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定資產折舊管理工作探析
時間:2022-12-19 02:50:14
導語:高校固定資產折舊管理工作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已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該制度實施后對高校財務管理與資產管理工作帶來了深遠變革,其中計提資產的折舊或攤銷,對高校財務會計報表和財務報告影響巨大。本文從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新規范、新要求為出發點,對高等院校的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業務開展討論,通過將新政府會計制度作為主要研究背景,重點闡述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從資產確認、折舊計提、后續支出以及新舊會計準則制度銜接等方面剖析現狀并提出建議,以推動高校加快適應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切實提升財務信息質量和資產管理水平。
關鍵詞:政府會計;高校;固定資產折舊
一、引言
財政部為了適應公共財政管理的需要,滿足現行部門預算管理,先后出臺了《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等6項規定,以及固定資產準則應用指南。教育部在此后頒布了《關于直屬高校直屬單位實施政府會計制度的意見》,明確提出部屬各高等學校、各直屬單位要確保在2019年1月1日起順利實施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固定資產從形成到最終處置,其賬面資產價值會產生各種變化,對高校的資產組成結構、整體資產規模和運行成本都有較大影響。本文就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下,如何做好新賬舊賬銜接、規范地處理資產全生命周期內的會計核算、加強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等相關問題展開討論并提出解決方案,以期為高校全面、順利地實施政府會計制度提供參考意見。
二、原固定資產核算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未實行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前,很多高校通過收付實現制為基礎設置了預算會計制度體系,在該體系下未考慮到固定資產折舊等問題。高校持有固定資產的時期內,一般都不進行賬務處理,直到固定資產進行處置時,進行沖減“非流動資產基金”和“固定資產”的賬面操作?,F行的固定資產財務核算模式存在如下兩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一)采用了不完全基于收付實現制的核算方式。收付實現制通常是指通過現金的收付為標志,來確立本期的支出和收入。在收付實現制體系下,高校財務只有收入、支出以及結余三個相關要素,購置的固定資產均按記賬時的金額列支出,無法反映出固定資產和非流動資金的變化。因此,各高校實行的預算會計體系不是單純的收付實現制,而是以收付實現制為主體的情況下又部分引入權責發生制,致使核算口徑的不一致。(二)未能真實反映出高校固定資產的情況。在預算會計體系下,高校只有當新購、處置固定資產時才會做相應的會計核算,保有固定資產的期間不計提折舊,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出固定資產的真實情況,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存在虛增,影響了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的真實性,也不利于高校推進績效考核。
三、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新理念、新要求
政府會計基本準則規定指出,預算會計應采用收付實現制作為核算基礎,財務會計應采用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因此,之前執行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和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的高校財務核算方式與財務管理制度將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一)重新定義會計要素。由于政府會計制度改變了核算基礎,因此會計要素也會發生變化并重新定義。政府會計制度遵循了“雙基礎、平行記賬”的模式,提出了“費用”為新要素,并重新定義了“收入”和“費用”兩個要素,為執行預算會計、財務會計平行記賬的模式提供了核算對象,也能更加充分、客觀反映出高校的預算執行率、資產總體情況。(二)拓展計量屬性。相對于《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中以“實際成本入賬”的模式,政府會計準則明確提出了資產計量屬性需更加多樣化,其中包含現值、重置成本、歷史成本、名義金額和公允價值等5類。準則提出在對計量資產價值時,需采用歷史成本。采用現值、重置成本、公允價值計量的,需確保該資產的價值能夠持續且可靠計量。
