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成本管理及涵義
時間:2022-05-16 11:01:46
導語:淺談企業成本管理及涵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戰略成本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特點
現以企業(企業集團)為對象。通過分析比較傳統成本管理和戰略成本管理,可以總結出戰略成本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特點。(1)戰略成本管理的宗旨,是為了取得長期持久的競爭優勢,以便企業(企業集團)長期生存和發展,立足于長期的戰略目標。傳統的成本管理則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而未從長期的持續地降低成本的策略上考慮,屬于戰術性的成本管理。對于成本管理的目的變化SCM的目的不僅在于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為了建立和保持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也就是說企業必須探求提高(或不損壞)其競爭地位的成本降低途徑。若某項成本降低途徑削弱了整個企業的戰略地位,則應棄之不用;相反,如果某項成本的增加有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則這種成本的增加是值得鼓勵的。如某細分市場上的顧客需要設立某項特殊的個性化服務,雖然這一做法會增加企業成本,但它吸引了顧客,保持了企業的競爭優勢,從長遠來看利大于弊;當然企業亦可通過工程再造來重組業務流程,以達到同時降低成本和強化企業競爭地位之目的。(2)戰略成本管理將以企業(企業集團)的全局為對象,根據企業(企業集團)總體發展戰略而制定的。它把企業(企業集團)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綜合起來,企業(企業集團)的價值鏈貫穿于企業內部自身價值創造作業和企業外部價值轉移作業的二維空間。因此,戰略成本管理的范圍拓展是全方位、多角度、突破企業邊界的成本管理:①由于當今企業成本結構中,產前與產后的成本比重逐步增加,則其成本管理不應停留在服務過程的耗費控制方面,更應著眼于企業的整體設計和采購成本、企業營銷策劃和顧客使用產品成本控制等方面。因而SCM深入到企業的籌劃、設計、營銷及個性化服務項目,以全面、細致地分析和控制各部門內部及各部門之間相互聯系的成本。比如在企業采購方面,作為企業集團可以建立全局性的采購辦公室,為本企業集團在該地區的各公司企業采購各種大宗物品,主要優點就是大批量購買,往往可以享受超優惠價格,從而企業成本就可以得到控制和降低。②戰略成本管理范圍不局限于企業內部,還超越企業邊界進行跨組織的成本管理,諸如與企業價值鏈相關的上游(供應商)與下游建立電子資料信息交換系統,相互協調地進行成本改進。其關鍵著眼點是外部環境,將成本管理外延向前延伸到采購乃至研究開發與設計環節,向后還必須考慮售后服務環節,將把企業(企業集團)成本管理納入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察。只有對其所處環境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才能預測和控制風險,根據企業(企業集團)自身的特點,確定和實施正確適當的管理戰略,把握機遇,主動積極地適應和駕馭外界環境,在競爭中取得主動,最終實現預定的企業(企業集團)戰略目標。③傳統成本管理的對象主要是企業(企業集團)內部的生產服務過程,而對其供應與銷售環節則考慮不多,對于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只有以動態機制來處理戰略成本上的問題,才能應對處于持續變化中的經營環境。這種情況下的戰略不可能面面俱到,企業必須將戰略的制定和執行作為一項持續的工作。(3)成本管理的方法更新。由于受戰略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的影響,SCM的方法有別于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至于SCM的方法究竟有哪些,目前國內外文獻中說法不一。筆者認為,為了達到SCM的取得企業集團長期競爭優勢的目的,可以從以下2個層面來創新和選擇為實現這一目的的方法:①戰略成本規劃層面。旨在幫助本企業通過事先的成本規劃與控制,從根本上改進其長期的盈利能力。這一層面的方法主要源自戰略管理的價值鏈分析法,和用于制定成本目標的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標成本規劃法等。②經營改進層面,旨在改善企業日常經營活動效率,落實成本規劃,繼續提高企業競爭實力。順應這一思路的方法有競爭對手成本分析法與標竿制度、成本動因分析法等。當然這種區分不可能像刀切那樣清楚。事實上,在獲取企業成本優勢的過程中,這2個層面相輔相成,同時這些方法亦是集成與整合在一起的。
現代企業引入戰略成本管理的現實意義
