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監督弱化的原因及措施

時間:2022-10-25 08:25:07

導語:企業會計監督弱化的原因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會計監督弱化的原因及措施

一、會計監督的概要

會計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其中會計監督對會計行業的整體的監管和負責,同時也是會計的四大職能之一,對于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有真重要的意義,以下主要來討論會計監管的含義和主要內容以及實施會計監督的必要性。

(一)會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實施會計監督就是按照法律規定和相關會計制度要求對各個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實時的監督,并對不合標準的行為進行通報和糾正,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從而實現對企業經濟活動整體的管理、控制和監督,實現會計監督的重要職責,最終的目的是提高企業的效益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其中會計監督最主要的內容包括對企業自身會計工作的監督也包括通過企業會計信息了解各項經濟活動的來龍去脈,達到每個經濟活動真實可靠,不私自挪用企業資金的企業運行狀況。這些真實的會計信息是企業管理者對過去企業運行狀況做出總結,并對未來提出更好的規劃的事實和理論依據,對于企業后續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在市場經濟不斷強化和發展的今天,企業應該適應時代的需求加強企業會計監督智能的實施和應用。

(二)會計監督是企業對自身制度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企業管理者作為企業的代表對于公司的財務以及運行狀況不能做到實時控制和管理,就需要會計監督來代替自己行使相應的職責,這不僅是為了保護企業管理者的個人利益,更是為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企業員工的利益。這在企業的管理問題上屬于內控,在這個方面最主要的就是要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企業日常的活動不外乎是產、供、銷在這些經濟活動中主體依然是自然人,但是在經濟活動過程中這些自然人是具有法定效力的經濟體,都應該作為會計監督的對象根據實際情況記錄和反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會計信息已經不僅僅靠人工的記錄,已經有了專業的記錄系統和工具,目前在國內比較盛行的就是金蝶和用友系統,這些系統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經濟活動自動生成企業的會計記錄信息,這些高科技系統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會計監督職能,已經被廣大企業家認可并在企業中迅速推廣普及,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的地位也不斷提升。

(三)會計監管能夠有效保證企業家的利益

會計監管實際是代替企業管理者作為監管者的角色對企業的運行狀況進行監控,實施會計監督只是企業所有者對企業管理的一種間接的途徑,通過這種途徑企業所有者的個人權益能夠得到有效保證。在現實里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對于企業運行各自目標和方向不盡相同,當彼此之間的利益產生沖突時,企業財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勢必會分離,此時各自對于企業的掌控和把握就必須要根據企業的會計信息來確定,企業未來的投資和運作方向也是根據會計信息來確定的來確定。自美國爆出安然公司財務丑聞之后,誘發美國華爾街一連串的財務丑聞,2001年10月安然公司虛報盈利達到6億美元;2002年美國美林公司因“不適當的咨詢”,遭受了1億美元重罰;2002年6月,美國施樂公司虛報銷售收入高達64億美元的;2002年7月,默克公司虛報收入達到124億美元。因此為了保證企業管理者和企業所有者的權益最大化必須要對企業會計實施監督和管理。這就是企業會計監督實施的必要性和意義。

二、企業會計監督弱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問題

通過以上的討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企業的會計監督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由于國內會計行業的混亂和無序,導致很多會計準則的實施都沒有按照國家關于會計準則的規定來實施,最終的結果就是企業的會計監督職能不斷弱化,近年來出現的重大惡性經濟事件并不在少數,而且對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這些問題的出現均與會計監管不到位有關系。目前國內的會計監管職能一直處于弱化的狀態,給企業的正常運行和盈利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以下主要來討論企業會計監督弱化主要表現出來的問題。

(一)法律約束機制對于企業會計監管的約束不完善、健全

法律的強制性保證了社會各項秩序的正行運行,約束著每個人的行為和活動,對于會計監管也同樣如此,對于會計監督的主要依據就是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因此會計監督的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是導致會計監督弱化的主要原因。當下國內主要的會計法規就是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法等基本法規,盡管也是經過多次的修改,但是從整體上來說這些法律法規并不能完全符合社會的發展對會計監督的需求,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法規都太籠統,缺乏對于細節的規定,這些小細節看似細微但卻對企業的會計監督至關重要,一旦出現重大的經濟糾紛這些小細節很可能成為問題的重點,給會計人員和企業管理者帶來不必要的糾紛,由此可以看出對于企業會計監督職能的相關法規的不完善、健全對于會計行業的發展和進步是一個巨大的障礙。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說,通過對我國1290家國有企業進行審計發展,有超過68%的企業存在財會計造假和財務失真現象,并且違紀金額超過了1000億元。僅在2010年至2014年4年間,我國證監會就公布了321條處罰,涉及346項違反證券法規則。

(二)企業自身對于會計監督的不重視、不到位

企業自身作為會計監督的最大收益者和主體對于會計監督是最有發言權的,這需要企業中會計人員和監督人員雙方的互相配合和協調。其中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人員主要是企業對于會計人員的監督不到位。企業會計人員掌握著企業的重要財務文件和資金的來龍去脈,而會計人員是企業管理者謹慎聘任的相關專業人員,會計人員錯誤地認為會計工作的目的就是給企業管理者提供企業的財務問題,只對企業管理者負責,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嚴重錯誤的,企業的會計信息不僅僅是為了給企業管理者提供企業的財務信息,更是為社會各界對企業的運作情況實施監督,為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而當下我國的會計人員雖然隊伍在不斷壯大,但是在整體素質還有待改善,這也是我國會計監督不斷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人才是社會和國家進步、發展的第一生產力,高素質人才的欠缺對于會計監督工作的開展是一個巨大的障礙。例如,銀廣廈公司借助偽造出口報關單、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免稅文件和虛開增值稅發票等手段,虛構利潤達到7.45億元,其中,2010年虛構利潤為5.67億元。在股票發行申報材料中,紅光實業通過虛增產品庫存、虛構產品銷售和違規財務等手段,將2008年實際虧損1.03億元,虛報4100萬元。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會計監督就顯得無能為力。

