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下生態旅游發展研究

時間:2022-11-03 02:48:01

導語:鄉村振興戰略下生態旅游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振興戰略下生態旅游發展研究

摘要: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表明農村發展問題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層面。在這個戰略實施背景下,梳理鄉村旅游的相關研究,分析城口縣生態旅游的現實條件、現實困境及其發展生態旅游的現實路徑,希望能為鄉村農業生態發展提供思路。鄉村•農業生態旅游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貧困農民擺脫貧困,更能進一步使我國農業健康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向前推進,并為此提出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生態旅游;城口縣;發展研究

1研究背景及意義

黨的報告第一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還對此寫進憲法,而鄉村農業生態旅游又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發展方向和路徑。旅游業是戰略性產業,通過旅游業來促進發展,不僅生態環保,而且節約資源,可以有效提高農民收益,實現多產業共同發展。想要發展鄉村旅游項目,不僅要依賴農村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因素,還要在現有的農家樂和一些鄉村旅游體驗項目的前提下,積極開發觀光農業,以及具有養生、休閑功效的旅游項目,開拓一些具有代表性、可推廣性的特殊服務,打造一批特色生態旅游示范村和特定路線,并建立一個綠色環保的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鏈。從而達到有效促進農村農業旅游發展,幫助當地貧困居民脫貧,進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2城口縣發展生態旅游的現實條件

2.1區位優勢明顯。城口縣位于重慶市的東北部,地處長江國際旅游黃金水道的上游,是長江經濟帶中下游和上游的銜接部分;其是陜、渝、川、鄂幾個地區的交接地帶,南北位置合適,東可到大三峽,南可至張家界,西可達大巴山、黃龍,北可抵西安;與開州、巫溪、四川萬源等地區接壤,這些旅游資源都特別有利于特色環線旅游的設計。不僅如此,城口縣還是長江庫區重要的生態保障,是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這對于城口縣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極其有利。2.2豐富的旅游資源。城口縣有著豐富的自然、生物和人文景觀,資源主類高達8個,資源亞類有27個,資源基本類型有155個,這足以說明資源種類多。城口縣有山脈河流、森林、民俗風情,是觀光、游玩和避暑的完美住所,旅游景點也多達20個,其中,國家級旅游景點有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巴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同時,九重山也被命名為重慶自然風景區,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黃安壩生態旅游度假區被列為重慶市“十大旅游項目”和重慶市“十大涼爽勝地”。以崖柏為代表的珍稀動植物品種多,有古生物化石、山神漆器、雞鳴茶、名貴藥材、城口縣老臘肉、野生菌、海寶玉等極具特色的旅游產品。這些旅游資源為發展城口縣生態旅游產業提供了堅實的現實基礎。2.3豐富的文化素養。城口縣歷史悠久,位于四川、湖北和重慶(城市)的交界處,秉承巴蜀文化的傳統,并受到三秦文化和楚天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城口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富有鄉村氣息,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在人民口中廣泛流傳,已經成為城口人民休閑娛樂和群眾文化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歌曲、民間故事、花鼓、舞獅、搖錢樹舞蹈、彩船舞、鑼鼓、孝子歌等是迄今為止使用最廣泛的。城口縣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利于城口縣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

3城口縣發展生態旅游的現實困境

3.1專業性人才不足,管理機制有漏洞。由于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導致鄉村社會結構發生了重要變化,越來越多的鄉村精英人才開始流入城市,導致鄉村人才流失嚴重,出現了鄉村人才空心化的現象,農村多為老人和小孩,鄉村從業青壯年參與度低下,不能帶動其經濟發展。且教育投入力度不夠,鄉村旅游從業者未得到專業系統的培訓,文化素質低下,基本的管理機制不完善,這些都是鄉村旅游扶貧的困難點。3.2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基礎設施薄弱。城口縣旅游資源開發還處于初級階段,基礎設施薄弱。由于大巴山森林人家數量不多,且分布參差不齊,鄉村旅游的公共設施(公共衛生間、路標牌、休息??繀^、停車場等)設備不完善,道路的路況差,通行困難,鄉村道路急需升級,衛生環境沒有得到重視,亂扔亂倒現象頻繁,缺乏專人規劃管理。而且城口縣鄉村旅游文化不突出,未能形成地方特色,導致旅游定位不準確,沒有很好地挖掘出其鄉村旅游文化,目前城口縣的鄉村旅游停留在休憩、打牌、吃農家樂、住農家樂等層面上,這樣的鄉村旅游不能滿足絕大多數游客的精神需求,市場影響力太小,人氣聚集困難。因此,如何打造有特色、有文化氣息的鄉村旅游是城口縣鄉村旅游值得考慮的問題。3.3注重利益、忽視保護問題嚴重。鄉村農業生態旅游與一般傳統農業、旅游業的發展不同,具有一定特殊性??偟膩碚f,生態旅游可以看作是旅游業和農業的結合體,其在科研、環境保護、教育等方面對旅游觀光區管理者和經營者要求更加嚴格,但因為現階段的部分負責人對環保認知度很低,從而導致過分注重利益而忽視了生態環保問題,這成為了生態旅游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4城口縣發展生態旅游的現實路徑

