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周期波動對商業信用的影響
時間:2022-07-10 09:19:27
導語:經濟周期波動對商業信用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研究經濟周期波動對企業商業信用的影響。結果表明在經濟擴張時期,我國采用緊縮的貨幣政策,控制銀行信貸,企業對商業信用的依賴性加強,企業間商業信用會放大。隨著經濟擴張商業信用額度加大,導致經濟緊縮、商業信用收縮。
關鍵詞:商業信用;宏觀經濟狀況;商業融資;經濟周期
在中世紀,歐洲便已出現商業信用,在集貿市場上,商人允許顧客先得到商品,然后在規定時間內付款。在中國,商業信用起源于殷商時期,并在宋代普及開來。Summer等(1999)研究發現,在英國,超過80%的公司日常交易是通過賒銷完成的,并且應收賬款金額占企業總資產的比重高達35%。在其他發達國家,如德國、法國和意大利,商業信用都超過了企業總資產的25%。商業信用游離在商業銀行等正式融資媒介的體系之外,不受國家信貸調控政策的約束,但又完全合法,是一種典型而且重要的“體外循環”。商業信用政策的改變不僅影響企業資金鏈的正常運轉,而且對其上下游企業造成連鎖反應,關系到關聯企業的資金狀況,進而對整體經濟運轉產生影響。商業信用的提供者通過信用銷售,提高產品銷售量,減少庫存,拓展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商業信用的獲得者通過信用交易,緩解資金壓力,滿足企業日常生產運轉。通過商業信用的使用,可以增加社會的購買力,擴大內需,拉動我國經濟增長。作為一種短期信貸,在不同的經濟周期中,商業信用對宏觀調控的抵消作用不可小覷,這是因為商業信用具有諸多特點,如其對經濟周期的敏感性很高,自發性強。貨幣當局通過對貨幣政策的調控來調整宏觀經濟狀況,這可能會對企業的經營行為和財務管理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企業的盈余狀況發生變動,企業績效水平與經濟周期密不可分。因此,探討企業商業信用是否會受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就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是否會對上市公司商業信用的使用策略產生重要影響?若是,其影響機制是怎樣的呢?如果能搞清楚這些問題,有助于把握我國商業信用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宏觀經濟政策制定者能從中獲取相關有價值的參考信息,而微觀企業經營者也可以通過經濟周期波動而及時調整企業經營策略,合理利用商業信用融資渠道,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從而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一、前期相關研究回顧
陸正飛和楊德明(2011)發現,在貨幣政策寬松時期,上游企業愿意提供大量的商業信用給經營狀況、信用程度良好的下游企業,即符合買方市場理論;在貨幣政策緊縮時期,商業信用資金的需求增加是因為信貸歧視加深,企業資金機會成本提高,符合替代性融資理論。劉飛(2013)以2001—2010年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數據為樣本,實證檢驗了商業信用渠道的存在,及其實質上抵消了貨幣政策的效力。張西征和劉志遠(2014)研究表明我國上市公司提供的商業信用資金凈額與貨幣政策寬松程度、宏觀經濟狀況、通貨膨脹水平顯著負相關,隨著經濟的繁榮,非上市企業融資約束得到緩解,上市公司從非上市企業那里得到廉價的商業信用資金,可能會導致過度經濟投資過熱。CullRobert、XuLixinColinandZhuTian(2009)以中國工業企業的面板數據為樣本,研究發現盈利能力差的國有企業更可能通過獲得商業信用來進行貿易活動。盈利能力強的企業將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通過商業信用轉移給他的貿易伙伴,即盈利能力強的企業提供商業信用,盈利能力弱的企業獲得商業信用。張鐵鑄和周紅(2009)以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影響上市公司提供商業信用的因素。以2000-2006年的財務數據為樣本區間,結果表明存貨越多,企業的商業信用政策越寬松,應收賬款的金額越多;在行業不景氣,信用普遍缺失時,企業會減少商業信用的提供來降低壞賬損失。