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業經濟調度監管

時間:2022-12-23 03:31:00

導語:供電業經濟調度監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電業經濟調度監管

電網經濟運行主要包括變壓器及其電力線路的經濟運行,是一項實用性強的節電方法。這種節電方法在保證技術安全和經濟合理的條件下,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元件,不花投資或花很少投資,通過擇優選取最佳運行方式、調整負荷、提高功率因素或更換變壓器以及電網改造等方式實現科學管理。在使輸送相同電量的情況下,以達到減少變壓器和電力線路的總損耗,提高電網經濟效益的目的。

根據有關資料的估算:從供電到用電,電網中的各種電氣設備(包括發電機、變壓器、電力線路、電動機等)全部的電能損耗約占供電量的2.5%~3.5%。某公司按全年供電量為29.714億kw.h計算,一年就有0.74~1.04億kw.h的電能損耗在運行的電氣設備中,這說明節電潛力非常之大。在新世紀中為保證國民經濟高速穩定的發展,要求以較少的物質投資,依靠高新科學方法就能節電的途徑具有重大意義。

變壓器及經濟運行因素

變壓器經濟運行是在確保變壓器安全運行及滿足供電量和保證供電質量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設備,通過擇優選取變壓器最佳運行方式、負荷調整的優化、變壓器運行位置最佳組合以及改善變壓器運行條件等技術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變壓器的電能損失和提高其電源測的功率因素,所以變壓器經濟運行的實質就是變壓器節電運行。對于有兩臺及以上變壓器的變電站,由于變壓器之間的技術特性存在差別,以及變壓器的有功損耗和無功損耗是隨著負荷成非線性變化的。因此在變壓器運行方式之間就存在選取技術參數好的變壓器和最佳運行方式的問題。當變壓器經濟運行的臨界運行區確定下來以后,要求調度員和變電站值班人員密切注意負荷變化,隨時調整變壓器的運行方式。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每臺變壓器操作次數,減少頻繁的操作。具體做法是:不按變壓器的瞬時負荷來進行倒閘操作,而應觀察負荷變化的規律,按有規律的較長時間負荷安排進行操作,把斷路器操作次數控制在每日1~3次。而變壓器經濟運行方式的臨界運行區,應該用變壓器經濟運行軟件來計算,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變壓器的電能損失和提高其電源測的功率因數進而實現節電。

系統電能質量因素

超出一定范圍的電壓和頻率的偏差或波形的畸變都會對電力用戶以及電網的安全、經濟運行等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電網運行中要將這些參數的偏差限制在允許范圍內,這樣才能保證電能質量和電網經濟安全運行。

2.1輸電線路和變壓器在輸送相同功率地條件下,其電流大小與運行電壓成反比,電網低電壓運行時會使線路和變壓器電流增大。輸電線路和變壓器繞組的有功損耗和電流平方成正比。當系統在低電壓下運行就會造成電網有功損耗和無功損耗大大增加,也就是增大了供電成本。

2.2系統電壓過高時,將使所有電氣設備絕緣受損。并且變壓器、電動機等鐵芯要飽和。鐵芯飽和會使鐵芯損耗增大,溫升增加,壽命將縮短,增加了變壓器的損耗。

2.3無功功率對系統的經濟運行也很重要。輸電線路輸送的無功功率越多時,其輸送的有功功率就會降低。特別時變壓器輸送的無功功率越多,變壓器負荷的功率因數就越低。這就要求我們優化無功功率電源分布,其目的在于降低網絡中的有功功率損耗。依據電網損微增率的準則,做常規的潮流計算,對無功電源進行反復調整,以求取無功電源的最優分布,實現無功就地平衡,這種提高功率因數的節電效果非常顯著。

系統電網線損因數

電網經濟運行是在保證區域電網(110kV以上)和地區電網(110kv以下)的安全運行和在滿足供電量和保證供電質量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電網中現有輸配電設備,通過優選變壓器及電力線路經濟運行方式和負載的經濟調配及變壓器與供電線路運行位置的優化組合等技術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變壓器與輸電線路的有功損耗和無功損耗,達到降低電網線損為目標的調度方式。由于電網經濟調度是屬于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型領域,所以電網經濟調度是按電網經濟運行理論,根據電網經濟運行方式軟件和經濟調度軟件定量計算的結果,全面實施電網經濟的調度方式。

電網改造因素

在提高電網供電量和保證供電質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有電網改造資金,運用高新技術來降低區域電網和地區電網的損耗。如老、舊變壓器中淘汰一些變損大的,新型變壓器中選一些節能的,根據城網和農網負荷分布的特點,改造一些線徑小、線損大的輸電線路,調整變壓器運行位置與輸電線路實現優化組合。又要根據電網中變壓器與輸電線路分布狀況,優化負荷經濟分配和電網經濟運行方式,通過電網改造組建成安全經濟型電網來達到節電損耗。

總之,由于電力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在城鄉電網改造中應貫徹“科教興電”的方針。依靠科技進步和推廣以計算機應用的主要內容的先進技術,提高電網安全經濟供電的管理水平。在城鄉電網建設和改造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電網改造節電技術軟件優化調整城鄉電網的電力結構和提高電網結構中的技術含量,把電網建成“安全型經濟型電網”。為電網安全供電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電網中最大限度地降低電網的線損,為縮小與發達國家電網線損的差距作出貢獻。

優化調度計劃,減少停電時間

生產技術部門和調度中心在安排檢修計劃時,盡量做到斷路器檢修與線路檢修同步;變電站電源進線斷路器和該站其他設備檢修、消缺、清掃等工作同步;和大中用戶溝通與用戶設備檢修同步,盡量避免重復停電現象發生。加強檢修質量的考核,避免電氣設備越檢修越有毛病的現象發生,達到電網多供少損。

上網電價因素

電價因素是經濟調度中最直觀、最明顯的因素。隨著“兩改一同價”工作的順利進行,城鄉同網同價已成定局。在售電電價一定的前提下,留給供電企業的電價空間已被卡死,但這并不意味著各級調度部門在這一環節就沒有發揮的余地。對于絕大多數供電區域內,都存在火電廠、水電廠或企業熱電廠,它們的上網電價肯定不一樣。通過綜合電價和網絡損耗的計算后,在考慮社會因素和國家相關政策的前提下,各級調度部門應合理調整電網運行方式,擇優選擇上網電價低的機組多發電,特別是水電廠,上網電價大部分比火電廠低,在豐水期盡量滿發、多發,降低購電電價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當然運行方式的確定,必須滿足電力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并能滿足廣大用戶的用電需要。

電網經濟調度的潛力與社會效益

由于當前絕大部分發、供用電單位的變壓器及其供電線路都在自然狀態下運行,而恰恰又受到某些傳統錯誤觀點和習慣性錯誤作法的影響,再加上不合理的變壓器容量電價制度的制約,導致現在運行的變壓器大都不是經濟運行方式。同時,我們國家正處在節能型變壓器,冷扎硅鋼片變壓器和熱扎硅鋼片變壓器的交替時期,即變壓器技術特性差異很大,因此全面開展變壓器經濟運行具有重大意義。經濟調度的社會效益:節約資金,即節約電容器的投資和減少變壓器的投資;減少變壓器的投資;減少電壓損耗,無功損耗,提高供電質量,進一步降低線損,改善環境;節約資源,為社會造福。

綜上所述,經濟調度就是一項點多面廣的系統工程,需要相關的各個部門的通力協作,根據電網結構的變化,用知識經濟手段提高電網運行中的科學含量去挖掘損耗中節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