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應用租賃準則的論文

時間:2022-07-15 05:59:00

導語:上市公司應用租賃準則的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上市公司應用租賃準則的論文

摘要:租賃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業務內容包括傳統融資租賃、轉租賃、售后租回交易、委托租賃、廠商融資租賃、結構共享式租賃及聯合租賃等,雖然租賃合同會計準則對納入租賃準則范圍的會計處理和相關信息披露作了較詳細的說明,但因會計人員的個體差異,對租賃準則實施的影響、在操作過程中技術性問題認識不夠或出現偏差,應正確理解和掌握。

關鍵字:會計準則租賃上市公司

一、租賃準則實施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在融資租賃情況下,租賃準則規定承租人應將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將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長期應付款的入賬價值,兩者的差額記錄為未確認融資費用。新舊租賃租賃準則的最大區別在于用公允價值替代賬面價值。采用公允價值進行會計計量,減少了上市公司在執行會計準則時的選擇余地。未確認融資費用可以在租賃期內按照實際利率法進行分攤。原租賃準則規定除了采用實際利率法之外,還可以采用直線法和年數總和法對未確認融資費用進行攤銷。用實際利率法對未確認融資費用進行攤銷,符合資金時間價值的原理。同時,租賃準則對攤銷方法的單一規定,避免了承租人利用不同的攤銷方法人為調節利潤的行為。而在租賃活動過程中承租人發生的、可直接歸屬于租賃項目的初始直接費用,如印花稅、傭金、律師費、差旅費等,應當記入租賃資產的價值,初始直接費用資本化,能夠從承租人角度反映企業租賃資產的真實價值。同時,由于融資租入的資產要在較長的時期內為承租企業所使用,為取得這種資產所耗費的費用理應在融資租賃期限內攤銷。

此外,租賃準則還規定承租人應當采用與自有固定資產相一致的折舊政策計提租賃資產折舊。同時規定,能夠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能夠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折舊年限為租賃資產的可使用年限;無法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能夠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折舊年限為租賃期與租賃資產的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者。這種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上市公司通過對租賃資產采用不合理的折舊政策與折舊年限來調節利潤的現象。如果上市公司作為出租人,其租賃收入的會計處理更為嚴格,與舊準則將初始直接費用作為當期費用處理相比更為科學。另外,新租賃準則的方法對未實現收益的分配更為合理,避免了出租人利用不同的分配方法人為調節利潤的行為。

二、上市公司在執行租賃準則面臨的技術性問題

1.融資租賃的第二條判定標準:“……所訂立的購買價款預計遠低于行使選擇權時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边@里的“遠低于”,一般是指購價低于行使選擇權時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的5%(含5%)。

2.融資租賃的第三條判定標準:“……租賃期占租賃資產使用壽命的大部分。”通常為租賃期占租賃開始日尚可使用年限的75%以上(含75%),但是如果租賃資產在開始租賃前已使用年限超過該資產全新時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超過75%),則該條標準不適用。

3.融資租賃的第四條判定標準:“……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幾乎相當于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最低租賃收款額現值,幾乎相當于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蓖ǔV缸畹妥赓U付款額現值占租賃資產公允價值的90%以上(含90%),最低租賃收款額現值占租賃資產公允價值的90%以上(含90%)。但是如果租賃資產在開始租賃前已使用年限超過該資產全時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超過75%),則該條標準不適用。

4.作為承租人的上市公司采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確認當期的融資費用時,應根據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的入賬價值不同,可分為以下四種情況對未確認融資費用進行分攤:①租賃資產以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作為入賬價值,且以出租人租賃內含利率為折現率,此時應以出租人租賃內含利率作為分攤率;②租賃資產以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作為入賬價值,且以租賃合同規定的利率為折現率,此時應以租賃合同規定的利率作為分攤率;③租賃資產以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作為入賬價值,且以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為折現率,此時應以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作為分攤率;④租賃資產以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入賬價值,應當重新計算融資費用分攤率。融資費用分攤率是指在租賃開始日,使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等于租賃資產公允價值的折現率。

5.如果未擔保余值減少或已確認損失的未擔保余值得以恢復,出租人應重新計算的租賃內含利率,并根據重新計算的租賃內含利率確認后期的融資收入。這里重新計算的租賃內含利率是指在未擔保余值調整日,使后期租賃收款額(包括擔保余值)的現值與未擔保余值的現值之和等于租賃投資凈額的折現率。

參考文獻

(1)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IFRSsNO.17—租賃2006年(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3)于曉鐳:《新企業會計準則實用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