劉康兵和夏寧(2011)對2005-2009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從需求角度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發現商業信用的使用與公司存續時間顯著負相關,與公司存續時間的平方顯著正相關;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與商業信用的獲得顯著正相關;在同等條件下,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越大,企業獲得的商業信用也越多。通過對國內外學者們關于商業信用的相關文獻的查閱,學者們對商業信用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商業信用逐漸平穩發展。學者們主要通過經營性動機、融資性動機、影響因素以及與銀行信貸的關系這幾個方面來研究企業的商業信用發展狀況。由于我國還處于經濟轉型期,中國特色的國情與其他發達國家不同,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也不同,不同經濟體制背景下的經濟實體間的差距,注定了我國商業信用研究的特殊性。本文將從我國商業信用規模與經濟周期的關系,商業信用的存在機理,建模分析等方面研究我國特色的商業信用發展狀況。
二、理論分析
(一)企業融資結構。企業融資結構一直是企業財務研究的主要內容。長久以來,很少有關于短期債務結構的研究,這與我國融資現狀不相符,短期債務在我國企業融資中不可忽視,而學者們大多把注意力集中于對股權結構、資本結構以及債務期限結構方向的研究。商業信用和短期借款是短期債務融資的兩個最主要的方式。短期借款是指企業為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或為了抵償債務而向銀行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等外單位借入的貸款,期限在一年以內(含一年)的借款。商業信用是指企業間由于購銷商品或提供服務而形成的企業間的借貸關系,主要形式有延期付款、分期付款、預收賬款等。從財務角度看,主要反映為資產負債表上的應付賬款、應收賬款、應付票據、應收票據、預收賬款以及預付賬款。下游企業從上游企業購買原材料或獲得服務,由于企業間存在密切的合作關系,在信息上占有很大優勢,通過訂單規模、訂單間隔、付款期限等信息,上游企業對下游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信用狀況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對行業的特點和前景具有深刻認識,愿意給予未來發展前景好的下游企業一定時間的付款寬限期。(二)經營性動機。經營性動機主要立足于商業信用的供給方,是指企業針對不同的市場環境,以提高產品銷售量、減少庫存,擴大市場份額為目的為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而調整企業的經營行為。經營性動機主要包括:1.降低交易成本動機。買賣雙方不需要商品交換后立即結算,貨幣交換可以在商品交換后的一段時間內進行,或是在固定時間內對該期間發生的所有交易進行集中結算。2.避稅動機。企業會運用商業信用的特性來達到避稅需求,即將應稅款項轉到邊際稅率較低一方,從而增加企業凈利潤。3.促銷動機。從促銷角度來看,企業通過提供商業信用延期支付,相當于給予客戶一種降價補貼,從而規避了法律對直接價格歧視的限制。為了達到擴大銷量增加利潤的目的,賣方為客戶提供額外或者較長商業信用補貼。4.質量保障動機。供應商不要求買方在購銷行為發生后馬上進行結算,而給予客戶一定的付款寬限期來檢驗產品質量,或者兌現廠商承諾,以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利。一旦出現問題,客戶可以拒絕付款,從而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逆向選擇問題。
三、我國上市公司商業信用的變化趨勢
我國各年度上市公司(剔除金融保險類公司、ST公司)商業信用的均值的趨勢圖如圖1、圖2所示,圖1、圖2數據來自于國泰安數據庫,變量數據采用各年度全部上市公司數據的均值,并對所有數據以公司的總資產為分母進行規范化處理,以保證不同規模企業之間的可比性。我國1991-2014年提供的商業信用如圖1所示,從圖中不難看出,我國上市公司提供的商業信用總體呈現出周期性的遞減趨勢。應收賬款在提供的商業信用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且與提供的商業信用的變化趨勢相同,但其在商業信用資產中所占的比例逐漸降低,從1991年的84.08%降至2007年的57.32%,2014年回升到68.90%;應收票據、預付賬款所占的比重不高,但呈現緩慢上升趨勢,企業更靈活的運用商業信用進行融資。我國1991-2014年使用的商業信用如圖2所示,上市公司獲得的商業信用占比總體呈現周期性的遞增趨勢,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應付賬款所占比例逐漸降低,而應付票據、預收賬所占的比例大幅上升,雖然應付的商業信用中仍以應付賬款為主,但融資結構更多元化。上市公司提供的商業信用周期性的遞減,而獲得的商業信用周期性的遞增,說明經濟周期波動影響了商業信用政策。更多的企業運用商業信用進行企業融資,商業信用正在穩定的發展,融資結構更多元化,企業不僅依賴于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進行融資,企業間的商業信用在不斷發展后成為企業的資金來源的中流砥柱,企業流動資金增多,更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經濟增長。
