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效績評價論文
時間:2022-07-17 07:49:00
導語:企業效績評價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企業的效績評價受會計不確定性的影響,一直是困擾會計界和企業界的一個難題,為滿足有關各方的需要,應采取一定辦法,盡量避免會計不確定性對企業效績評價的影響,使其評價結果更加真實可信。
[效績評價;不確定性;評估機構
對企業的效績評價一直是困擾會計界和企業界的一個難題,不論是用單一指標,還是用多指標綜合對企業進行效績評價,均面臨不確定新問題。下面我們進行深入探索。
一、企業效績評價的歷史沿革
對企業真正的效績評價始于改革開放以后,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對企業經營效績的評價側重于對工業經濟的運行效果進行考核,主要考核指標是工業企業的生產產值、企業規模和產品產量等絕對指標。改革開放以后,曾推行以利潤承包為主的承包經營責任制,考核指標主要是利潤完成情況。
進入90年代,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政企逐步分離,國家開始重視和探究企業評價新問題,在評價內容上,由原來的以反映總量方面內容為主,轉向全面、系統的反映企業經營效益的生產、經營、管理和核算多方面;在評價指標上,由單純的總量指標,轉向系統化的以比率為主導的評價指標。
1992年,國家計委、國務院生產辦、國家統計局聯合下發了工業經濟評價考核六項指標,評價方法主要是根據工業企業考核期的統計結果,對整體工業經濟運行狀況進行測評。同年11月30日財政部頒布的《企業財務通則》中,企業總結評價本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財務指標包括摘要:速動比率、流動比率、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資產負債率、資本金利潤率、營業收入利稅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
1995年,財政部了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包括10項評價指標,具體如下摘要: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社會貢獻率、社會積累率。從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貢獻三方面評價企業。
1997年,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國家統計局三部門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新財稅制度的全面實行,進一步改進了工業經濟評價考核指標,由原來的六項指標調整為七項,重點從企業盈利能力、發展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等方面評價考核工業經濟的整體運行狀況。
1999年6月,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加強國有企業監管和國有資本金管理,財政部、國家經貿委、人事部、國家計委聯合公布了企業效績評價體系。
目前在我國,除了上述由國家出面對國有企業進行的評估外,還包括對證券評級(主要指企業債券)、金融機構對企業資信評級,以及隨著上市公司的增加而進行的對上市公司按經營業績進行的排序。
二、會計不確定性
會計不確定性的理論基礎是信息經濟學,對不確定性一般公認的理解是摘要:對導致一系列可能結果的一種或多種備選方案的熟悉狀態,但這些特定結果的可能性要么無法知道,要么無實際意義。
會計中布滿不確定性,這是因為人的熟悉能力難以對未發生事件做出完全準確的猜測。不確定性是絕對的,確定性是相對的,正象美國前財長魯賓所說摘要:天下唯一確定的是不確定性。會計上的不確定性可劃分為兩部分摘要:一是內生性不確定性,二是外生性不確定性。內生性不確定性是指會計信息系統本身給會計帶來的重大的不確定性。會計信息系統本身具有局限性,如會計是建立在大量的估計、判定、假設之上的,其中會計基本假設是財務會計整個結構的基礎,既為假設,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此外,會計內生性不確定性還表現為摘要:會計語言的不確定性,例如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五號規定了對或有事項這一不確定性新問題的處理,將其劃分為很可能、有可能、可能性很小三幅度,在實際中很難進行區分。人們對不確定措辭的理解因不同的職業角度、上下文內容、個人或團體角度、金額之重要性、個人性格而有很大不同,從而影響會計信息的處理。會計核算中存在不確定性,會計學是一門以嚴密的數學邏輯關系為其計量原理的科學,會計核算中每個數據的計算都在嚴密的數學規則下進行,應該說得出的會計信息是精確的,但由于這些數據是建立在大量的假設、估計、判定基礎之上,從而使一些數據的產生帶有主觀性,例如折舊方法有很多種,其金額計算可達任意的精度,卻難以精確地描述各固定資產在實際使用中的復雜狀態,并且其使用年限受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以及企業未來存續狀況中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很難精確估計,預計殘值的估計也帶有很大不確定性。