(三)各個會計監管部門分工不明確

根據我國會計法的明確規定,財政部門、稅收部門、審計部門和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對于企業的會計信息都有監管的權利和義務,但是目前的發展狀況是這些監管部門在出現問題時彼此推諉,互相推脫責任,導致很多會計監管問題最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會計監管部門對于各自責任劃分不夠明確,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也不夠完善。最終的結果就是各個監管部門認為問題不在自己身上,跟自己沒有關系,盡管是責任劃分的問題,但是與政府的工作不到位,對這些監管部門的工作管理不夠明確也有很大的關系,這需要雙方的協調和配合,彼此之間的協調和溝通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也是預防此類麻煩問題再出現的最好方式。

(四)會計監督的理論發展相對落后

會計行業在我國的發展起步較晚,相關的會計監督的理論發展跟國外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對會計監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會計監督的理論發展還有一定的差距,理論是一切實際經濟活動的指南,理論的發展滯緩對于實際經濟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極大的障礙,會計監督的實踐需要強大的理論做依據。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會計監督需要和會計實踐相互配合共同為社會的經濟發展做貢獻,同時這也是未來會計監督方向急需完善和改進的地方,做好這一工作對于會計行業在我國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但是目前的情況主要是會計監督理論的發展滯后于會計實踐,不僅沒有對會計實踐進行指導,反而對會計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三、會計監督弱化的解決措施

從以上的討論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企業會計監督弱化對企業和社會都會帶來深遠的影響,健全會計監督職能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以下主要來討論會計監督職能弱化的解決措施。希望對于提高國內會計監督環境和監督職能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完善企業會計監督的法律約束機制和規定

完善企業會計監督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于治理國內的企業會計監督弱化的問題有著很大的指導意義,把當前存在的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等作為基本的法規發散開來,根據實際情況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法規,加強會計監督法規建設,為企業和監管部門對會計信息的監管提供安全、健康的環境。首先就是要根據實際經濟發展的需要完善法律法規,使之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提升各個會計相關法規之間的協調性,彼此之間更好地配合和運作,最終成為一個完善的會計監督體系;其次就是在制定和完善相關會計監督法規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其對與會計監督有關的各個人員影響,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會計人員對于會計工作的責任明確,將重點放在對于會計人員的行為約束和管理上。從根本上杜絕會計人員為了自身利益制作虛假會計信息,防止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企業的利益最大化。最后是應當盡快完善相關會計法則的實施細則,提高會計規則的可操作性和執行度,將此規則的落實和執行作為最終目標。

(二)增強企業的會計監督主體的管理和建設

企業會計監管主體是保證企業會計監督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因此在改善企業會計監督弱化的問題上應該把加強企業會計監督主體的管理和建設作為主要的措施之一,在加強企業會計監督主體的管理和建設過程中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是對于企業內部會計的監督和管理,這主要是企業內部對于自身的會計工作人員和會計資料以及各項實際的經濟活動的管理和督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針對企業的會計人員的錄用和管理嚴格把控,高素質的財務會計人員對于公司的會計監管工作帶來便利,在保證高素質的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基礎上明確各個會計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增強企業內部會計管控的可行性;其次就是對于外部企業會計的管理,只做好企業內部會計的監管工作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強化外部監管的實施,這些外部會計監管主要是來自社會對于企業的監管,包括財政部門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由于外部監管涉及的部門較多,因此在實施外部監管時應該充分明確各個部門的監管職責,各個機構的監管職責可以重復但是卻不能有遺漏,同時也需要加強各個外部監管機構的溝通配合程度,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對企業會計實行全方位的監管,從而為企業的會計信息真實性提供最有力的保障;最后是審計部門(比如會計事務所)對企業會計監管,每個企業都要對自己的公司以及運行情況做年審,這些資料大多數來自會計事務所,這就要求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和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會計行業的道德準則和審計標準,對企業的財務和會計信息進行審計,為社會和大眾提供最真實可靠、客觀公正的企業運行狀況,這不僅是對企業負責,更是對社會負責。

(三)完善企業會計監督的理論體系和促進人才培養

會計監管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會計監督的理論發展作基礎,針對國內目前會計監督弱化的現狀必須要提升國家對于會計監督理論的完善程度,這必須要以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相符合而且要與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和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事實依據,制定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會計監管理論。在這一方面國外發達國家已經做得相當出色,隨著近年來我國國際交流不斷增多,對于國外先進經驗和教訓都有了引進和學習的空間和機會,因此對于國內會計監督急需改善的現狀,可以借鑒國外的有利經驗為自己的改善做貢獻,同時國外的發展經歷也可以為我國會計監管理論的設定帶來靈感和創新空間。與此同時對于高水平和高素質的會計人員的培養也應該作為重中之重,人才永遠是發展的關鍵,也是發展最大的動力,我國的會計監管行業缺乏大量優秀的會計人才,人才的培養和對于現有人才的管理對于我國會計監管行業的發展來說是一股儲蓄的新力量!

四、小結

通過本文的分析和討論可以看出,我國企業會計監弱化的問題依然存在而且不容忽視,但是并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和措施,由于個人能力有限,本文提出的完善措施僅僅是個人看法,希望對于會計監管的發展有利,為國內會計監管的進步和進一步完善做出貢獻!共同期待國內會計監管行業的新明天!

作者:張杰 郭小婷 單位:渤海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