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傳統村落旅游開發模式研究

時間:2022-06-17 10:22:47

導語:河南省傳統村落旅游開發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河南省傳統村落旅游開發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基礎,以河南省傳統村落的開發模式為研究對象,分析在傳統村落旅游開發中地方政府、旅游企業和社區居民之間的利益關系,認為各利益相關者之間存在觀念不一致、利益分配機制和保障機制不健全、角色定位不清等問題,并對優化構建平等參與、合作共贏的旅游開發模式提出些許建議。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傳統村落旅游;旅游開發模式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傳統村落以其優美的自然田園風光、獨具特色的鄉村居所、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以及珍貴歷史文化遺產成為國內旅游發展的熱點,旅游開發成為國內眾多傳統村落活化復興的道路選擇。傳統村落旅游的快速發展,衍生出不同類型的旅游開發模式。“國內傳統村落的旅游開發模式可以按照開發經營主體、產品形式、聚落空間作用以及區域的不同進行劃分?!盵1]本文依據利益相關者理論,以開發經營主體為依據的分類方式,對河南省國家級傳統村落的開發現狀進行分析,以期對河南省傳統村落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優化建議。

一、傳統村落旅游與鄉村旅游

(一)傳統村落學術界最初使用的是“古村落”一詞,2012年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古村落統稱為“傳統村落”,以突出其文明價值及傳承的意義。傳統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2]。從這一概念出發,傳統村落有如下特點:其一,現存一定規模的傳統建筑,村落的選址和建筑格局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其二,具有非物質文化的活態傳承,保留了當地的生產生活風貌、風俗習慣和傳統民間藝術等。(二)傳統村落旅游與鄉村旅游的異同關于傳統村落旅游的概念,學術界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從眾多學者的文獻研究中不難看出,大部分研究將傳統村落旅游簡單的等同于鄉村旅游。誠然,就旅游目的地而言,傳統村落旅游屬于鄉村旅游的范疇;但從旅游吸引物以及旅游目標群體而言卻與鄉村旅游有著很大的區別。具體表現為,傳統村落旅游的吸引物更指向傳統村落獨特的建筑景觀和文化景觀,以體驗村落禮俗文化和傳統耕讀為主要內容;傳統村落旅游吸引的是具有特定文化依戀與懷舊情結,并具有較高文化審美層次的旅游者。因此,傳統村落旅游從地域上來講屬于鄉村旅游的范疇,但就內容而言則更多體現的是文化旅游的內涵。

二、傳統村落旅游的利益相關者

利益相關者理論最早來源于管理學,1984年,弗里曼在《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書中最早提到了“利益相關者”這一概念:“利益相關者是能夠影響一個組織目標的實現,或者受到一個組織實現其目標過程影響的所有個體和群體。”[3]后來,在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推動下被逐漸引入到旅游領域,主要探討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如何協調利益主體的利益要求,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目標[4]。傳統村落旅游是基于社區的旅游開發形式,其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旅游企業和社區居民,能否構建良好和諧的利益相關者格局,對傳統村落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三、河南省國家級傳統村落旅游開發模式分析

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自然地理、地貌是河南省傳統村落形成的重要原因,截至2019年6月,根據國家住建部聯合四部委公布的傳統村落名錄顯示,河南省共有國家級傳統村落205個。這些傳統村落大多遠離城市,有的深藏于密林深處,有的險居于高山之巔,有的幽居于河水之濱,這里空氣清新、風景秀美、民居獨特、民風淳樸,有著豐富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具備發展旅游的優勢和條件。然而,由于交通閉塞,社會經濟發展緩慢,很多傳統村落面臨嚴峻存續的危機。為了實現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河南省許多傳統村落陸續走上了旅游開發的道路,并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開發模式。本文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根據傳統村落開發主體的不同,將其模式分為為地方政府主導型、旅游企業主導型、社區居民主導型和合作開發型四種?,F將這四種類型各自的利弊作如下分析。(一)地方政府主導型。政府擁有更多的政治權利和全面統籌的能力,因此政府主導模式更有利于傳統村落公共基礎設施和交通設施的完善、人居環境的改善,促進傳統村落社區的全面建設。焦作溫縣陳家溝就是這種模式的代表,政府投資1.2億元用于旅游規劃開發,目前已建成的景點有太極拳祖祠、祖林、中國太極拳博物館、楊露禪學拳處、古皂角樹、東溝、陳照丕陵園等,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種模式適用于傳統村落旅游開發的初始階段,前期靠政府投入,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有利于招商引資,并逐步鼓勵社區居民參與合作。(二)旅游企業主導型。旅游企業不僅帶來經濟的投入,更有旅游人才的引入,這為當地旅游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鄭州登封市少林街道玄天廟村的自然村楊家門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就是以登封白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投資主體的,打造了禪心居品牌,形成了研學旅游、素食餐廳、民俗酒店等多種業態;鶴壁淇縣靈泉妙境的建設也是這種模式的成功典范,2017年河南中旅集團利用自身優勢,結合傳統村落保護、鄉村振興戰略,對淇縣涼水泉村進行了開發和建設,將這里打造成為高端民宿酒店休閑度假區。然而由于旅游企業有較強的利益指向性,即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企業是進行保護性開發還是掠奪性開發,關系到旅游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政府應發揮重要的監督管理職能,并切實解決好外來經營者與社區居民之間的利益問題。(三)村落社區主導型。這種模式是以社區居民作為鄉村旅游發展的主導力量和核心利益主體參與鄉村旅游的規劃與決策、開發與經營、管理與監督等活動的旅游發展模式。社區主導開發型模式對于社區居民文化素質、經營管理水平等有較高的要求。焦作孟州市西虢鎮莫溝村是這種類型的典型代表,莫溝村成立了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村民以現金或房屋、樹木等入股,發展休閑旅游業,按股分紅,極大的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安陽林州市石板巖鎮石板巖村由政府投資完善基礎設施,日常維修由農戶自行負責,產權和經營權歸個人,農戶自主經營,主要的經營內容是以民宿體驗和與高校合作建立美術實習基地為主。(四)合作開發型合作開發的模式可以是“政府+企業”“政府+社區”“政府+企業+社區”等。洛陽市孟津縣朝陽鎮衛坡村的旅游開發采取的就是“政府+社區”的模式,2011年,洛陽魏紫開發有限公司與衛坡村委會聯合對衛坡村進行了旅游開發,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合作型開發模式,可以有效地發揮各相關利益者的優勢,但在經營管理中可能會引發相關的利益矛盾和沖突。