四、新、舊制度轉變過程中的資產核算難點問題及解決方案
(一)確認新、舊制度轉換時點固定資產期初凈值的問題。《應用指南》和《銜接規定》中提出了同一個資產科目在新、舊會計制度中核算內容應相同。賬目進行轉換時,新賬的固定資產科目應由原賬中的固定資產科目余額轉入。由于原賬中固定資產是基于不完全的收付實現制進行的核算,所以未計算資產折舊,也未計算已達折舊年限但尚能使用的資產價值。所以將原固定資產科目余額轉入新固定資產科目時,需補提舊賬中的固定資產累積折舊值,并計入新賬的累計折舊科目。高校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前,還需提前清查固定資產,具體包含下列方面:1.根據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要求在2016年財政部資產清查核實的基礎上,進一步清理、核實、分類統計各類資產數據,全面清查并盤點存量資產,使實物資產與賬面價值一致,如發生不一致需進一步核查原因,確認是否有資產入賬或報廢處置不及時的問題。2.補充完善資產卡片中的相關參數,如資產價值、資產類別、使用狀態、折舊年限、購置日期等原始登記信息,為計提折舊做好準備,確保信息完整。(二)折舊年限的確定。1.政府會計制度要求通過對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合理預估確定折舊年限,高校應根據相關規定以及資產使用情況和類型,合理設定資產使用年限。確定折舊年限時,要準確判斷資產的類型從而確定折舊年限,是否正確設置折舊年限與高校固定資產的成本核算準確性密切相關。2.根據財政部印發的國標分類,固定資產分為房屋及構筑物、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和家具、用具及裝具等4大類,按不同類別規定了對應的折舊年限。其中房屋及構建物、通用設備兩類資產確定了最低折舊年限;對專用設備及家具、用具及裝具兩類資產確定了折舊年限范圍,在實際運用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確定。財政部之后印發了《補充規定》,對各類資產的折舊年限做了具體規定,高校需嚴格對照執行。3.教育部、財政部分別制定了《高等學校固定資產分類及編碼》和《固定資產分類與代碼》,即高校俗稱的“十六大類”與“六大類”的差異。大多數高校在日常資產管理工作中按照財政部“六大類”對設備進行分類;編制教育部各類資產報表時,需根據“十六大類”進行資產數據上報。因此,為規范管理、統一填報口徑,各高校應首先明確“十六大類”和“六大類”兩種分類方法的對應關系,由資產管理軟件的開發公司在管理系統中做出相應調整,使高校在資產業務辦理過程中避免出現口徑不一致的問題。(三)信息共享、系統保障,提升財務信息時效性。1.通過資產管理軟件實現按月計提資產折舊。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資產信息完整的前提下,通過與資產管理軟件、財務管理軟件的開發公司展開溝通,描述清楚業務需求,以減少人工操作為目標,通過智能化的方式實現賬務處理,避免操作過程中不必要的人為因素造成報表數據有誤。2.為了促使政府會計制度能有效實施,建設能滿足執行、管理需求的資產管理系統是必不可少的支撐條件。各高校當前的資產管理要求不一,部分高校由財務部門負責總賬及明細賬;也有部分高校是財務部門僅負責總賬,資產處負責明細賬;另有部分高校是由具體業務歸口管理部處負責明細賬,財務部門匯總后負責總賬。高校應當以此次政府會計制度的推行為契機,理順固定資產賬務管理與實物管理的關系,理順明細價值管理與總體價值管理的關系,進一步推進資產管理系統與會計電算化系統的關聯,從而實現信息共享,依靠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提升資產數據的時效性,加強實物資產配置的實時性。
綜上所述,本文在全面落實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下,就高校如何做好資產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的主動適應和政策執行展開了討論。新政府會計制度需要在政府部門、高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全面實施和有效運行,執行實踐中也需要統籌協調政府會計制度與國資管理、高校內控體系建設等各項規章制度的相互關系,從而營造出更加切實有效的履行國有資產監管主體責任的政策環境,也為在下階段“放管服”政策背景下主管部門更有效地履行“監管責任”提供了更加一致的政策依據。
參考文獻:
[1]羅惠月.高校新舊會計制度銜接問題淺析[J].經貿實踐,2018(08).
[2]張進平.新政府會計準則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的創新與管理[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07).
[3]陶其高,戴琛煌.對高校成本核算若干問題的探討[J].教育財會研究,2016(5).
作者:吳邊 單位:浙江大學
- 上一篇:高校資金安全監督論文
- 下一篇:資產證券化在光伏扶貧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