外生性會計不確定性范圍較廣泛,包括現在探究得比較熱的會計人員的行為所造成的會計系統的不確定性,以及外部環境對會計系統所產生的不確定性?,F代社會經濟活動日趨復雜,經濟業務日新月異,會計準則顯得疲于應付,甚至有時顯得無能為力,出現滯后性,在其指導下的會計數據就不能準確地反映客觀實際,從而產生了會計不確定性,例如,衍生金融工具是實務中出現的一種很復雜的金融工具和投資手段,其主要目的是用于轉移資產價值波動所引起的價格風險,即用于保值和投資,由于其交易可以以小博大,所以就象一把雙刃劍,高風險和高收益并存,當前各國雖然陸續制定了一系列會計準則,但這些遠沒有解決衍生金融工具所帶來的會計新問題。
美國聞名會計學家亨德里克森認為摘要:一方面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會導致會計“跨期攤配”具有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經濟活動在時間上的延伸和會計信息的當期披露,要求會計處理中要對經濟活動的未來結果進行“估計”,這種權宜性的估計勢必導致會計計量具有不確定性。
三、企業效績評價指標體系和會計不確定性
對企業進行評價有多種名稱和形式,但這些評價主要是運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對效績進行評價。定量方法主要由財務指標構成,其指標評價同時具有會計不確定性的兩種屬性。首先,它具有內生不確定性,因為無論是從絕對指標還是相對指標來說,均來自會計核算的結果,即使企業沒有故意作假,由于會計本身的不確定性,因此它的運行結果必然也帶有不確定性,以凈資產收益率為例,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分子凈利潤指標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指標,它的核算不僅建立在會計四大假設基礎之上,而且在其計算形成過程中,由于權責發生制的運用,謹慎原則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以及折舊的計算,成本計算方法的運用,費用的跨期攤配,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存貨跌價預備、壞帳預備、長期投資減值預備、短期投資跌價預備四項預備的計提等各種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選擇,均影響凈利潤的正確,從而使凈利潤帶有不確定性。凈資產同樣無法擺脫不確定性的影響,凈資產=資產-負債,所有影響資產和負債的因素均會影響凈資產。
經營業績評價指標也要受外生不確定性的影響,即來自會計核算系統之外的影響,比如指標的選擇新問題,對企業經營效績評價有很多指標,不可能選用所有指標對企業進行評價,這就存在一個權衡新問題,選用那些指標,不選用那些指標,就是一個主觀判定過程,存在不確定性,例如,中國誠信公司采用凈資產收益率、資產總額增長率、利潤總額增長率,負債比率、流動比率、全部資本化比率六項指標對企業年度經營業績進行評價。而上海信用等級評定標準采用的定量指標為財務結構、償債能力、經營能力、經營效益四類共17項指標。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頒發的《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其指標體系由基本指標、修正指標、評議指標三層次共32項指標構成。選用指標不同,對同一企業的評價肯定不同。
對指標賦權也是一個主觀判定,不同的指標權重不同,象上海信用等級評定標準中,償債能力占30分,經營效益占15分,為什么這樣賦權,可以說是基于經驗基礎之上的判定,但該賦權很難說完全符合實際情況。同樣的指標確定的權重也不同,一樣是凈資產收益率,誠信指標體系賦權為55%,《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規則》權重為30%,而上海信用等級評定標準中權重為5%,權重相差何其大。
評分中同樣存在不確定性,以各評價體系均包括的指標為例,在上海信用等級評定標準中,資產負債率的參照值定為小于55%,每大1個百分點扣0.267分,大于85%(包括85%)不記分。認為凡是資產負債率小于55%為滿分,而誠信公司則定義為摘要:資產負債率大于75%時為0分,小于45%時為100分,在45%和75%之間時,得分用公式Y=-lO/3X+250計算。在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中,對資產負債率的記分主要分以下四種情況摘要:(1)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的實際值小于標準值中的平均值時,其標準系數定為1,指標得滿分。(2)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的實際值大于平均值,而小于較低值時,假如企業的總資產報酬率大于當年銀行平均貸款利率,則其標準系數也定為1,指標得滿分。(3)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的實際值不符合上述1、2兩種情況,需比照五檔標準值計算得分,其中,基礎分和調整分的計算方法和其他指標的計算方法一樣,不同的是指標的最后得分為基礎分加上調整分。(4)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實際值大于等于100%時,其標準系數定為0,該指標得0分。
