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低碳經濟論文
時間:2022-09-19 11:11:51
導語:國際貿易低碳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格局與規則的影響
(一)低碳經濟進一步拓寬了國際服務貿易的內涵
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下,出現了一個金融概念,即碳金融。雖然到目前為止,針對碳金融的定義并沒有能夠得到統一,學術界仍然處于對碳金融的定義詮釋狀態之中。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顧名思義地把碳金融簡單地界定為,就是與碳相關的一切金融活動。具體來說,只要是為了盡可能地減少碳排放的一切金融制度安排與金融交易活動,我們都可以認為它就是碳金融,其主要包含了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資、低碳項目開發的投融資以及其他相關的金融中介活動。因而,碳金融作為一項新的金融服務活動,其對低碳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能夠切實迎合低碳經濟的理念來更為優化配置資源、降低排放成本等。所以,我們可以說,低碳經濟創新了碳金融這個概念,使得國際服務貿易的內涵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了。
(二)低碳經濟促進了技術貿易與技術轉讓的競爭與合作
低碳經濟概念的提出以及推廣實施,催生了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尤其是發達的歐美日國家早就認識到了低碳經濟的必要性,并采取了相應的技術更新與能源開發,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應該說,它們已經在低碳經濟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然而,中國和其他新興世界的國家則處于較為弱勢的地位,對于低碳經濟概念的理解與實施仍然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實踐和推進,在新能源和新環保技術方面的開發與利用與發達國家相比,處于摸索與實施的初期階段。因此,發達國家提出要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新技術,這就催生并促進了國際技術貿易與技術轉讓,并在該國際貿易領域中存在著競爭與合作的態勢。
(三)低碳經濟會使得潛在的國際貿易新壁壘出現
由于低碳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中出現了越來越多與之相關的單邊貿易措施,比如說各種技術規范、標準、標簽要求和合格評定程序等。而這些基本上是由發達國家制定的,尤其對發展中國家參與到國際貿易中有著不利的影響,主要是說其中的一些單邊貿易措施與多邊貿易規則之間存在潛在的沖突,比如說,碳標簽和碳關稅。碳標簽是英國首先提出來的,其把產品中的碳含量用明確的指數標示出來,主要針對出口產品,而且并沒有發展中國家的參與,顯然會侵害到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貿易利益。碳關稅則是指邊境調節稅,它由法國和美國等提出并引入到國際貿易中的,而這與世貿組織的多邊貿易規則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沖突。盡管如此,發展中國家也不得不接受碳關稅,那么,它將有可能成為發展中國家參與到國際貿易中的新貿易壁壘。
二、低碳經濟下我國國際貿易戰略調整的具體措施
鑒于低碳經濟下,國際貿易格局與規則發生了不可逆轉的巨大變化,我國企業必須積極應對這種挑戰,盡快調整國際貿易戰略。這是由我國國內環境與國外環境共同決定的。尤其在當前我國仍然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的國際貿易參與國,低碳經濟又主要針對的是出口貿易。為了進一步發揮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促進我國就業率的增長,推動技術進步,擴大和取得規模經濟等。加之我國當前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在大幅攀升,對外貿易摩擦越來越大,粗放型的出口增長加劇了我國經濟發展與環境的壓力,出口的增長并沒有帶來國際競爭力相應的提高,在國際貿易分工中仍處于低端位置。所以,我們必須盡快基于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切實調整我國的國際貿易戰略。具體措施如下。
(一)國際氣候談判中兼顧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利益
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中一個不可繞開的話題和熱點。而我國作為出口導向型的貿易發展中國家,同樣有著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具體來說,國際氣候論壇上,我國應該清楚自己的職責所在,并努力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應得的利益,強化與發達國家的合作,努力引進并使用發達國家的資金與技術,還要鼓勵國內相關企業和行業投入更多的資金與人力物力等來對低碳經濟模式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切實提升自己的低碳技術水平與創新能力,鼓勵企業生產出低碳商品和氣候友好商品,在國際貿易中盡可能地抓住優勢,掌握國際貿易的主動權。
(二)采取積極有效的創新措施來應對國際碳關稅
雖然說碳關稅是一些發達國家自行提出來的一種新稅收,但是,發達國家憑借著在國際貿易中占據的優勢地位與霸權地位,執意要征收與氣候相關的碳關稅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既然如此,歐美發達國家在碳關稅征收方面占據著道德高地,那么,我們就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來應對碳關稅,而不是盲目地反對和譴責。這就需要我國加強對于低碳經濟的研究工作,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加快我們的自主創新步伐,基于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來提升自己企業生產消費中的節能減排能力,并通過這些積極有效的低碳創新措施來推動我國制造業和經濟模式的良性健康發展。盡管短期來看,低碳經濟給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是,長遠來看,它將促使我國企業及時調整國際貿易戰略,強化國際間的低碳技術與產品合作。政府應給予低碳技術創新以一定的政策與資金支持,從而推動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
(三)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以減少貿易發展中的碳排放
我國經濟的發展模式主要還是粗放型的貿易增長方式,其已經對我國資源與環境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影響與破壞。因而,在當前國際流行的低碳經濟理念與背景下,我國在采取適度的自由貿易戰略下,更應該引入低碳措施,順應國際貿易發展的大趨勢,更好地應對國際貿易中基于低碳經濟的新貿易壁壘,保證我國企業低碳經濟下仍然有一個強勁可持續的發展勢頭。那么,這就需要我國企業盡可能地減少貿易發展過程中的碳排放,對外貿企業進行結構優化和升級引導,還應該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制定出服務貿易的國際發展戰略,推進其現代化的進程,從而努力保持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均衡發展,讓我國的國際貿易結構更為優化。這將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國際貿易中我國所面臨的巨大資源與環境壓力。此外,我國還應該充分重視企業在低碳技術發展中的作用,引導外貿企業的自主轉型。這就需要我國企業在參與到國際貿易中去的時候,盡可能地基于低碳經濟理念加強環境技術創新,發展環境友好型技術,實現環境技術與理論創新和管理創新相結合,還應該積極開發各種綠色產品,加大低碳技術的研發,從而讓我國企業的低碳經濟發展之路不僅得到政府宏觀政策的支持,還可以讓企業從內部轉變自己的生產與管理模式,真正走出一條可持續的國際貿易發展道路。
三、結語
總之,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已經促使了國際貿易規則的重塑,這就使得我國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壓力。我們必須抓住低碳經濟的機遇,及時轉變自己的經濟發展模式,尤其是要從粗放型增長模式向集約型模式轉變,減少碳排放,生產出綠色產品,努力實現低碳技術創新,從而真正在國際貿易中贏得生存與發展的機會。
作者:徐紅霞楊元義單位:煙臺職業學院
- 上一篇:科技局科技活動周工作總結
- 下一篇:農業生產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