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國外農業經濟改革措施

時間:2022-12-04 03:55:47

導語:試議國外農業經濟改革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議國外農業經濟改革措施

一、俄羅斯農業經濟改革措施

自蘇聯時期,農業就是其國家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在蘇聯解體之后,農業仍然是影響俄羅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雖然說俄羅斯的人均耕地面積較大,但是其生產的農產品,連本國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蘇共中央曾經在1988年隨著蘇聯政治體制改革的逐漸推進,從以下兩方面實施了改革:其一,在對“全民土地所有”制度保持的基礎上,對租賃生產責任制度實施改革;其二,對農業綜合管理體制實施微小的調整。但是卻因為其執行力不夠,并且農村村干部在蘇聯體制官僚主義作風長期影響之下,過于追求自身利益,因此其改革措施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導致蘇聯農業經濟沒有因為改革而擺脫困境。面對這一問題,俄羅斯改革者一直在對政府進行督促,使其對政策進行改革,對農業私有化進行鼓勵,從而對農業經濟的迅速發展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傮w來說,俄羅斯農業經濟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改革國有壟斷,實施土地私有化土地私有化是俄羅斯私有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其首先就是對農用土地制度實施的改革,其改革思路為:把土地直接轉移到農民的手中,從而形成新農場主階級,對新型農業市場經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俄羅斯政府在1991年頒布了一系列的法規法令,對土地制度實施改革。到1998年,終于建立起了以私有和集體所有為主,多種土地所有制并存的土地所有制關系。俄羅斯終于對“耕者有其田”進行了真正的實現。同時其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業服務企業以及糧食制品企業均實施了私有制和股份化改造。2005年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農業用地流轉法》以及《土地規劃法》修改草案,對農用地權的辦理、占用以及處分等相關程序實施了簡化,從而為土地、林業的股份轉讓、利用等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2.廢除農工綜合體計劃管理體制,實施市場體制在蘇聯時期的集體農莊和國有農場中,其農業的大而公、公而好的思維意識及其計劃管理體制,對農業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作用。在俄羅斯實施了土地私有制,并對集體農莊和國有農場實施了改組之后,其家庭農戶以及合作制、股份制,構成俄羅斯農業的多元混合經濟,同時俄羅斯的計劃管理體制逐步轉向了市場體制。國家對農業不再繼續下發生產以及糧食訂購計劃,同時放開農產品的全部物價。在原則上,國家對農產品的收購依照市場價進行,取消了收購價格補貼。并采取各種方法打破了地方分割以及農業加工經營壟斷,從而建立了俄羅斯統一的食品市場以及食品發展基金。

3.加大對國家農業發展支持體系的建立俄羅斯在發展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振興農業長期發展的戰略方針。其中包括《2001—2010年俄羅斯聯邦農業食品政策基本方針》、《俄羅斯聯邦農村可持續發展構想(草案)》等,這些法規法令的制定,對俄羅斯的農業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俄羅斯不但對農業體制改革積極提供財稅、法律、科技以及人才等基本保障,同時也制定了農業發展的具體目標。另外還建立了國家扶持農業生產者綜合機制。首先,加強了農業財政支持力度,通過推動執行農村社會發展專項綱要,為農民提供了一系列優惠稅收政策,減輕了農民負擔。其次,進一步促進了農業投資的增長,對農業立法進行不斷的完善,大力改善了農業投資環境。第三,加快農業債務重組,制定農業土地抵押法、地籍薄法、土地評估法等相關法律,同時實施推廣有擔保的土地繼承租賃經營,有效地保障了承租人的合法權益。俄羅斯也非常重視對多功能農業的發展,其中包括運輸、休閑、娛樂以及文化等,以此提高農業就業率,并不斷完善了農村社會福利設施和工程設施,逐漸加大了對農村居民點的資金支持。另外,通過一些關稅政策以及加入WTO談判農業補貼要求,對國內農業生產者的合理利益進行保護。通過稅收以及信貸政策,對消費國產糧食實施鼓勵。在加入WTO談判方面,始終堅持對農業年補貼額從一開始的162億美元,逐漸遞減到129億美元,并對電力、油、水以及氣等壟斷行業始終保持低價以及給予信貸優惠,以此鞏固農工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二、俄羅斯農業經濟改革對中國的啟示

1.逐步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發展也必須要和工業、第三產業占有共同位置。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不管是政策、資金,還是科技研發力量等均應該逐漸向農業發展傾斜,以此對中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產生推動作用,促進農業和工業發展相互協調,融為一體,提升國家的整體競爭力。

2.建立現代市場農業的基礎是明確土地所有權關系民以食為天,土地就是農民的生命。土地所有權關系的明確,是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重要條件之一。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穩定的土地所有權關系,那么不但會導致土地資源掠奪性利用的產生,也會導致土地資源出現閑置和浪費,總之對于現代市場農業的發展均非常不利。俄羅斯土地私有法及流通法,在經歷了數年才最終出臺的歷程可以看出,農業土地關系的改革不是一件小事,會面對非常大的阻力。隨著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城市和工廠建設不斷吞食農民的土地,導致“三無”人員眾多,對社會穩定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國家必須對土地所有權關系進行明確。

3.進一步落實農業經濟政策體制建設政府管理制度、措施以及規定的完善,各級政府職責的明確以及各項農業規章制度的規范執行,都將有效地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國家在與其基本制度相適應的環境下,必須要求農業經濟政策體制建設進一步地落實。

4.加大對農業專業化和集約化經營的發展專業化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途徑,集約化是農業經濟現代化發展的根本出路,因此想要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產生促進作用,就必須加大農業專業化和集約化經營的發展力度。

作者:蘇倫高娃單位: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