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低碳經濟的衡量指標體制

時間:2022-11-08 03:19:00

導語:建設低碳經濟的衡量指標體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低碳經濟的衡量指標體制

低碳發展可以理解為以低碳化為主要特征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為了度量實現低碳經濟過程中所處的發展階段、存在的差距及可以采取的政策手段,在低碳經濟概念的基礎上,需要建立一個多維度的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這套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要具有兩個方面的功能:一方面要能夠橫向比較各國或經濟體離低碳經濟目標有多遠,另一方面要能夠縱向比較各國或經濟體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努力程度。

低碳產出指標。碳生產力被認為是衡量低碳化的核心指標,并且,這一指標將能源消耗導致的碳排放與GDP產出直接聯系在一起,能夠直觀地反映社會經濟整體碳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時也能夠衡量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在某一特定時期的低碳技術的綜合水平。此外,由于與經濟結構相關聯,碳生產力指標的高低能夠體現一國在貨幣資產和技術資產積累到一定水平時,進一步降低單位能源消費碳排放強度的潛力和障礙??紤]到了處于重化工階段的一些經濟體對低碳經濟的顧慮,目前仍以經濟整體的宏觀碳生產力作為核心指標。此外,低碳產出指標還要包括關鍵產品的單位能耗指標,如噸鋼綜合能耗、水泥綜合能耗、火電供電煤耗等;也可比較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量指標。

低碳消費指標。碳消費水平旨在從消費側來衡量一國(或經濟體)人均碳需求和碳排放水平。盡管消費模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人均消費的碳排放”可作為一個綜合性指標來界定消費模式對碳排放的影響。這一指標可以根據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即最終消費率)與單位經濟總量的含碳強度(即單位GDP碳排放)等相關指標來推算??紤]到居民(包括政府和家庭部門)的最終消費支出中,既包括本國(本地)生產的產品與服務,也包括其他國家(地區)進口的產品與服務,這里以人均碳排放水平代替人均消費碳排放水平。

低碳資源指標。碳資源稟賦及利用水平,主要關注一國(或經濟體)的能源結構、零碳排放能源和代表碳匯水平的森林覆蓋率情況,包含三個核心指標,即零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森林覆蓋率和單位能源的CO2排放因子。其中,水力資源、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屬于零碳排放的資源,以及對于全球減排和適應氣候變化有積極貢獻的森林覆蓋率,是一國實現低碳化的重要物質基礎。對于屬于零碳能源的非商品能源,由于缺乏統計數據,所以這里不單獨列指標,在政策層面加以考慮。

低碳政策指標。發展低碳經濟,必須立足于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和資源稟賦,認真審視低碳經濟的內涵和發展趨勢,將能源結構的清潔化、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技術水平的提高、消費模式的改變、發揮碳匯潛力等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研究表明,更清潔的能源結構能夠降低單位能源消費的碳排放強度,產業結構的優化能夠從整體上促進社會經濟各部門的碳產出效率,倡導綠色消費模式能夠從終端遏制對能源的需求,減少人均消費的碳排放。上述途徑都離不開制度環境的配套與政策工具的推動。因此,是否具有低碳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是否建立碳排放監測、統計和監管體系,公眾的低碳經濟意識如何,建筑節能標準的執行情況,以及是否具有非商品能源的激勵措施和力度等,可以反映一個國家低碳經濟轉型的努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