4.1加大引進專業性人才力度,加快專業性人才建設,完善管理機制。鄉村社會結構的變化使鄉村精英人才流入城市,導致鄉村專業性人才緊缺。而專業性人才是鄉村旅游發展壯大的核心關鍵,所以首要任務是制定多種多樣的人才優惠政策,開展對外對內鼓勵機制,對外開展人才招聘會,引進更多的專業性人才,對內開展激勵培訓機構,讓鄉村精英人才自發自愿地留在鄉村;要加快鄉村貧困群眾轉變成專業性人才的建設步伐,定期邀請專家開展旅游扶貧相關知識、技能的職業培訓,對城口縣的貧困群眾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加強其專業素養和服務意識,同時對當地所有的專業性從業工作者進行專家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提高其文化素質水平、專業技能素養、領導管理能力、服務專業水平;要完善健全基本管理機制,制定好相應管理制度,管理分配各個部門的合作運作,相互合作共同發展,加快推進城口縣生態旅游精準扶貧工作順利開展的步伐。4.2增大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強度,加快其開發建設。城口縣生態旅游資源開發還處于初級階段,所以要加大加快城口縣品牌特色產品和地區建設,增大城口縣旅游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力度,如路標牌、通信、休閑娛樂區、交通、排水、供水供電、公共服務設施(停車場、公共廁所)、社會保障機構(醫療、教育、衛生、治安)等,滿足游客的基本需求。要有創新營銷新方式,公路邊設立廣告牌,吸引游客關注,或邀請新聞電視臺專題報道播放,擴大城口縣的知名度。開發建設必須由政府主導進行,占據市場的先機是生態旅游開發的關鍵,要有專業人員來規劃開發資源項目,合理有序地開展、開設通暢的旅游路線,并對環境資源實行保護政策。4.3挖掘鄉村旅游文化,突出文化特色。特色是旅游產品發展的基石,也是鄉村旅游發展的生命線。針對城口縣生態旅游特色文化不突出的問題,應該挖掘其鄉村文化內涵,突出鄉村特有的文化,打造鄉村文化特色旅游產品,如農耕文化,讓其鄉村性成為鄉村旅游特有的標志。中國的農業文化、鄉村文化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發展最成熟的鄉村文明。因此,要挖掘鄉村文化,做好傳承與保護工作,在保護的基礎上加以利用,將其開發成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鄉村文化應走向產業化道路,促使鄉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4.4注重利益和保護觀念的平衡,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在發展農業生態旅游時,必須注意利益和保護觀念之間的平衡。有必要對游客數量、生態旅游質量和環境承受能力提出要求。這些領域的工作不僅要停留在概念和理論上,還需要建立與生態旅游內容相適應的完整的監督和評價機制。在這種評價機制中,必須以提高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提高游客滿意度為核心指標,同時要考慮到負責經營和保護農業生態風景區的開發商和管理人員的利益。進行持續有效地評價,有效執行環境保護監督措施,減少生態失衡的發生。4.5增強游客的整體素質,提高其環保意識。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是人與自然之間緊密聯系交互的過程。生態系統的循環過程與人的行為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作用。游客是否具有適當的生態和環境意識,是生態農業旅游最終發展的關鍵。

5結論

綜上所述,引入鄉村振興戰略之后,為了實現農業生態旅游的健康發展,城口縣必須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其核心戰略,并從多個方面入手,實現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同時幫助當地貧困居民脫貧,進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作者:楊敬師 單位:重慶三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