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時間:2022-06-03 09:33:21
導語:文化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國家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道路上出臺了不少政策。陜西省歷史文化歷經數千年歲月沉淀,為更好地提高陜西文化旅游的名氣和響應國家的號召,陜西省應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打造出彩文化旅游名片。本文對陜西文化旅游產業的現狀運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分析其優勢和劣勢以及機會和威脅,針對分析出的問題,提出了如何讓陜西文化旅游產業能夠可持續性地發展下去的合理性建議。
關鍵詞:陜西省;文化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一帶一路”倡議的為中國帶來繁花似錦的春日,春日的陽光也普照了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其他國家,這是一條國與國之間經濟文化發生碰撞交流的道路。陜西立足于這條路的最前方,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有利于陜西打開國際的大門。而近幾年的陜西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2019年年初,西安在城墻上舉辦的“雙城燈會”“大唐不夜城•現代唐人街”的建是上升的。近幾年,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不僅吸引了港澳臺同胞們,而且外國游客也在增加,尤以日本、韓國居多。陜西文化旅游資源幾乎覆蓋全省,但散落在每個地區的資源不均等且空間跨距較大,因而導致陜西各地區文化旅游產業在收入產出上有明顯的差異。表1是對陜西省主要文化旅游資源的劃分。(見表1)目又能在經營管理、營銷策劃上表現得游刃有余的高端復合型人才。高端復合型人才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為陜西文旅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一帶一路”的倡議無疑是給陜西文化旅游產業注入了強大的增長力。2018年3月30日起,在西安開展了主題為“絲綢之路”的旅游博覽會,歷時三天,此次博覽會是國際性的且規模盛大,陜西各地區的大型文設以及大唐芙蓉園內盛大的古代歌舞表演,都吸引了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觀看。由此可見,發展第三產業——文化旅游產業,不僅會提升陜西省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會提高陜西省的知名度。
二、陜西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的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1.歷史資源優勢。陜西是三秦腹地,是華夏文化的發祥地,而陜西的省會城市西安更是一座歷史氣息強烈的城市。西安歷經13個王朝的風云驟變,已經存在了1100多年。據調查,陜西各類文物點4萬余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有三處,聞名于海外。2.客源優勢??驮词菦Q定文化旅游產業能夠繼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從《陜西統計年鑒》中看出,在2009年國內游客突破了1.14億人次,到2017年已達到5.19億人次,而國際游客的每年人數雖有波動,但呈現的整體趨勢仍從表1看出,關中地區主要以歷史文化和宗教文化類資源為主,且大多被人們所熟知。因此絕大多數外地人去陜西旅游主要集中于關中地區西安,海外知曉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秦始皇兵馬俑就在西安臨潼區,而另外兩個地區雖有不同的旅游資源,但由于與西安相距太遠,使得游客的行程用時變長,游覽時間縮短。2.文化旅游產業的基礎設施不完善。陜西省文化旅游景點眾多,但是與河南、山東等省份相比,其景點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比如,現在大多數游客出行方式主要以自駕游、騎游為主,因此,景點周圍的停車場一定要能夠滿足游客的需求,而在陜西的很多旅游景點的停車位是不夠的,使得游客對陜西服務的滿意度下降,影響陜西省在外的名聲。3.缺少高端復合型人才。目前,在陜西文化旅游產業的人才方面大多是在創意設計精通或經營管理上有方法的單一人才,缺少的是既能夠設計出創意項化企業都有出席參加,并在會上介紹了視覺上美觀、體驗上有趣的一系列文化旅游項目及產品,帶動了國內外游客對產品的購買熱情以及參與項目體驗的積極性。此外,政府也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了支持。在2018年4月不僅與抖音短視頻App攜手,每日分不同的時間段在抖音上推送關于西安的文化旅游資源的小視頻,達到了很好的宣傳推廣效果,還設立了文旅專項發展基金,總金額高達40億元。(四)威脅分析。發展陜西文旅產業會面臨各方面的威脅與挑戰。一方面,有著同類文旅資源的周邊省份會競爭客源市場。另一方面,隨著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使得他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文旅產業所提供的服務項目,而對于精神層面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質量的要求,給文旅產業的項目開發帶來了挑戰性的工作。此外,在開發和利用文旅資源的同時容易造成資源的過度開發,過于追求經濟效益,從而忘記考慮環境的承載力,忽略了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不利于陜西文化旅游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三、推進陜西文化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依托資源優勢,強化區域特色。關中地區要以西安為中心,依托自身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積極打造以大雁塔、西安古城墻等“古色”旅游景區,以曲江新城、西咸新區等現代化旅游景區,擦出歷史傳統與現代時尚相碰撞的火花。陜北地區要以延安為中心,延安承載著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是紅色旅游開發的獨特優勢。將紅色文化與陜北地區獨特的黃土高原特征有效結合,探索出文化旅游新型的發展道路,提升陜北旅游的文化形象。陜南地區要充分利用自然人文景觀,依托秦嶺資源,打造青山綠水的風景勝地,成為人們向往的世外桃源的旅游勝地。(二)完善基礎服務設施。在文化旅游景點對外開放前,其內部和外部的基礎設施要優先考慮,由內到外的基礎設施要配備齊全,確保一條龍服務到底。首先安全設施,游客的人身安全是第一位,要制定周期性的檢查維修計劃,檢查設施的穩固性。其次接待設施,一方面要有充足的停車位,方便“自駕游”的游客停靠。另一方面,景區要配備具有流利的英語口語或其他小語種能力的導游,方便接待服務外來的游客。再次就是通信設施,保證信號網絡的穩定,以便游客與外界能夠聯絡暢通。最后是環保設施,景區要提供適量的分類垃圾桶,并且做到每日多次的清理。(三)加大高端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和產出。陜西省政府應加大對文化旅游領軍人才的引進力度,制定關于培養、聘用跨界發展的復合型領軍人才的相關優惠政策。文化旅游產業涉及方方面面,有望進行多元融合創新,但同時又面臨著難以全面統籌協調好的問題,因此需要引進具有多行業的豐富經驗,又有多學科知識儲備的復合型人才,他們會打開陜西文化旅游產業的一扇新的大門。另外,陜西省高校眾多,而高校和科研結構往往時刻關注掌握著最前沿的信息,選擇一些在人文社科專業、旅游專業方面具有優勢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培養出來一批了解前沿信息的文旅人才。(四)創造文化旅游與現代高科技結合的新模式。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5G這些熱搜詞充斥著的當下社會,陜西省應提前抓住機遇,創造文化旅游產業與現代高科技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模式來點亮文化旅游產業,讓文化旅游產業光芒萬丈。VR和AR將在5G時代給文化旅游產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想象一下,游客帶著AR眼鏡在博物館參觀,在欣賞眼前的歷史文物的時候,會投射出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或者迷你小劇情,在游客有疑問的時候,會實時提供專業講解,服務相當周到。
【參考文獻】
[1]段兆雯,張兆琴,王媛媛.陜西省文化旅游產業提升路徑[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6):11-17.
[2]張武康.“絲綢之路”背景下陜西文化旅游產業國際競爭力演進評價[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7,30(5):63-71.
[3]胡憶楠,李娜.西安市旅游業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31(6):86-90.
[4]陜西省統計局.陜西統計年鑒2018(電子版)[Z].西安:陜西統計年鑒,2017.
作者:徐煥章 朱孟清 單位:西安工程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學風建設工作促進素質教育發展
- 下一篇:圖書館管理信息化建設進程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