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在壓鑄企業的應用

時間:2022-10-25 11:29:28

導語:管理會計在壓鑄企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管理會計在壓鑄企業的應用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逐步增加,通過運用管理會計的工具方法,對壓鑄企業的生產經營進行分析和提升,有助于支持和改進企業管理者的決策水平,提高壓鑄企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壓鑄企業;管理會計

一、管理會計概述

(1)在對管理會計定義時,要從傳統會計角度來進行分析。首先,管理會計早期是由傳統會計不斷分離而產生,在實施管理會計時,要以財務會計獲取的會計數據為基礎,并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有效分類,在經過進一步加工和整理后獲取最終的報告,而企業在實施企業經濟活動控制、規劃以及發展過程中,要保障不同層級管理者都能夠發揮自身作用,并以會計分支的方式參與到企業決策當中,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有效的參考。從目標角度來說,管理會計能夠對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狀況實施完善,從而為企業經濟效益提升提供有效保障。(2)工具方法。在應用會計管理工具方法過程中,其主要通過不同手段、流程、技術以及模型來實施,例如經濟增加值、本量利分析、邊際分析以及變動成本管理等,通過以上幾種方式來達到企業預計管理會計目標。

二、壓鑄企業經營特點

(一)生產管理特點。(1)壓力鑄造又被稱為壓鑄,在實施該工作環節時,讓半液態金屬和液態金屬在高壓作用下填充在壓鑄模具當中,同時要保障整個添壓鑄模高速度,通過施加一定壓力使其進行凝固和成型,最終得到實際的鑄件。在企業工業高速發展過程中,壓鑄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并且與整個企業行業發展有重大關聯性。主要的產品是壓鑄件,主要工序為:原材料冶煉、壓鑄成型、清理機加工。(2)壓鑄企業生產過程中消耗的主要材料是有色金屬鋁材料,消耗的主要能源是天然氣及電,生產原材料成本大概占到總成本50%。如果對成本項目實施區分,則企業變動成本主要設計以下幾項,分別為生產消耗的電費、燃料費以及鋁合金材料費,而固定成本主要涵蓋以下幾項,分別為修理費、折舊費以及職工薪酬和其他費用等。(二)固定投入高特點和規模效應特點。(1)由于壓鑄行業自身特點等因素,其資金使用相對比較密集,為了保障企業正常經營與發展,需要采購精密檢測設備、機加工設備、模具生產設備、壓鑄設備以及熔煉設備,為了確保生產加工的產品達到預期可加工性標準、強度以及精度,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來購買進口高端設備,因此,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整個行業發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因此對資金實力要求比較高。(2)具體成本體現在固定資產(機器設備、廠房、土地面積較大)投入占總資產比率高,折舊成本高,固定成本占總成本的比率大,設備的產能利用率對單位成本的影響巨大,如果設備的產能利用率低,單位固定成本就越高,單位產品毛利就越低,反之單位產品毛利就越高,規模效應就越明顯。

