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濟和融資發展討論
時間:2022-06-10 06:38:00
導語:企業經濟和融資發展討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業自身以及我國金融法律的不完善,使得企業融資成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為此,有必要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以采取相應的融資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經濟特征;融資
一、中小企業的經濟特征
按生產類型劃分,中小企業可以分為創新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化型中小企業和傳統產業型中小企業。在世界范圍內,美國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德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型中小企業,意大利的傳統產業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表現出不同的經濟特征。美國的高科技創新型小企業、德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型中小企業與意大利的傳統產業型中小企業所表現出的經濟特征分別是形成簇群、階層與集群。這三種經濟特征有其相似之處,它們都表現了企業間存在的某種聯系,具體形式則表現為一批企業以某種形態聚集在一起。而它們之間的差異也顯而易見,它們分屬于不同的生產類型,所表現出這種經濟特征一般是根據它們所屬生產類型的生產運行需要所決定的。
形成簇群對企業的作用主要在于資源與信息共享,簇群是一種開放性的、高度透明的組織形式。在這種組織形式中,創新的氛圍最為活躍,新的思想之間的交流碰撞可以變得更加容易,經驗和教訓的傳播也變得更加迅速,這使得在某種意義上,不是簇群中的某個企業,而是整個簇群的資源,共同參與到某一個前沿的創新中去,甚至共同承擔創新失敗的風險。
形成階層對企業的作用主要在于為高新技術產業化提供一個標準化的并且有影響力的平臺,以便更容易獲得一般性的認可。具體來說,階層是一種極其封閉的,具有嚴格界定或約定標準,并因此在社會生產生活中具有鮮明特征和相當影響力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某種新技術能夠遵循共同的使用標準,能夠形成規范的傳播和復制機制,更加有利于技術的推廣、相互兼容以及得到外界的廣泛了解和普遍認可。
形成產業集群對企業的作用主要在于構成戰略性聯盟,用整體的力量去應對外界競爭以及爭奪商業機會,產業集群是一個半封閉的群體,按照企業所從事的產業間的相互聯系而逐漸成形。在這個群體中,企業間聯系主要是以產業內或產業間的分工為紐帶,各個企業基本上相互獨立并有各自的發展規劃,但同時必須具備合格的生產素質以及良好的相互關系保證它們能夠被集群內其他企業認可并隨時獲得合作的機會。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存在著較大的問題
大多數中小企業是民營企業,民企的相同特點是實際控制權集中,家長式管理模式占據主導地位。大股東之間的關聯度強,多數民企“人治”色彩濃厚。這種家族式、粗放式管理模式,易導致投資的隨意性,缺乏有效監控機制。另一方面,受民企自身局限性的影響。民企規模較小,經營效益相對低下,競爭力弱。大多以附加值較低的加工業為主,技術含量較低,經營決策者素質不高,缺乏明確的發展戰略,盲目性大,抗風險能力差,從而消化信貸資金的能力較弱。更進一步地講,中小企業誠信缺失。假冒偽劣商品、經濟詐騙行為、逃避銀行債務、相互拖欠賬款、賄賂政府官員、惡意偷稅等等信用缺失給國家、地區和企業的經濟跨越式發展造成了相當嚴重的損失,由此引發了銀行惜貸。
(二)法律上的原因
資本市場籌資門檻高。《公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500萬元。而中小企業由于經營規模較小,與上市條件相去甚遠,很難通過證券市場直接融資,而債券融資標準更嚴格,更不可及,而且法律上債務責任追究制度不夠合理。目前法律制度尚不夠完善,如超期放貸,對債務人懲罰力度不大,而對貸款簽批人的責任追究卻十分嚴厲,造成銀行對民企的貸款更是退避三舍。這種對民企“惜貸”和“喜大厭小”反過來養成了銀行的放貸惰性,形成金融市場對民企的“擠出效應”。
(三)金融機構方面的原因
金融創新動力不足、運行機制存在的缺陷等因素都嚴重地阻礙了民企的融資。商業銀行“成分論”思想根深蒂固,無法改變過去對國有企業的貸款偏好,對民企發放貸款條件苛刻;另一方面,責、權、利不對稱制約了信貸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銀行為進一步防范信貸風險,紛紛加強內部管理。但是,“新增貸款逾期六個月就追究有關責任人”、“新增不良貸款控制率為零”等一系列強化責任、缺乏激勵的制度規定,制約了信貸人員的積極性。在具體操作上,許多銀行規定誰經辦的貸款出了問題,由誰負責清收。但是對多放有效貸款卻激勵不足,使信貸人員不敢向民企發放貸款。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何種類型的中小企業,大都是由于企業的自身組織結構、信息不對稱和金融體系不健全等原因阻礙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而由于生產類型及其經濟特征的差異,他們解決融資問題所需的支持又有所不同。具體來說,高科技創新型、高新技術產業化型與傳統產業型中小企業在社會中從事不同類型的生產活動,因此也需要不同類型的融資支持。
