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旅游發展格局演變特征與影響因素
時間:2022-06-07 09:13:00
導語:農村旅游發展格局演變特征與影響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村旅游業因其卓越的就業與經濟推動能力,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轉型的重要推手,成為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政府戰略性安排的一部分。但是,隨著農村旅游資源的不斷開發以及互聯網技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傳統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受到沖擊,農村旅游發展不斷演變,在模式創新、空間布局等各方面均呈現了新特點,這與農村旅游資源稟賦以及當地經濟發展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需要綜合考慮當代農村旅游發展特點,把握好農村旅游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旅游產業;鄉村旅游;發展演變;影響因素
隨著旅游業在農村脫貧致富與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針對農村旅游資源開發、鄉村旅游發展以及旅游扶貧等方面的研究甚囂塵上,不僅如此,農村地區對旅游業的推動與發展實踐也成為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與轉型的重頭戲。農村旅游業的發展是以農業資源、自然景觀以及農業生產生活活動等,發展成為具有農村特色的風俗文化為背景,將傳統農業打造成為融合一產和三產的綜合性產業服務形式,通過對農村旅游資源的合理布局與設計,為旅客提供休閑、修養與娛樂等生活的旅游形式。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旅游發展模式不斷創新,最初以農家樂、采摘園等為主,現如今已經結合互聯網技術向智慧旅游、沉浸式旅游發展,現代科技手段打破了傳統農村旅游的發展趨勢與方向,不僅有效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還成為很多地區重點打造的經濟支柱,農村旅游發展演變呈現出新的特征。但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農村旅游市場發展并不完善,需要結合農村旅游發展演化特征,做好旅游資源開發工作。
一、農村旅游發展演變的特征
經過多年發展,農村旅游業在農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是,受城市化、現代化以及數字技術的發展,傳統鄉村旅游開始呈現出新的特點。首先,農村旅游最初的興起是以點為主,各地區旅游分布較為分散,并且小眾,大多出現在城區近郊,以農家樂和特色農產品采摘等為主要方式,是為城鎮居民提供品味農家生活和生產方式的場所。隨著農村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旅游資源開發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開始出現大規模的學習和模仿,旅游資源同質化嚴重,影響了農村旅游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趨^域經濟協同發展理念,開始出現以全域旅游為主導的旅游集聚,以解決旅游資源分布不均勻和地區間發展不均衡局面。有研究認為,鄉村聚落的演化必然導致旅游模式的變化,從傳統鄉村旅游向特色旅游小鎮發展,強化農村旅游業的產業功能分區,以獲得旅游資源開發的規模效應,提升旅游區位吸引力。其次,在產業關聯與產業帶動方面,傳統農村旅游是農業生產生活方式的延伸,借助農業生產生活方式與當代城鎮生活狀態的差異化而形成旅游吸引力,是第一產業在新經濟形勢下的轉型,仍然沒有脫離農業生產本身。而經過多年發展,農村旅游業越來越關注發揮產業關聯與帶動作用,不再局限于單純的農家樂和采摘體驗,更加注重產業融合的深度和廣度,產業一體化與規?;l展明顯,農村旅游開發主體不再是小農經營農戶,而是專業的旅游資源開發企業,旅游業更是涵蓋吃、喝、娛、購以及文化與科技等內容,專業化傾向明顯,農村傳統風俗文化與現代管理和科技的有效結合,提高了農村旅游的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更是成為未來農村旅游發展方向。再次,雖然農村旅游資源主體仍然是農業生產、自然生態以及傳統文化等,但是在旅游業發展觀念以及科技運用方面,農村旅游發展跨越了傳統旅游業發展階段,更加注重打造以體驗旅游和智慧旅游為主的現代旅游模式。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農村旅游現代化提供了技術支持,借助大數據平臺,各類旅游網站大大提高了農村旅游的宣傳效果,對農村旅游快速發展的作用不容忽視。同時,互聯網技術的引進也更加完善了農村旅游基礎設施水平與服務能力。而隨著技術對現代生活的滲透,農村旅游的智慧化發展方向不再局限于便利性和快捷性,逐漸向更多的方向延伸與覆蓋,打造高科技的沉浸式與體驗式農業。最后,農村旅游的發展帶動了人們生活理念與方式的變化,旅游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愈發重要。在農村旅游發展初期,農村更多的保持著原有生產與生活方式,向消費者提供的是原汁原味的農家體驗。而隨著農村旅游市場的擴大,原本相對較為封閉的農村向城鎮消費者開放的同時,也受到了現代生活與城鎮文化的沖擊,以農業為主的農村經濟與現代工業經濟的革命促使社會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方式快速變化,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開始放棄傳統生產方式,轉而以旅游業作為主要生產方式和生活來源,農村旅游業開發的市場化特征逐漸凸顯。為了獲得更多的旅游收入,資源的非農化過度開發與旅游化的過度承載嚴重破壞了當地生態環境,竭澤而漁難以維持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理念逐漸成為農村旅游發展的必然選擇,如何做到農業資源、生態資源與旅游資源的融合是關鍵。
