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畢業論文:淺析預計負債的會計處理
時間:2022-08-28 04:29:00
導語:會計畢業論文:淺析預計負債的會計處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預計負債是企業需要確認的或有負債,并作為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中單列反映,還須在資產負債附注中披露。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對預計負債的會計處理進行探討。
一、現行預計負債的會計處理
按照現行會計制度和相關準則的規定,如果與或有事項相關的義務同時符合以下條件,企業應當確認為預計負債,并同時確認當期損失:①該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②該義務的履行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③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因計提預計負債而確認的損失,與按照稅法規定于實際發生時可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的部分的差異,應作為可抵減的時間性差異。如果已計提的預計負債在下一會計期間實際發生損失的,按照會計制度和相關準則規定,應將實際發生的損失沖減已計提的預計負債,預計負債不足沖減的部分或已計提預計負債大于實際發生損失的部分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如果已計提的預計負債在下一會計期間因原引發損失的各種因素消除而轉回,按照會計制度和相關準則規定計入轉回當期損益。
例:2004年10月20日,甲公司涉及一起訴訟案。2004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做出判決。根據公司法律顧問的職業判斷,公司敗訴的可能性為60%.如果敗訴,企業需要賠償30萬元。假定公司2004年收入總計200萬元,費用總計100萬元(不包括預計負債涉及的費用,無其他調整事項),所得稅稅率為30%.
甲企業根據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做會計處理:借:營業外支出30萬元;貸:預計負債30萬元。2004年末計算應納所得稅,會計處理為:借:所得稅21萬元,遞延稅款9萬元;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30萬元。2004年末甲企業凈利潤=200-100-30-21=49(萬元)。
2005年4月3日,如果法院判決甲公司敗訴,需支付30萬元賠款。假定甲公司2005年度收入、費用等情況和2004年度相同。甲企業根據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做會計處理:借:預計負債30萬元;貸:銀行存款30萬元。2005年末計算應納所得稅,會計處理為:借:所得稅30萬元;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21萬元,遞延稅款9萬元。2005年末甲企業凈利潤=200-100-30=70(萬元)。
2005年4月3日,如果法院判決甲公司勝訴,企業不需支付賠款。假定甲公司2005年度收入、費用等情況和2004年度相同。甲企業根據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做會計處理:借:預計負債30萬元;貸:營業外支出30萬元。2005年期末計算應納所得稅,會計處理為:借:所得稅39萬元;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30萬元,遞延稅款9萬元。2005年末甲企業凈利潤=200-100+30-39=91(萬元)。
二、對現行預計負債會計處理的探討
在前例預計負債轉回的業務中,根據《企業會計制度》和準則規定計算的甲企業兩年的凈利潤為140萬元(49+91),這樣與兩年內不考慮預計負債的凈利潤140萬元[(200-100)×(1-30%)×2)相等。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甲企業2005年度凈利潤虛增了21萬元(91-70)。筆者認為,企業對轉回的預計負債應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來處理,預計負債實質上是對企業總資產計提的一項減值準備,當其轉回時影響計提預計負債年度的損益,所以應按照重大會計差錯進行處理。
轉回上年提取的預計負債的會計處理為:借:預計負債30萬元;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21萬元,遞延稅款9萬元。這樣做只調整了上期凈利潤,并抵銷了“遞延稅款”項目,不會對轉回預計負債當期利潤產生影響。2005年期末計算應納所得稅,會計處理為:借:所得稅30萬元;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30萬元。2005年末甲企業凈利潤=200-100-30=70(萬元)。
第二年如果確認該項預計負債實際發生了,則可以按現行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處理。但確認預計負債發生時,如果發現上年多計提或少計提預計負債的情況,也應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只對上年利潤和“遞延稅款”做調整,而不應影響當期利潤。
2005年4月3日,如果法院做出判決,甲公司敗訴,需支付40萬元賠款。并假定甲公司2005年度收入、費用等情況和2004年度相同。甲企業確認預計負債時,會計處理為:借:預計負債30萬元,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7萬元,遞延稅款3萬元;貸:銀行存款40萬元。2005年期末計算應納所得稅,會計分錄為:借:所得稅30萬元;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18萬元[(200-100-40)×30%],遞延稅款12萬元。
2005年4月3日,如果法院判決甲公司敗訴,需支付20萬元賠款。并假定甲公司2005年度收入、費用等情況和2004年度相同。甲企業確認預計負債時,會計處理為:借:預計負債30萬元;貸:銀行存款20萬元,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7萬元,遞延稅款3萬元。2005年期末計算應納所得稅,會計分錄為:借:所得稅30萬元;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24萬元[(200-100-20)×30%],遞延稅款6萬元。
以上這些處理都只對上年凈利潤及遞延稅款數額做了調整,不影響當期損益。但該預計負債的確認,使得企業在繳納所得稅時享有抵扣“遞延稅款”的權利,即企業可以對上期多繳納的所得稅進行抵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