流動比率的評分也一樣,誠信公司對流動比率規定為摘要:當比率小于0.1時,得0分,當比率大于1.6時,得分為100,當比率在二者之間時,得分用公式Y=2/3X-20/3計算。即認為流動比率大于1.6是為最佳。上海信用等級評定標準則把參照值定為150%,每小1個百分點扣0.06分,小于100%不記分,二者由于參照值不同,評分標準不同,即使對同樣企業、用同樣指標進行排名評分,所得結果也不同。何況,企業情況千差萬別,很難用同一標準進行評價。比如,理論上認為企業的幾個平安指標是摘要:流動比率為200%以上,速動比率100%以上,資產負債率不超過50%,但現實中很多績優企業沒有達到這樣的平安指標。又如經濟高成長期的企業資產負債率要遠遠高于經濟低成長期的同一指標,因為經濟高成長期,企業即使是負債累累,但只要確定了投資對象就一定能夠創造利潤,但是到了經濟低成長期,企業往往傾向于以增加自有資本增加抗風險能力。所以,由于標準值本身就不標準,各評價方對其認定不同,評分方法不同,以此進行的評價就無法擺脫會計不確定性影響。
除了上述情況對企業評價的影響外,會計人為操縱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會計指標來源于企業帳面數據,而企業管理人員可能出于這樣或那樣的理由操縱數據,玩數字游戲,當前國內企業普遍存在造假嚴重、粉飾利潤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選取的會計指標很難體現企業真實業績,不確定性嚴重。
定量分析中存在不確定性,定性分析受不確定性的影響更大,上海信用等級評定標準中,企業基本素質占8分,包括主要經營管理者素質、企業經營管理素質、主導產品及工藝技術水平發展成長性和抗風險能力。兩項共占20分,其評分由評估分析人員在作出詳盡分析的基礎上打分,假如分析評估組成人員不同,角度不同,或者出于個人目的,相信分值也不盡相同,而且這些指標很難說是否代表了企業的真實水準,如主要經營管理者素質中,學歷、職稱等構成內容很難說明一個管理者真正的水平,高學歷、高職稱并不一定和高管理能力相一致。
從企業效績評價指標體系的沿革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指標體系也在逐步進化,但是不論怎樣進步,會計效績評價無法擺脫不確定性的影響,因此,目前可能的現實選擇是摘要:
(一)鼓勵權威民間評估機構的出現,由于企業評價中的不確定性,政府不宜出面直接進行評估,而應委托民間機構進行,如在美國,根據美國商法規定,評級機構屬于一般股份公司。其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立場是摘要:‘’評級機構的地位應由投資者予以確定,政府不得進行干涉,并不得以任何手段加以限制?!盀榱吮WC評級的公正,評級機構屬于一般股份公司。其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立場是摘要:”評級機構的地位應由投資者予以確定,政府不得進行干涉,并不得以任何手段加以限制。“為了保證評級的公正,評級機構極為重視自身的獨立性和中立性。我國可參照該模式進行改革。目前雖然全國各地皆有地方評估機構,但真正具有權威性的全國性評估機構還很少,為此,應進行評估機構的改制,使之成為獨立的無限責任公司,通過鼓勵競爭,促成一批具有相當實力的權威性評估機構,也可積極引入國際聞名評估機構進行合作,提高國內評估水準。權威民間機構的選擇,目前可暫由政府機構對之進行評選,每年考評一次,隨時淘汰不合格的機構,將來隨時機成熟再完全放開。并且,我國應改變多頭評估,多種評估方法并存的模式,由民間機構統一評估,作為企業申請貸款,發行債券等的選擇標準。
(二)會計準則主管制定機構應盡量規范和完善會計準則體系,加緊具心得計準則的探究和出臺步伐,以盡早形成和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并體現當前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特征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對企業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進行嚴格規范,減少會計內生不確定性,使會計指標的代表性、精確性進一步增強。
(三)會計界和統計界攜手,健全評估指標體系,學習國外先進的評估技術,逐步同國際標準接軌,采用更科學先進的方法,降低外生不確定性,精確企業效績評價。目前,會計界和統計界的專家學者根據自己的理論探究和實踐提出了許多確定權數的方法,主要有兩大類摘要:一是主觀賦權法,如專家調查法,二元對比排序法,環比評分法,層次分析法。二是客觀賦權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和理想點法,聚類分析法,熵值法。還有一類是組合賦權法,即主觀和客觀賦權法的有機結合。相信隨著科學的進步,未來的評價方法會更精確,會計不確定性的影響會逐步削弱。
- 上一篇:學生體檢管理制度
- 下一篇:會計職業道德特征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