有步驟的開發建設,使旅游資源得到最有效配置,避免出現過度開發、環境質量退化、重復建設、產品雷同、投入產出比率低下等失誤。

參考文獻:

1.郭曉東,肖星,房亮.新休假制度對國內旅游流時空結構及旅游開發的影響研究[J].旅游學刊,2008

2.2007中國休閑小康指數上升為65.5[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