四、我國商業信用與經濟周期關系分析
在發達國家,由于經濟體制較為成熟,經濟穩定發展,外部經濟條件(如法律法規、政策制度)較發展中國家相對完善。商業信用體系經過長久的發展,逐漸穩定下來,商業信用的環境、規模和質量都比發展中國家成熟,更能發揮商業信用的融資功能和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我國社會仍處于經濟轉軌期,雖然商業信用在2000多年前便已出現,但由于各項指標不健全,外部環境不成熟,即使商業信用已經得到了平穩的發展,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仍相對落后。而且我國對商業信用的研究還不全面,公開途徑無法取得比較精確的商業信用數據,并且非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難以獲取。應收賬款在企業商業信用中占很大比例。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均值為12.75%,遠遠小于英國企業的35%。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仍處于轉型期,商業信用的外部環境不成熟,各企業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的現狀,即使商業信用在我國的應用正在逐漸廣泛起來,企業賒銷相對比例還不是很高。我國企業平均不足20%的交易通過賒銷方式進行,而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企業的賒銷率高達80%-90%。我國賒銷比率遠低于發達國家,商業信用發展還不完善,但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隨著企業賒銷比例的上升,企業也要更加注重企業自身管理,同時也要重視關聯企業的經營狀況,防止爛賬壞賬的發生。由于企業獲得商業信用的同時為了擴大市場份額也會提供給其他企業商業信用,此時商業信用在三家或多家企業間循環,任何一家企業的經營失敗都會影響到商業信用圈企業的資金狀況。所以特別要注意防止企業間“三角債”的發生,合理利用商業信用,不要因為過度的投資、融資影響企業自身的正常運營??偨Y總體來說,商業信用作為企業融資的重要手段,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都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階段,商業信用對于企業的影響力日漸加大。它的起源很早,在銀行信用之前產生,但在銀行信用產生之后仍獨占鰲頭,采用商業信用融資的企業日益增多,逐漸超過銀行信用價值。對于如何運用、管理商業信用從而實現融資成本最低、企業利益最大化,這仍是一個難題。在運用商業信用時仍要注意以下風險:1.財務風險。商業信用通過延期付款給予信用良好的下游企業付款寬限期。由于企業無法參與下游企業經營決策,監督能力差,當下游企業經營狀況不佳或破產時,商業信用資金即變成壞賬,資金無法收回。2.經營風險。如果提供的商業信用過多,導致發生的壞賬增加,會降低了企業的利潤,另外在銷售量不變的情況下由于現金折扣而降低了企業的利潤,影響企業正常的經營決策,經營風險加大。
參考文獻:
[1]袁衛秋,劉春江.利率變動與企業短期債務結構:基于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分析[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3(02)
[2]陸正飛,楊德明.商業信用:替代性融資,還是買方市場[J].管理世界,2011(04)
[3]劉飛.貨幣政策、信貸歧視與企業間商業信用[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03)
作者:孫英英 單位:臨海市城市建設發展與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 上一篇:國際經濟貿易發展對經濟的影響分析
- 下一篇:低碳經濟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對策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