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模式分析
時間:2022-09-28 03:00:23
導語: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方式,以供應鏈金融為基礎的資產證券化有助于盤活優質資產,改善銀行信貸結構,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產品選擇。隨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其融資成本更低,保理商面向同一債務人,融資管理更加簡單,且有利于風險規避和多方共贏。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在我國興起的時間較短,因而需要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核心企業的信用評估以及業務往來的監管,從而促進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融資
近年來隨著金融體制創新,基于供應鏈金融的資產證券化融資獲得廣泛關注。資產證券化可以幫助企業盤活優質資產,保持資金鏈的穩定。行業供應鏈條中核心企業發揮著關鍵作用,在與中小企業建立業務合作關系的同時,將應收賬款作為證券化的基礎,有助于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源泉,推動中小企業規模壯大。尤其是在核心企業與多個企業合作時,以反向保理為切入點實現資產證券化,更是一種創新模式,較傳統的正向保理風險更低。因此,有效推動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模式的健康發展,健全風險管理機制,將會進一步豐富供應鏈金融的形式,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積累競爭優勢。
一、供應鏈金融的產生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擴大社會就業、上繳利稅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來在創新創業政策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成立。企業科技研發、擴大生產離不開資金支持,由于中小企業自身力量相對薄弱,固定資產少,抵押物不足,常面臨融資困境。隨著產業鏈、產業集群的形成和壯大,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供應鏈金融”應運而生。供應鏈金融是指在產業鏈條上,成員企業之間借助相互信用支持,獲得銀行融資的金融服務。通常行業鏈條涵蓋生產、運輸、倉儲、銷售等環節,各環節的企業彼此具有業務合作關系,因而可以從供應鏈的角度將資金引入其中。供應鏈金融主要采用“1+N”的模式,即1家信用等級較高且具備償付能力的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的主導,N家與核心企業存在供應關系的中小企業通過信用轉化實現融資。憑借真實的商業交易,核心企業的信用轉化為中小企業的信用,從而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新的路徑。銀行或核心企業與其他企業保持相應的信用關系,所以供應鏈金融的誕生不僅有助于解決企業的資金困境,也將鼓勵企業努力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進而獲得與核心企業的合作機會,實現良性運轉。
二、基于供應鏈金融的資產證券化
我國經濟領域中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資產流動速度慢[1],為有效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盤活存量資產,加速資本流動,資產證券化融資逐漸興起。資產證券化是指將一定基礎資產經結構設計組合,進行信用增級,重組其風險和收益,在新資產組基礎上發行資產支持證券,以達到新一輪出售和流通目的的融資方式[2]。資產能夠實現證券化的前提是未來可產生穩定現金流,其基礎資產應當具備優質特征,以利于募集資金。而信用增級是促成資產證券化的關鍵,例如應收賬款原本流動性較低,但應收賬款的債務方是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這樣就會為信用增級助力。因此,資產證券化對融資企業、銀行、投資者而言都具有積極意義。首先,對融資企業來說,不僅存量資產被盤活,更在資產盤活的同時降低了融資成本。相對于申請銀行貸款在信用評級、財務審核、抵押、利率等方面遇到的壓力,資產證券化更易達成,利率更低,企業資產負債結構還將獲得優化;其次,銀行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需要嚴格管控風險,資產證券化可改善銀行信貸結構,幫助銀行轉移貸款風險,加強對不良貸款的控制;最后,對投資者來說,資產證券化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產品選擇,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當前資產證券化產品出現的更多為風險事件[3],真正違約的情況較少,且資產支持證券的底層資產類別較多,投資者涉足的領域更為廣闊。
三、供應鏈金融中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模式的應用
隨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商業保理的形式開始引入供應鏈。商業保理是將中小企業所持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形成保理融資,再由保理商將應收賬款的債權作為基礎資產,打包轉讓給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即資產證券化,當應收賬款到期后,核心企業或直接債務人向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付款,給投資者兌現本金和收益,從而形成一種新型的融資模式。由于應收賬款流動性差,商業保理資產證券化使應收賬款轉化為流動性高的貨幣資金,其優勢顯而易見。而且保理資產證券化通常更傾向于反向保理。第一,反向保理的融資成本更低。正向保理是由中小企業直接將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以獲得流動資金。盡管核心企業本身具備較高的信用評級和付款能力,但是由供應商直接向保理商申請融資,因企業規模較小,且保理商對核心企業缺乏足夠的了解,所以只能從供應商的角度評估信用情況,結果往往導致融資成本過高,供應商有可能再為此提高產品價格。