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性與治理透析

時間:2022-04-15 04:10:00

導語: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性與治理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性與治理透析

論文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種類;主體;危害;治理

論文摘要:介紹會計失真的種類及主體,分析其危害性,包括擾亂國家秩序、破壞市場機制、弱化企業內部經營等方面,進一步從會計自身素質、會計法制建設、會計制度改革等方面闡述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以為會計行業的良好發展提供參考。

根據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深入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進而尋找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已成為當前頗具現實意義的問題。近年來,在我國會計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也出現了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并且失真程度之深、范圍之廣、危害之大,引起了社會的極度關注。

1會計信息失真的種類及主體

所謂會計信息失真,就是會計核算的依據不真實或反映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虛假,不符合實際情況。包括合法會計信息失真和非法會計信息失真2種情況[1]。其區別在于其產生的原因不同。非法會計信息失真又可分為2類:一類是由于有關人員的過失、錯誤或其他技術原因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另一類是舞弊行為,即故意的、有預謀、有針對性的違法亂紀活動,經常稱之為會計造假。參加會計信息失真活動的主體主要有2類人:一類是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即會計造假的決策者和指揮者;另一類是會計從業人員,即會計造假的具體操作者或實施者,他們迫于環境壓力,正所謂“站得住的頂不住,頂得住的站不住”,一般是被動的造假主體。

2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當前經濟生活中會計造假主體的地位不同,層次各異,動機復雜,受益不等。主要原因除會計從業人員職業操守不正外,不外乎法律制度缺失,執法不力。會計造假實質上是會計人員的舞弊行為,具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2],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擾亂國民經濟正常運行秩序,削弱國家宏觀調控能力;損害會計機構及有關會計人員客觀、公正、中立的形象;破壞市場機制的形成,有損財經法紀威嚴;引發貪污受賄、偷稅漏稅、挪用公款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和蔓延;弱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

3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3.1加強會計人員政治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培訓

(1)通過培訓,使會計從業人員有一種高度的危機感和歷史責任感,使其自覺地把誠信原則放在首要位置,這樣才能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

(2)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職業責任感,增強敬業愛崗精神。

(3)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水平。會計信息是會計從業人員的產品,但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產品,而是被賦予了道德意義的特殊的公共產品。因此,會計從業人員要提高政策水平和業務水平,提高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及時壓縮會計造假的生存、發展空間。

3.2加強會計法制建設

中國人不愛管“閑事”的觀念,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中國當前法制不健全的一個反映。盡管在《會計法》中規定不得對會計人員打擊報復,但沒有規定對打擊報復行為進行懲罰的相關措施。因此,為保護敢于檢舉揭發問題的會計人員的合法權益,應盡快制定專門的《監督法》,對有關檢舉制度進行完善,對打擊報復檢舉人的不法行為制定出具體的量刑標準,依法保護檢舉人的合法權益,使會計人員敢說話、說真話;加強會計法制建設,依法辦理會計業務,加強對會計法規的宣傳教育,并加大執法力度,為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權提供保障[3]。同時,財政、稅務、銀行等相關部門應每半年對會計單位的賬證聯合審查1次,年終再經審計機關或委托社會審計機構進行年審。

3.3完善公司治理機構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一種發展著的機制,無論其自身調整的理性空間和歷史空間如何演變,作為一種核心結構,其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容置疑的。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既是一種治理形式,也是一種組織形式,還節約了公司、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起到促進社會投資的作用。應當加強資本市場、經理市場等外部市場建設;培育機構投資者,發揮其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對保護股東權益的立法工作等[4]。

3.4推行會計委派制,并進行配套制度改革

會計委派制是國家憑借其管理職能成立專門的會計人員管理機構,向企事業單位委派會計人員的一種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實行這種制度能使會計人員獨立于被監督者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來發揮監督職能。當前,要使會計委派制能順利地得以實施,還應對其配套制度進行改革,如委派會計職務任免制度,委派會計考核輪流制度,委派會計的工資、福利待遇及獎懲制度,委派會計保障制度等。

參考文獻

[1]崔曉莉.會計信息失真與防范[J].管理與財富,2009(2):48-49.

[2]賀建青.淺談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危害、原因及對策[J].現代商業,2009(4):216.

[3]黃瑞.完善治理會計信息失真法律制度的思考[J].財會月刊:理論版,2005(11):17-19.

[4]彭玉亮.農村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6(14):3490,3492.

[5]胡燕玲.淺談會計信息系統標準化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34(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