(1)成本是決定企業產品或服務作為一個整體在競爭中能否取得份額以及占有多少份額的關鍵因素,影響競爭成本的核心是企業的戰略成本,而非傳統的經營成本。按照波特為我們提出的戰略分析方法:即首先分析特定企業的產品(服務)所處的特定環境下的市場生命周期和市場份額等,然后確定其應采取的戰略。對于不同的產品在不同的市場應采取不同的市場戰略,是以產品差異戰略取勝,還是以成本領先戰略取勝。采取產品差異戰略可以通過培養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提供滿意加驚喜的服務,加強產品(服務)創新等方法實現;而成本領先戰略則可以通過對外積極營銷,促進工薪消費,擴大消費群體,對內嚴格成本控制等方法來實現。因此,成功執行成本領先戰略的前提是企業(企業集團)能夠持續地把成本降到低于競爭對手的水平,但是,單純的削減成本并不等同于執行成本領先戰略,它要求企業在運行過程中采取更加完善與統一的行動來進行支持,進而提高企業運營業績。為此,運用成本領先戰略就是要時刻把工作效率放在第1位,減少人工成本的附加,但又不能放棄產品和服務質量,要真正做到了既為顧客提供優質產品又讓顧客得到了超值的服務。同時,我們還應在顧客需求上要符合客戶偏好,在提供產品上要達到服務的個性化和人格化,這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種有效途徑。(2)戰略成本管理的引進與實施,有利于改善和提升企業集團的經營管理。對于中國企業而言,特別是對于確立于企業集團化發展的能源集團而言,在制定和實施集團經營發展戰略過程中,應該將戰略成本管理作為集團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在當前市場資源大整合的背景下,企業集團通過從戰略成本管理的角度來橫向和縱向選擇自己的目標市場和對象以確立自身價值鏈給集團帶來持久的成本和競爭優勢。如一些企業集團發展中橫向的通過多種產權交易形式的并購、托管等形式,實現規模經濟效益;通過縱向并購、聯合物資、設備生產供應商等形成不同形式的戰略利益共同體。通過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資源整合,實現外部資源的內部化.減少無序的低層次競爭帶來的不合理的資源耗費,打造自身穩固的價值鏈條,實現戰略成本管理目標。因此,從理論上講,就是企業集團要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收益方案,以最低的成本創造或提供顧客所接受的標準化服務或產品,從而使顧客滿意于服務或產品的價值,使企業取得更大的收益。(3)引入戰略成本管理有利于更新企業成本管理的觀念。在傳統企業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歸結為降低成本,節約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而現代成本管理的目的“應該是以盡可能少的成本支出,獲得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從而為賺取利潤提供盡可能好的基礎”,從而提高成本效益。從戰略成本管理的視角出發分析成本管理的這一目標。通過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升幅,提高服務產品的質量和價值,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從而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F代企業,應該將成本觀念從單純的節約觀念向“花錢即為了省錢”的觀念轉變。在這一觀念下有組織有計劃地通過對工作方法的改進、產品設計及品質的改良、價值分析法的選用、全面質量管理、最佳采購批量、零庫存管理等方法、做到該投入的資金不吝嗇,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花,將戰略成本管理的真正價值充分全面的體現出來,真正做到了成本領先的戰略意圖。因此,成本領先戰略是企業相關業務活動的增值活動,也就是說,企業在利用相同成本費用的基礎上,創造出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價值,這種超出平均價值的增值,使企業的相關業務活動游刃有余,當然會立于不敗之地。
戰略成本管理是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發展的必然要求和趨勢,它將極大地豐富現代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的內容,提升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水平。在戰略成本管理模式下,現代企業必將構建起全新的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綜合運用價值鏈分析、成本動因分析、戰略定位分析等戰略成本管理的工具,對企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價值流等進行全面的成本分析與管理。確?,F代企業成本管理效益的提升,體現出真正的成本領先戰略,促進整個企業的全面發展。
本文作者:朱劍華工作單位:福建省華廈能源設計研究院
- 上一篇:談企業內部控制的機制建設
- 下一篇:淺析企業節能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