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網絡經濟與人的發展

時間:2022-10-11 10:28:00

導語:小議網絡經濟與人的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網絡經濟與人的發展

1.網絡經濟極大地滿足了人的各類需求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如今人們坐在家里打開電腦便能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而輕輕點擊鼠標,所需商品就會以最快的速度呈現在眼前;人們受教育的機會因網絡的存在而大大地增加了,即使是在最偏僻的小山村,只要有一臺電腦、一根足以連接全球的網線,便能接受來自最權威學術機構的教育,國內興起并已經獲得初步成果的網絡遠程教育就是最好的證明,在網絡資源共享的前提下,喜歡高雅藝術的人們不再因門票的昂貴而駐足于音樂廳的門前,跨入網際之間便可以聽到或看到一首首絕妙的樂曲和一場場精彩的歌劇演出,等等。以新浪網為例:在新聞方面,它推出各種各樣的專題,包括新聞報道、圖片報道、評論、相關文件下載、各地要聞等模塊;在教育和家庭娛樂方面,則強力打造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每日名師坐鎮在線輔導、多媒體超級視聽、玩家高手網上對決、在線速配、非常娛樂、人氣聊天等模塊大大拓展了虛擬的娛樂空間;在短信方面,新浪與移動共同推出各種新聞追蹤,用戶只需發送特定號碼即可免費訂閱新聞;在無線上網方面,新浪WAP亦提供即時信息,介紹充分的應對措施。諸如此類的情形顯示,網絡的確為人的各類需求提供了更加可靠、便利、廉價的滿足途徑。

2.網絡經濟豐富了人的主體性

網絡經濟條件下,實踐主體可以不必在家庭與寫字樓、工廠之間忙于奔波,在家中即可完成自己的工作,勞動者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多了,在勞動的同時也更能享受勞動帶來的樂趣;同時人們也不再局限于物質交往活動,而將關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人與人之間的網絡對話。網絡極強的虛擬性和交互性,讓暢游在網絡上的人們更能跨越現實的藩籬互訴心扉,進行精神文化層面的內在交往。人們通過互聯網所進行的精神文化交往,為全面發展人的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提供了可能。人們在跨地域的交流中,不斷認識到存在于人類共同體之中的共同生存理念,從而提升了自己.憑借網絡技術的強大力量,勞動者除了作為實踐主體的狀況得到了改善以外,作為認知主體和審美主體的狀況同樣也得到改善。網絡的交互性讓人們的學習變得更為輕松,通過互聯網的搜索功能,諸多分散在各網站或服務器上的思想可以在瞬間集中,使得人們的思想更加縝密、更富創造力;另外,人們在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里,面對多樣的信息可以任意選擇,同時也可以傳遞自己的思想,從而讓思想、藝術品擺脫了被商品化的危險。

這一系列的事實表明,由于網絡的誕生,人們逐漸從一般勞動中擺脫出來,勞動本身逐漸改變其被異化的性質,勞動者作為實踐主體、認知主體和審美主體的狀況得到進一步的改善。與此相關,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在網絡的影響下也呈現出與以往時代不同的異彩,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身之間的關系均有所改變。人與人之間通過互聯網而拉近了距離,加強了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人們在利用互聯網互相頻繁地交換信息之后,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將更加合理,自然資源的無謂浪費將大幅度減少;在互聯網時代,面對極快的信息更迭速度,人們的思想變得更加活躍,反思自己的頻率因此而加倍提高,為提高自身的素質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知識經濟社會下的個人面對龐大的社會整體將不再是一個弱小的個體,而是真正意義上的主體,他將自身的本質賦予社會,使社會為了人而存在,同時將社會的本質內化于自身,使自己成為全面的社會主體。

3.網絡經濟擴展了人的世界性交往

網絡經濟之所以能夠擴展人的世界歷史性存在之通道,其主要機理就在于網絡使得個體的發展不再局限于物理上、地理上所屬的狹隘地域性、私族性的背景和資源之中,而可能從整個人類、整個世界中汲取自我發展的養料。從而使每一個個體成為包容整個人類、整個世界在內的“小宇宙”,并獲得世界歷史的規定性。網絡不僅可以實現信息的共享,而且也擴展了人的活動范圍。通過網絡,人的活動范圍擴大到整個世界和人類。在世界向人開放的同時,人也向世界開放。每個個人在網絡上的活動都可能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乃至世界性的影響.他的任何創造和成就也都可以為整個人類所共享。個別人的個別行為的微觀效應通過網絡甚至可以產生放大了的超常性影響。而且,正如尼葛洛龐帝所說,數字化生存讓弱小孤寂者也能發出他們的聲音。可見,網絡社會使每個個體都能參與推動世界歷史的進程,成為世界歷史的主體,“偶然性”的個人為世界歷史性的個人所代替。

網絡經濟條件下普遍交往的擴大,使人們有可能加強對共同人性的感受,尋找到人與人之間的共同點。正如尼葛洛龐帝所說,在廣大浩瀚的宇宙中,數字化生存能使每個人變得更容易接近。通過網絡,人們重新發現并確認這種具世界性、類屬性的普遍價值,這也許是人類共同發展的希望所在.另一方面,通過網絡交往同樣也使人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在價值需求上的差異性的存在。進入網絡社會中的人,必然是各具差異性的個人。任何人當他一進入網絡時,就必然要與這種差異性相遇。差異性既然不可消除,那么便要在交往中對自己作出某種限定,對他人有一定寬容,并由此而達成一種理念和規范上的“共識”。事實上,在網絡上也正在以不同的標準創造著各種共同意識。由這種共同意識出發,通過理性的自覺,可逐步發展起世界公私所共有的全球正義、全球倫理、全球程序,這也正是當代人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