反向保理則是由核心企業與銀行之間達成為供應商提供融資的方案,核心企業通常是行業內龍頭企業,其信用評級決定著利率水平,核心企業信用評級高,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更低,從而更利于中小企業的成長以及供應鏈整體的發展。第二,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面向同一債務人。在供應鏈中,核心企業居于主導地位,與核心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的供應商較多,如果是正向保理,則是單一供應商向保理商提出融資申請,其申請難度更大。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中核心企業實際上擁有多個債權人,是多個債權人將享有的同一個債務人的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給保理商,保理商作為原始權益人,以其對單一債務人的債權為基礎資產發起資產證券化業務。這樣保理商不再是面對若干個供應商,而是統一面對多個供應商的同一債務人,無論是信用評估,還是風險管控,以及應收賬款跟進,都更加清晰簡單,與正向保理相比更利于節約成本。第三,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促成了風險轉移。正向保理情況下,應收賬款具有追索性,即核心企業到期未給付相應賬款,銀行需要向賣方行使追索權。中小企業在與核心企業的合作中常處于相對弱勢的位置,作為供應商,中小企業要承擔先期生產和供貨的資金,待履行合同后才能收到核心企業的付款,所以應收賬款本身就帶有風險。即使在資產證券化融資模式下,供應鏈中仍然存在到期不能兌現付款的風險,這樣中小企業就會更加被動。但是反向保理情況下,銀行不會向中小企業行使追索權,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融資的風險更低,實際是將風險轉嫁到銀行,銀行可通過資產評估、核心企業信用評級等途徑加強風險管控,減少不良貸款的發生。第四,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利于多方共贏。對供應商企業、核心企業、銀行乃至投資者,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更有助于揚長避短,使供應鏈金融的優勢得以發揮,降低企業融資和客戶投資的風險。不僅供應商融資成本降低,核心企業付款的賬期更長,可以謀求資金運用的更多效益,而且在買方市場的貿易環境中,銀行也能夠開拓供應鏈金融的新領域。核心企業的優勢造就其在國內貿易市場的主動權,買方市場不僅對供應商有壓力,銀行也需緊跟國際形勢,在結算方面不斷創新,借鑒國際保理經驗,更多地參與到貿易活動當中[5]。當整個供應鏈金融的風險降低,資產證券化所產生的風險也會減弱,對投資者來說更加穩妥。
四、供應鏈金融中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模式的風險防范
近年來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原先主要是在傳統行業應用保理資產證券化,隨著互聯網行業的如火如荼,新經濟企業開始進入資產證券化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因此,為推動供應鏈金融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反向保理的優勢作用,相關風險防范工作至關重要。盡管以反向保理和資產證券化結合的方式更利于規避風險,但是我國應用反向保理的歷史較為短暫,現有法律法規還需健全,對核心企業的評估及業務往來監管都直接關系風險管控。一方面,我國應加速建設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的法律法規。國際上反向保理業務已經較為成熟,我國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開展以來,也呈現迅速發展的趨勢。但是在國內貿易買方市場的環境下,結算手段與國際結算相比相對貧乏。盡管銀行業中銀監會頒布一系列管理辦法,初步構建和完善了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貸款業務法規框架,針對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的法律法規仍然有待健全,包括基礎資產核定、核心企業信用評估、資產轉讓、破產隔離、信息披露等均應具備相應的法律依據,從而保護供應鏈金融中各方及投資者利益。另一方面,核心企業是最終還款人。正向保理中風險控制的重點是供應商,而反向保理中雖然核心企業擁有較高的信用評級,但作為最終還款人,屬于風險控制的對象。買方市場的現實狀況決定了貿易中的賒銷形式,所以銀行應完善信用和風險評估機制,加強對核心企業信用實力的考察,另外在核心企業與供應商的業務往來方面也要實施監管,核實供應商向核心企業運送訂單產品的真實性。目前反向保理已成為供應鏈金融應用頗為廣泛的產品,尤其是和資產證券化的結合,既發揮了核心企業的優勢作用,也為廣大供應商解決了融資的難題,降低了銀行信貸風險,更為投資者提供了多種選擇。但是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的歷史相對短暫,還需不斷成熟和發展。因此,相應的法律法規建設、對核心企業的評估、實際業務往來監管等都是今后的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丁雨純,陳人懷.供應鏈金融下商業保理資產證券化模式探析——以小米供應鏈應付賬款ABS為例[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9(04):61-70.
[2]王晶.淺議資產證券化[J].時代經貿,2013(04):83.
[3]王麗麗.資產證券化的優勢分析——基于投資者與融資者雙向視角[J].未來與發展,2020(02):63-69.
[4]房麗媛,張子彪,程雪.供應鏈金融保理資產證券化的應用與發展[J].金融市場研究,2018(03):33-40.
[5]劉利民,王敏杰,詹曉旭.反向保理在小微企業供應鏈融資中的應用[J].物流科技,2014(01):65-68.:
作者:李向貞 單位:中煤張家口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行為金融學下證券投資者行為研究
- 下一篇:鐵路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及措施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