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監督體系的措施淺析論文

時間:2022-07-09 05:21:00

導語:會計監督體系的措施淺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監督體系的措施淺析論文

摘要: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會計監督是會計主體運用記錄、計量、分析、檢查的方法,對其生產經營活動和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察和督促的管理活動。具體體現在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中對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的監督。由于會計屬于單位內部的管理和服務活動,因此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所履行的會計監督只能是一種內部監督。本文通過對我國目前社會實踐中在會計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探討和分析,從而提出相應的方法和措施加以完善和解決,全面加強和提高會計監督水平,使會計監督發揮更好、更大的作用,為社會和企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新準則;強化;會計監督;體系

會計監督是我國會計工作中最具有特色的方面。會計監督概念的提出是長期以來我國會計界對會計職能研究的結果,今天,會計監督已明確作為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成為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新《會計法》頒布后的會計監督體系

新《會計法》在“會計監督”問題上有較大突破。新《會計法》將會計監督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加以規范,構筑了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即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部門監督。這種規范更適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構建和完善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會計監督體系提供了法律依據。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應對單位經濟活動過程和會計資料真實性、完整性實行內部會計監督,而外部監督分別賦予單位所有者、政府主管部門與其他相關管理部門以及其他的利益相關者。

1.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新《會計法》中規定的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本質上是一種內部控制制度,是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會計監督體系的基礎。

新《會計法》規定,各單位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本單位實行會計監督。這一規定明確了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是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對象是本單位的各項經濟活動;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手段是對本單位會計核算的全過程實行監督。由會計人員承擔的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其主要任務是在單位領導人的領導下,通過對記賬憑證的審查、財務收支的審核、會計賬簿的登記、財務報告的編制等提供合法、真實、準確、完整的會計信息,并保證財務會計活動和經濟活動在法定范圍之內。多年來,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一直在經濟監督體系中承擔重要使命,而且在促進單位內部強化管理、保證經濟活動依法進行等方面也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

2.國家監督。國家監督是指財政、審計、稅務等政府機關代表國家對各單位財務會計工作進行的監督,它是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單位內部監督起互補作用。新《會計法》明確了有關政府部門的職責分工,確定了在對會計工作實施政府監督的過程中以財政部門為主、其他政府部門協作的關系,體現了政府監督在監督主體上的“協調性”。在此要強調的是,只有財政部門將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性作為監督檢查的直接對象,而其他部門只是在了解其他情況時需借助會計資料進行,即檢查會計資料只是他們完成各自檢查目標的手段。此外,在財政部門行使對會計工作的監督檢查權時,可以結合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財政預算管理以及專項檢查來施行,并使這種監督經常化、制度化。有關法律規定,各單位必須自覺接受財政、審計、稅務等機關依法進行的監督,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不得拒絕、隱匿或者謊報情況。

3.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它是一種外部監督,是我國會計監督體系的重要補充。社會監督是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證性而得到法律的認可,具有很強的權威性。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督,主要是指由注冊會計師依法承辦的社會審計。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看,注冊會計師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重要的監督和服務作用。注冊會計師依法并接受委托,對有關會計事項如財務報告進行審計并出具法律公證性的審計報告,以此為委托人和有關方面服務。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基本對象,是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會計資料,且其審計工作具有法律公證性,因此,其監督也是會計監督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新《會計法》增加了有關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專門條款,加強了對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的監管,加大了對違法違紀行為的處罰力度。這些規定改善了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環境,規范了注冊會計師的執業標準,對會計中介機構社會監督作用的發揮起到了重要的保證作用。二、如何進一步強化會計監督

1、宣傳學習《會計法》,思想上重視企業制度建設

實行會計監督必須要有會計監督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做保障,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沒有有效的監督和控制,會計核算的質量難以保證。企業應當充分認識到加強內部會計監督和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緊迫性,建立、健全會計監督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明確會計工作相關業務的程序和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在機制上、制度上達到規范行為、控制風險、防范舞弊、糾正差錯的效果,切實保證會計工作規范有序地進行。

2、強化高層管理人員的責任,約束高管人員的行為

分清高管人員的職責,明確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的關鍵。高管人員尤其是單位負責人,必須對本單位的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

3、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加強內部審計、紀委監察的監督作用

首先要求參與經濟業務事項所有過程的工作人員要相互分離、相互制約,重要經濟事項的決策和執行要明確相互分工和制約的程序,明確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實行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其次,對于重大違紀違規問題,要聯合紀委、監察部門共同參與,形成多方面的內部監督體系。

4、加強政府監督和社會審計監督的作用

加強政府監督主要是加強財政、審計、稅務機關對單位會計工作的監督,加強社會審計監督主要是加強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監督。大力發展會計師事務所是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宏觀調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市場經濟體系的必要手段。只有在建立健全單位內部監督制度的基礎上,規定外部監督層次,將專業監督與群眾監督結合起來,保持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配套協調一致,才能為會計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為確保會計監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學的基礎。

5、加強法制體系建設,為會計監督的有效進行提供法律依據

加強法制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各項法律法規,為國家執法部門和會計師(審計)事務所創造良好的環境,有利于強化會計監督職能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法人行為進行約束。同時,要明確會計主體相關人員的責任,審計監督的執法職責和權限,并強化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實施,加大法律法規的處罰力度,使會計監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6、加強會計隊伍建設,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應通過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培養、評價、選拔會計人才的競爭機制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開展會計專業在職教育活動;支持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和多種辦學力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參與會計的在職教育,幫助會計從業人員樹立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和開展會計誠信建設;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和職業法規教育,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在新的會計監督理論指導下,我國會計監督的新的框架體系已經以其嶄新的面貌體現在新《會計法》之中,也必將能夠在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等方面發揮出無可比擬的作用,顯示出其巨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