三、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的應用

(一)壓鑄企業在應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時,經常應用到邊際分析模式,其中以邊際利潤和單位邊際利潤為基本指標。單位邊際利潤=單價售價-單位變動成本,邊際利潤=銷售量×單位邊際利潤。必須在單位邊際利潤大于0的情況下才能夠證明整個壓鑄企業的經營生產具有一定價值和作用。應該利用設備的富余產能,指導銷售部門多接訂單,銷售策略上,可以對增量部分的產品適當折讓,增加單位產品邊際貢獻,體現設備的規模效應。壓鑄A企業2017年壓鑄年產能約2萬噸,到手訂單約1.4萬噸,產能利用率約70%,每噸產品售價約3.6萬元,單位變動成本約1.44萬元(變動成本占售價約40%),2017年銷售收入約5億元,固定成本費用約2.5億,凈利潤約0.5億元。單位邊際貢獻=3.6-1.44=2.16萬元/噸。企業A利用邊際貢獻,銷售部門與客戶積極溝通多接訂單,銷售單價不變的情況下增量銷售壓鑄件0.2萬噸,產能利用率提高10%,增加邊際貢獻=0.2萬噸*(3.6萬元/噸-1.44萬元/噸)=0.43億元;銷售部門為了更進一步的利用設備的規模效應和富余產能,銷售單價折讓5%的情況下,帶來增量壓鑄件的銷售訂單0.2萬噸,產能利用率又提高10%,增加邊際貢獻=0.2萬噸*(3.6萬元/噸*0.95-1.44萬元/噸)=0.4億元。A企業通過增加邊際貢獻,一共帶來增量訂單0.4萬噸,產能利用率提高到90%,合計增加了邊際貢獻0.83億元,極大的提高了企業的設備效率和經營效益。(二)本量利分析應用。本量利分析主要涵蓋三方面內容,即利潤、銷量以及成本,三者共同構成了本量利分析。即變動成本計算模型為主要參照點,以數字化會計模型方式來對不同管理目標的關系實施分析,其中包括利潤、銷售單價、銷售量、固定成本以及變動成本等。從而在企業生產經營決策過程中為其提供有效的分析數據,并有效發揮定量分析方法的作用。本量利分析方法的核心應用為盈虧平衡點分析,即企業邊際利潤與固定成本相等時的銷售量。依據上述案例,運用本量利分析方法開展測算。A企業的2017年全年固定成本為2.5億元,每季度的固定成本為0.625億元,每季度的盈虧平衡點銷售量=固定成本/(單位銷售價-單位變動成本)=0.625億元/(3.6萬元/噸-1.44萬元/噸)=0.3萬噸。A企業由于一季度春節員工返鄉,影響產銷量,預計剩余人員僅能提供0.2萬噸產量。財務部門經過測算,利用本量利原理,經與生產、銷售部門溝通后調整生產安排為:一、通過排班優化,延長生產時間,增加一季度壓鑄件產銷量0.05萬噸;二、二季度增加產銷量0.05萬噸,合計彌補了一季度缺口的產能0.1萬噸,使得一季度達到盈虧平衡點產銷量。(三)經濟增加值應用。要想計算經濟增加值,首先要將企業債務和股權進行扣除,然后將稅后經營利潤剩余部分作為經濟增加值,其主要體現在企業資本投入,即企業經營運行過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成本,當企業實際利潤比資本成本高時,才能表明企業為股東創造了一定價值。經濟增加值的計算表達式為:稅后營業凈利潤-資本總成本,即稅后營業凈利潤-資本×資本成本率。壓鑄業B企業的稅后營業凈利潤0.25億元,資本為5億元,資本成本率約6%,壓鑄業C企業的稅后營業凈利潤0.2億元,資本為2.5億元,資本成本率約6%。指標對比分析:B企業稅后營業凈利潤雖然高于C企業,但是B企業的經濟增加值小于0(0.25-5*6%),不僅沒有創造價值,反而是價值的毀損,主要原因在于B企業占用的股權資本較大,凈資產收益率為5%,低于股權資本成本率6%。C企業的經濟增加值大于0(0.2-2.5*6%),說明C企業創造的利潤高于占用股權資本的成本,凈資產收益率為8%,高于股權資本成本率6%。從經濟增加值的結果及為股東創造價值水平的角度來看,C企業經營業績要好于B企業。

四、提高管理會計水平的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企業財務信息的管理力度,對其實施對標化和集約化管理模式。在實施管理會計過程中,大部分管理數據與信息由財務會計系統來提供,重點內容是通過再利用和深加工的方式來對財務會計信息實施進一步分析和整理。因此在實施財務會計管理過程中,壓鑄企業要依照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完善會計政策和目標,積極構建適合企業發展的會計制度,并對會計科目體系進行有效統一,并對會計成本核算范圍和會計核算進行集中規范和標準化,從而提升對壓鑄企業之間對標管理開展以及口徑統一管理的效率。(二)高度重視企業會計人員綜合技能水平提升。壓鑄企業在實際經營和發展過程中,要利用管理會計方式來提升整個系統運行效率,并加強生產經營服務質量,而要想達到該目標首先要保障管理會計從業人員能夠全方位掌握壓鑄企業生產經營流程,并根據生產環節來對運行機制實施建立,企業要積極引導會計管理人員融入到實際生產調度、材料設備采購、壓鑄營銷等環節當中,從而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有效的意見和決策分析。

參考文獻:

[1]林廣銀,李壯楊.火電企業推廣管理會計的可行性研究[J].財會研究,2008(16).

[2]郝洪,楊令飛.國資委經濟增加值考核指標解讀[J].國際石油經濟,2010(04).

作者:勞宇明 單位:蘇州亞德林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