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26 09:40:00
導語: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實力兩方面入手,分析論述了入世給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利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認清形勢,把握機遇,發展壯大。
關鍵詞:WTO;CPA行業;戰略分析
一、加入WTO后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外部分析
2001年11月,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根據WTO框架下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規定和自己的承諾,我國將逐步開放會計服務市場,“保證我國與外國合作的事務所和職業人才享受與東道國同行同等的權利”,“消除市場準入的歧視性壁壘”。因此,我國會計服務業必須遵守WTO的法律規定和其他國際慣例,這對我國注冊會計師(以下簡稱CPA)行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一)加入WTO后我國CPA行業面臨的機遇
1.對CPA行業的需求增大。加入WTO后,加速了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的進程,這為我國CPA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1)加入WTO后,外商會加大對中國的投資,這將給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帶來新的商機。(2)加入WTO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將走向國際會計市場。根據平等原則,我國會計市場對外開放時,國外會計市場也將向我國開放,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會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和國際技術交流的發展,以及國內企業在海外融資規模的擴大而進入國際市場,融入世界經濟大潮。(3)加入WTO后,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步全面開放會對CPA行業產生巨大需求。目前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已有1000多家,由于股票發行方式改過去的“審批制”為現在的“核準制”,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在主板市場上市;我國創業板市場的創立,也將為許多高科技企業和風險投資企業提供發展機會;隨著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我國有的企業要到海外市場上市,有的外國企業會到我國來上市。開放的、規范的資本市場的發展,必然要求有規范的注冊會計師服務。上市公司、投資者及監管部門都需要注冊會計師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和可靠的服務。(4)加入WTO后,政府將從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著力于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一方面,政府原有的許多服務職能會轉由CPA等中介機構承擔;另一方面,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也會越來越多地需要注冊會計師提供社會審計等相應服務,這些都是較大的需求。
2.CPA行業的業務領域拓寬。首先,就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范圍而言,將由單純的會計、審計和驗資業務擴大至管理和財務咨詢、公司理財、稅務、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加入WTO后,企業要在開放的國際市場中平等參與競爭,企業就必須熟悉國際慣例、按國際慣例辦事。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求CPA不僅提供會計、審計服務,而且還要求提供管理和財務咨詢、公司理財、稅務、人力資源管理等服務。其次,就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業務廣度而言,一方面,加入WTO后,由于競爭的加劇,導致不確定性因素日益增加,歷史性信息將難以滿足信息用戶的決策需要,預測性信息逐漸受到信息用戶的青睞,所以,預測性信息的審計將是審計界發展的另外一個領域;另一方面,加入WTO后,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CPA行業的審計目標將呈多元化,“契約關系”的概念將得到更大限度的拓展,由此導致我國在審計領域將出現審計形態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如管理審計、經營審計、規劃審計、環境審計等的發展。即從僅就財務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發表意見,轉向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效果等發表意見。
3.提高CPA業務能力,CPA和會計師事務所將有可能成為國際型的專業人才和會計公司。加入WTO后,進入中國會計市場的外國會計公司都具有幾十年的審計實踐經驗,且在審計方法和技術、客戶開發、人員控制、信譽維護和人員培訓等方面都是目前世界上較先進的,為國內的會計行業學習和借鑒國際性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能力與專業水平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入世后對CPA行業形成的競爭壓力,將促進CPA行業提高服務質量和執業水平,與國外會計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展開競爭。在我國各種市場融入國際市場的時候,也給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和CPA提供了更多的走出國門的機會,從而為中國在國際會計市場占有自己應有的地位做出貢獻。
(二)加入WTO后我國CPA行業面臨的挑戰