(一)解決中小企業共同面臨的信用誠信問題
當前所面臨的“信用危機”關鍵是沒有一種機制作保障,缺乏一種有效的約束機制。目前,我們可以借助人民銀行搭建的信貸咨詢系統平臺,以加快征信系統建設為重點,加強信貸征信管理,進一步加強對銀行信貸咨詢系統的管理,規范系統運行,提高系統的數據質量和利用效率,做好非銀行信息采集工作,不斷擴充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建立企業及個人的信用記錄,充分發揮系統的共享功能,提高對數據的利用率。只要有了這樣一種機制,銀行才能給中小企業一個更寬松的貸款環境。
(二)拓展融資渠道,規范民間融資
信息不對稱是金融市場上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目前導致中小企業在正規的金融市場上融資難的根源。建立在地源與血緣關系基礎上的民間借貸,以其獨特的優勢很好地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首先,民間借貸市場上的資金所有者可以利用人緣、地緣關系獲得充分信息,限制了逆向選擇的發生;其次,民間借貸市場上的資金所有者對資金使用者的監督動力大;再次,民間借貸市場上的資金所有者可以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降低借款人不還款的道德風險成本。
(三)積極發展風險投資
為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我國政府應鼓勵對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業務。而發展風險投資業的當務之急是要建立一批有實力、高水準的風險投資管理公司。風險投資管理公司的資金來源除了加大政府投資力度以外,還應該設法鼓勵投資銀行、企業集團、上市公司等參與風險投資,允許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社會保障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與組建風險投資管理公司,鼓勵外資成立風險投資管理公司,并積極鼓勵居民從事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
(四)針對各類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應該分別處理
1.高科技創新型的中小企業
高科技創新型的生產是處于最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新行為,是對人類生產活動的某一方面未來發展之路的勇敢探索,這種探索,是為了找出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正確的發展方向必然是由整個社會的發展意愿和社會的現實狀況所決定的,要想真正代表整個社會的發展意愿,這一生產活動就應該是高度開放的、由全社會積極參與并共同承擔失敗風險。因此,高新技術產業化型中小企業是一種具有社會發展戰略意義的社會經濟活動,需要政府的引導、扶植和統一規劃;同時又是一種大規模的產業化活動,需要銀行業、投資基金等大型金融機構的大規模融資支持。他們的融資政府應該重點解決,為他們提供更為優惠的融資政策和渠道,如通過諸如免稅、提供擔保、出臺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以及與以銀行為主的大型金融機構合作提供一般性貸款和特別貸款等方式對階層內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支持。
2.傳統產業型中小企業
傳統產業型中小企業的生產是一般性的社會生產活動,是以滿足市場需求為目的進行適度規模的生產。這種類型企業的生產活動,支持著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由于規?;哂薪档统杀荆嵘偁幜Φ膬烖c,因此這種類型的企業或分散分布或在一定區域集聚,表現出集群的經濟特征。在產業集群中的中小企業并不會喪失自身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反而可以獲得規?;暮锰帲硎芎献骱透偁幩鶐淼姆N種便利。相關研究顯示,此種類型的中小企業作為個體,需要其生存區域內有與之相配套的中小規模金融機構為其提供融資服務;如果自身處于某一個產業集群,則可以通過在集群內部的互助聯合,如通過聯合集群內的中小企業進行相互融資和互助擔保行為。而這些聯合行為,一般是由集群內部自發形成的商會等民間機構發起的。商會產生于中小企業集群內部,對中小企業集群的實際情況十分了解,因此可以有效地判斷集群內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并對外形成統一的、比單個中小企業更穩固更強大的信用。此外,政府有針對性的產業支持政策也對傳統產業型中小企業具有一定的扶助作用。
- 上一篇:知識產權管理改制探析
- 下一篇:并購后的知識管理思考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