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體制市場化改革現狀探索
時間:2022-04-06 10:42:00
導語:金融體制市場化改革現狀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近20年改革的曲折發展過程中,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始終以市場經濟原則為導向,取得了重大進步,這就是逐步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金融組織機構體系。在改革過程中,中央銀行監管體系、國有商業銀行的運行以及金融系統的風險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
關鍵詞:金融體制改革;現狀;發展趨勢
1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1)以市場經濟原則為導向,逐步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金融組織機構體系。
首先是分設了專業銀行和明確了中國人民銀行行使中央銀行職能,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大一統”的計劃金融體制的框架。先后恢復和分設了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
其次是成立投資信托類型的金融機構和發展城鄉信用合作社。1979年至1984年,先后成立了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中國投資銀行以及上海市投資信托公司,以后各省市也相繼成立地方性的投資公司和國際信托投資公司。1984年以后,不少大中城市相繼成立城市信用社,成為為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服務的金融機構。
三是實現了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的分離,在法律上確立了中國人民銀行的中央銀行的性質、職能和地位,以及明確了國家專業銀行向國有商業銀行的轉化。
(2)改革信貸資金管理體制,逐步建立起中央銀行間接金融調控機制。
信貸資金管理體制的改革是中國宏觀調控手段從直接控制向間接調控轉變的關鍵。從1979年起,先是在部分地區試行“統一計劃,分級管理,存貸掛鉤,差額包干”的信貸資金管理體制。但新體制仍然存在各專業銀行與人民銀行、專業銀行之間吃“大鍋飯”的問題,指令性計劃指標管理為主的框框仍然沒有打破。
(3)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金融市場,建立了金融市場的基本框架。
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逐步推行,使人們重新考慮建立金融市場問題。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金融機構之間的短期拆借市場;二是證券市場。貨幣市場中的貼現業務和同業拆借市場首先得到培育和較快發展。1981年上海市首先出現商業票據承兌貼現業務,1986年中國人民銀行對專業銀行正式開辦了商業票據承兌貼現業務。1994年以后,商業匯票在全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一些沿海經濟發達省市被廣泛使用,成為企業主要的結算方式和融資手段。1985年,中國先后在廣州、武漢、上海等一些大中城市成立了同業拆借中介機構,并以此為基礎,逐步形成了一個以中心城市或經濟發達城市為依托,跨地區、跨系統的同業拆借市場。
2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發展趨勢
當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在全球范圍產生廣泛影響情況下,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仍在穩步進行,金融開放漸進擴大,但也應該看到,我們所處的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已經發生了許多的變化。伴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浪潮滾滾而來。金融變革和金融創新在世界范圍內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同時,在國內也遇上了經濟發展格局從需求過旺到需求不足的變化。在這種既面臨挑戰又面臨機遇的條件下,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將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2.1積極進行金融組織機構的深化改革
今后除應完成機構調整任務,加快新機構同各方面關系的磨合,建立新的工作制度,發揮新機制的優點,進一步搞好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工作外,必須花更大的力氣加強金融監管。并把這一工作與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結合起來,尤其要與促進國有企業盡快實現現代企業制度、改革運營機制、改善經營管理、徹底消除新的虧損的各項改革相聯系。商業銀行要真正企業化,真正實行政企分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優勝劣汰。
2.2銀行利率市場化
目前我國利率仍處于雙軌制,官方規定的利率水平較低,而市場上利率較高,其原因是違約風險貼水較大,這使得利率市場化改革面臨困境,對此,必須通過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法律法規,建立良好的信用體系,降低違約風險,保持經濟的穩步增長和低通貨膨脹率,逐步擴大利率的浮動范圍,最終完全放開利率管制。按照自主經營的原則,銀行有權自定貸款條件。在中央規定的最高利率和最低利率幅度內,銀行可根據時常資金供求情況自定利率,靈活調整利率,運用利率杠桿,調節資金供求。實現資金商品化和利率市場化。
2.3謹慎對待金融自由化。穩步把握市場開放的程度
金融自由化是今后改革的方向,對我們來說,金融自由化也就是走向國際金融市場,與國際慣例接軌。對此,我們一方面要持謹慎的態度,另一方面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穩妥地實行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這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今后我們需要進一步提高經濟實力,豐富從事國際金融活動的經驗,培養一大批能熟練進行國際金融業務操作、精通國際金融活動的金融財務人才。具備了這些條件,人民幣不但應該實現自由兌換,而且應該逐步發展成為重要的世界貨幣之一。今后引進外資銀行的力度會加強,因為中國需要借鑒其管理體制和操作方式,提高銀行的管理水平與素質,為中國金融機構走向國際市場積累經驗。
2.4進一步發展和規范金融市場
中國現在的金融市場有許多方面需要提高和改革。目前中國的貨幣市場形成了銀行間市場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間市場相對隔離的狀況,這種分隔狀況有其利弊。從長遠來看,應取消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參與貨幣市場的歧視性政策,把銀行間市場辦成公開市場,金融業相互滲透和混業經營的趨勢將會越來越明顯。要開發“第二板塊市場”,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建立風險投資體系,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
中國的金融體制已經走出了20幾年的改革歷程,在這期間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又面臨著必須要克服的難題。但無論改革多么艱難,中國的金融業都會沿著金融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的道路繼續進行多方面的攻堅性改革,直至達到符合國際慣例的規范化要求。不過,在今后的改革中,我們也會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及其改革動態,在注意金融效率性的同時,更要注意金融的安全性,以及改革的主動性。任何改革都要保證我們國家的經濟利益,保證我國的經濟安全,乃至國家的安全。
- 上一篇:金融全球化的國際貨幣機制改革透析
- 下一篇:深究中國金融風險的現狀及防范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