1.會計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盡管我國早在1981年1月就允許外國會計公司在華設立代表處,1992年起允許設立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1994年允許外國會計公司來華臨時執行業務,但在機構設置形式、服務對象等方面有較多限制,是有條件地開放會計市場。所以,外國一批知名會計公司在我國的合資事務所或獨資事務所雖然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還不至于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構成多大的威脅。但入世后,我國會計市場的大門逐步向其他成員國打開,其他成員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將從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潛在競爭者變成現實的競爭者。那些歷史悠久、信譽優良的外國會計公司,作為潛在的競爭者,將運用其豐富的市場經驗、先進的專業技術、高質量的全方位服務、強大的國際背景,對我國的CPA服務市場發起強有力的沖擊,直接爭奪國內的市場份額。
2.審計風險加大。一是隨著我國企業涉外交往的不斷增加,在我國注冊會計師資歷淺、涉外知識少、缺乏經驗的情況下,會使審計風險增加。二是會計市場競爭的激烈性會使一些會計師事務所饑不擇食,承接能力不及或風險大的審計業務,容易產生審計風險。三是政府為了加強宏觀經濟調控,投資者和經營者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作出理性的決策,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鑒證和咨詢服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會使審計風險增加。四是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使經濟交易、資本決策等在瞬間完成,會計數據無紙化,從而增大了審計和咨詢服務的難度,導致審計風險發生。五是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供應商等非特定利害關系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必將依靠法律手段來解決市場經濟中存在的各種糾紛,CPA行業作為中介機構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從而增大了審計風險。
3.優質人才流失。CPA行業是高智商行業,人才資源是最重要的資源。加入WTO后,中外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競爭的主要手段一是高薪,二是提供發展的機遇。外國會計公司為了在我國迅速擴大業務量,一般會以高薪、出國培訓、良好的工作環境、先進的技術方法等條件吸引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中一批高素質的執業人員,從而導致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人才的流失。
二、加入WTO后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內部分析
發展了僅僅20多年的我國年輕的CPA行業與英、美等發達國家發展了一二百年的成熟的CPA行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較小。根據《全國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最新統計資料》,2002年12月31日,我國有會計師事務所4403家,但會計師事務所內從業的CPA僅56940人,平均每所13人。其中20人以上的會計事務所只有405家,40人以上的不足70家,60人以上的不到20家,100人以上、年業務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會計事務所更是寥寥無幾。而世界前40名的會計公司,即使排名最后的NACPAF,1998年收入也達1.15億美元,合伙人227人,專業人員1212人,成員所49個。因此,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同國外大會計公司無論從行業規模上還是從綜合實力上相比,都相差懸殊。
2.從業人員年齡老化,綜合素質偏低。截至2002年12月,30歲以下的CPA不到10%,50歲以上的占49%,其中60歲以上的接近30%;大學以上學歷的僅有28%,CPA隊伍的斷層現象非常嚴重。通過CPA全國統一考試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注冊會計師僅占33%.與國外注冊會計師60%~70%以上為大學本科的學歷結構存在較大差距。CPA在執業過程中存在忽視社會責任和公眾利益、知識面較狹窄、對管理咨詢了解不多、計算機知識和外語口語欠缺等缺陷。
3.執業范圍單一,拓展能力弱。目前我國CPA行業的業務主要局限于傳統的審計和驗資業務,其他法定業務開展較少。1998年,非鑒證類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還不到8%.而在1997年的“六大”(未合并前)國際會計公司的業務收入中,非鑒證類業務收入卻高達61.67%.因此,無論從收入的總量還是從結構來看,我國與國際水平的差距還很大。
4.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執業質量差。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大多沒有明確的人事和財務管理制度,質量控制形同虛設,風險意識淡薄,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執業質量差的后果。
5.信譽差。近幾年,我國上市公司造假丑聞不斷,一些會計師事務所和一些CPA為達到“目的”,放縱職業道德,放松執業質量,不按審計準則和行為規范操作,有的還故意違法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甚至與客戶共同作弊。CPA行業在社會公眾中喪失公信力,造成了嚴重的信譽危機。
6.體制有缺陷。始于1998年的會計師事務所脫鉤改制工作無疑是對掛靠體制的對癥下藥之舉。在會計師事務所脫鉤改制之前,各行政管理部門普遍利用條條塊塊的職權指定與其掛鉤的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審計業務。在會計師事務所脫鉤改制以后,這種情況依然存在,使得會計師事務所有著一種優越感,降低了風險意識。
7.審計收費低。由于我國人力資源廉價,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收費方法不合理,會計事務所之間的惡性價格競爭等原因,造成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收費低。這與國外會計公司昂貴的審計收費相比,從某一方面來說,是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競爭優勢。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雖然加入WTO給我國CPA行業發展帶來了機遇,但與機遇相比,我國CPA行業將面臨的是更大的沖擊和挑戰。我國CPA行業必須面對現實,制定相應的戰略,如規?;瘧鹇?、人才化戰略、國際化戰略等,以迎接強大的國外競爭對手的挑戰。
- 上一篇:市場參與者行為與審計獨立性研究論文
- 下一篇:公允價值會計國際應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