四、河南省國家級傳統村落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上述對河南省國家級傳統村落旅游開發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些模式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都是傳統村落基于自身發展實際的一種客觀選擇。然而以利益相關者理論來分析審視傳統村落開發與經營管理的實踐,也凸顯出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一)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觀念意識不統一。傳統村落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旅游企業和社區居民在思想意識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作為地方政府,希望通過傳統村落旅游開發促進當地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綜合發展。但旅游企業往往以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為目標,從而忽視了社會文化利益和環境利益;社區居民則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也存在短視的片面逐利行為。(二)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保障機制不健全。由于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以及長效的利益保障機制,各利益主體間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在傳統村落的開發中,各個利益主體應平等的享受旅游開發帶來的利益。然而在實踐中,地方政府為吸引旅游企業的投資,在利益分配上優先考慮企業的利益,而忽視了社區居民的利益,從而打擊了社區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在利益分配的問題上,地方政府和旅游企業明顯處于強勢地位,社區居民的利益沒有得到有效保障。(三)各參與主體的角色定位不清。傳統村落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角色定位不清。地方政府既是傳統村落旅游開發的管理者,也是旅游活動的監督者,同時也是利益相關者之間利益的協調者。然而,如前所述,政府在利益協調中明顯偏向企業,并對旅游企業開發行為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導致社區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旅游企業在傳統村落旅游開發中是合作者、參與者、受益者的角色,而在實際情況中,他們更多關心的是參與和收益問題。社區居民是傳統村落的主人,應該是傳統村落旅游開發的參與者、受益者和監督者,然而由于地位、權力受教育水平等的局限,使其在參與和收益上都是微乎其微,更無法發揮監督的作用。

五、優化河南省傳統村落旅游開發模式的建議

(一)開發中堅持平等參與、互利共贏的原則。傳統村落旅游開發的利益相關者中,由于各自的角色和所處的地位不同,存在強勢和弱勢之分,實踐中社區居民的參與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十分有限,社區居民的利益也無法得到相應的保障。因此必須以平等參與、互利共贏為原則,這是各方合作的前提與基礎,也是各方實現自身利益的保證。通過平等參與,構建良好的社會環境,形成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二)明確各參與主體的角色定位。地方政府應發揮在傳統村落旅游開發中的監督、引導和協調各方利益關系的作用,監督旅游企業和社區居民的旅游活動與行為符合社會發展的整體需要;引導各方形成在傳統村落旅游開發中的共識;協調社區居民與旅游企業之間的關系,形成旅游開發的合力。旅游企業為傳統村落旅游開發解決了資金和人才的重要問題,是重要的合作者與參與者。社區居民是傳統村落真正的主人,是傳統村落旅游的參與者與監督者,在實踐中應加大社區居民參與旅游開發的廣度與深度,在旅游規劃、項目開發以及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聽取社區居民的意見和建議。(三)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是實現各方合作共贏的重要保障。這里的公平是指利益相關者所處地位的公平,而不是簡單的平均主義。應按照各利益主體在資金投入的多少、社會壓力的大小以及所承擔風險的高低等方面的不同,來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另外,這里的利益不僅僅指物質利益,還應包括生態環境效益和社會文化效益等非物質層面的利益。(四)形成有效的參與保障機制。傳統村落的旅游開發需要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參與,形成有效的參與保障機制是實現合作共贏的重要保證。這里的保障主要指在法律法規上的保障,應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參與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尤其要注意保障弱勢參與者的權利,從而規范各參與主體的活動與行為,使傳統村落旅游開發合法化、合理化和規范化。

參考文獻:

[1]葉洋洋.國內古村落旅游開發模式研究綜述[J].隴東學院學報,2016(02).

[2]馮驥才.傳統村落的困境與出路--兼談傳統村落是另一類文化遺產[J].民間文化論壇,2013(1).

[3]戴卓.“西江千戶苗寨”旅游利益相關者共生機制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4.

[4]唐博.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下旅游扶貧共同參與模式研究--以武隆縣白馬山片區為例[D].重慶大學,2013.

作者:殷小燕 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