二、農村旅游業發展影響主要因素
在農村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很多因素影響著旅游資源的開發,但是,基礎性因素卻具有普遍性和不可替代性。1.農村旅游資源的稟賦條件。資源稟賦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要素,特別是文旅融合與生態旅游的發展,需要具有可開發的自然環境與傳統文化底蘊,否則旅游業發展就是無米之炊。但是,對于傳統農業發展而來的農村旅游而言,只要有農業的地方就有可供開發的旅游資源,甚至只要有土地就可以發展農產品采摘,只要有農村居民生活就可以開發農家樂、民宿等旅游產品。因此,相較于傳統旅游業而言,農村旅游資源的稟賦條件較為豐富,是農村旅游發展的基礎。但是,這也意味著農村旅游資源開發較容易導致盲目性與重復性,說明豐富的農村旅游資源只能彌補旅游開發初期的專業化不足,粗放式發展的改革與轉變還需要更為專業、深入、長遠的布局與規劃。2.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在資源稟賦的基礎上,農村旅游業也要想獲得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當地經濟總量對農村旅游的支撐,農村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近郊,說明旅游消費者大多來自周邊城鎮,旅游影響半徑有限,因此,決定一個地區農村旅游發展持續性的重要方面是當地經濟水平與旅游消費水平,經濟容量是否足夠形成農村旅游消費力。二是旅游資源開發與發展的經濟投入,一般而言,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對農村旅游的資金支持力度也越大,農村旅游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與配套設施離不開經濟的支持。3.旅游基礎設施是影響農村旅游資源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論是旅游開發,布局旅游業功能分區,還是發揮旅游吸引力,提高農村旅游服務質量,基礎設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完善的交通設施決定著農村旅游開發的成功與否,是農村旅游時空距離的直接刻畫者,影響農村旅游的可達性與開發深度。其他旅游產業配套基礎設施,比如衛生、通信、住宿等硬件設施和旅游服務標準等配套服務,則是進一步影響旅游消費者體驗與滿意度的直接因素。4.政府政策的影響。以往的實踐已經表明,政府政策是農村旅游發展的指向標。政府政策對農村旅游的指導與推動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由于農村旅游的產業帶動作用能夠有效解決農村扶貧、農民就業以及其他新農村建設問題,各地方投入資金、人員以及各項優惠措施積極發展農村旅游,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旅游市場體系建設,涵蓋了農村旅游從規劃開發到經營運營以及市場監督管理的全過程,不僅為農村旅游注入血液,也為農村旅游保駕護航。通過旅游業的發展,發揮旅游產業的重要作用,帶動農村全方位振興。
三、農村旅游未來發展的對策建議
1.強化政府引導作用,明確農村旅游未來發展方向。政府與相關部門在農村旅游發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視,首先要更加明確政府在引導農村旅游發展方向的作用,通過政府政策實施,發揮農村旅游在農村發展和農戶增收中的綜合功能,打造農村旅游精品品牌,發展休閑農業,落實農業與服務業的深入融合,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轉變農村發展動能;發揮各層級政府部門以及不同行業在農村旅游中的積極作用,鼓勵相關產業與農業的深度融合,通過指導農村旅游開發與經營管理的利益分配與協調,整合農村經濟發展資源,為農村旅游發展提供合理科學的資源供給與配置,提升農村旅游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質量;規范農村旅游開發與經營管理,貫徹生態旅游與綠色發展理念,以農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2.完善農村旅游開發資源配置,增加技術性要素投入。在農村旅游開發過程中,基礎設施的完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更要注重技術性要素的引進與投入,縮小因農業資源與旅游資源稟賦差異帶來的地區性差距。首先,依托農村旅游發展的資源要素,創新旅游特色產品與服務,合理規劃基礎設施配備,打造具有當地資源開發特色的本土化旅游配套,體現農村旅游的獨特性。其次,在農村旅游資源開發與經營過程中,重視專業性人才與現代互聯網技術的嵌入與應用,不僅培養具有農村旅游綜合素質的人員,還借助大數據技術,形成農村旅游發展的特色服務能力,提高農村旅游的智慧化水平。3.集中力量發展優勢資源,合理規劃旅游功能區。對于旅游資源具有整體集聚特征的農村地區,要優先發揮區域集聚優勢,打造核心旅游功能區,并基于此,向周圍地區進行輻射,發揮農村旅游資源以點帶面功能,實現農村旅游資源的空間功能優化,形成旅游資源合理規劃與利用、旅游高質量產品與服務、旅游功能完備的區域性的全域農村旅游目的地,以增加旅游吸引力,豐富旅游體驗,從而形成以區域全域旅游為核心的經濟增長點。而對于不具備優勢旅游資源的地區,則要發揮旅游產業鏈的帶動作用,通過完善旅游基礎設施,著力打造小而精的民宿、生態園以及科技型農業體驗館等旅游類型,打造農村旅游產業的服務優勢。
參考文獻
[1]劉孟浩,席建超.基于多智能體的旅游地鄉村聚落用地格局演變模擬-以野三坡旅游區茍各莊村為例[J].旅游學刊,2019,34(11):107-115.
[2]鐘屹等.江蘇省優質旅游景區分布格局和空間演變特征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3(1):76-82.
[3]劉智.旅游產業與農村可持續生計耦合的空間格局及驅動機制-以張家界為例[J].經濟地理,2020,40(2):209-216.
作者:霍震
- 上一篇:酒店管理市場營銷策略
- 下一篇:企業財務大數據管理會計優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