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救助資金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01 08:51:57
導語:醫療救助資金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隨意改變救助標準。有的擅自提高對低保對象的救助標準;有的對低保邊緣戶實施大病醫療救助執行比率低于規定標準;有的對同類患者執行的救助標準不一致,救助金額彈性較大,造成個人自付醫療費用高,享受救助標準反而低的現象,影響了醫療救助制度的公信力。
2.擅自擴大或縮小救助范圍。有的為了對不符合條件的對象實施醫療救助,臨時將患者定為低保戶,實施低保戶醫療救助后即取消低保資格;有的違規將醫療救助資金撥到福利院,以彌補經費的不足;有的對不屬于救助病種范圍的患者實施了醫療救助;有的又縮小了救助范圍,僅對城鎮低保邊緣戶實施醫療救助,而農村低保邊緣戶未納入醫療救助范圍。
3.救助程序執行不嚴格,救助檔案資料不全。在醫療救助的審批、審核中,工作人員很少按規定入戶核查,僅憑一些證明和藥費單據就直接進行審批?;鶎用裾块T雖然建立了醫療救助檔案,但檔案登記內容殘缺不全,不能完整地反映受助人參加醫保情況、住院醫療費用總額、醫保報銷情況、個人自付情況等。有的未按規定公示醫療救助人員名單;還有的大病患者評議在前申請在后,更有甚者存在患病在后,申請醫療救助在前的怪現象。
4.資助參保參合不規范。有的未按規定資助農村五保和農村低保等困難群體參保參合,有的地區從醫療救助資金中列支應由地方財政負擔的70周歲以上老人參加醫療保險。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醫療保險、醫療救助的管理部門相互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加上部分地區醫療救助基層管理服務能力不足,導致國家用醫療救助資金資助困難群眾參保參合的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實。
二、醫療救助管理使用的改進建議
針對醫療救助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筆者認為要在完善相關制度、建立管理流程及加強專項審核等方面下大力氣,確保救助制度落到實處,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
(一)加大醫療救助政策的宣傳力度,增加醫療救助管理的透明度。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要執行到位,必須先宣傳到位。要讓民眾特別是與政策相關的群體(包括政策受益者及政策執行者)知曉、理解政策。只有充分了解政策,執行者才不會隨意改變執行標準和執行范圍;受益者在符合政策規定的條件時,才會積極主動地去申請、去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
(二)完善醫療救助制度,細化城鄉醫療救助辦法。針對醫療救助發放標準不統一,隨意救助等現象,相關部門應將工作重心放在醫療救助政策制定及實施細則的執行上,重點是救助政策制定是否科學合理、公平公正,醫療救助政策規定是否落到實處,各城鄉是否結合當地實際制定醫療救助實施細則。另外,要加強醫療救助檔案管理,制定救助檔案管理辦法,指定專人負責檔案管理,確保檔案資料齊全真實,經得起檢驗。在完善制度的同時,要關注和發現由于制度缺陷導致的不公平現象,嚴厲查處違規操作和徇私舞弊現象,確保醫療救助資金真正發揮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補充作用。
(三)發揮醫療救助資金的使用效益,保障困難群眾的切身利益。針對大量醫療救助資金沉淀閑置而困難群眾又未得到及時救助的怪現象,相關部門要重點關注醫療救助資金的使用效益。比如,應適當降低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準入標準,讓更多患者家庭不因病致困。要保障弱勢群體的切身利益,在政策的具體執行上可以與當地登記的城鄉低保戶,與居民、農民醫保等信息進行比對,看低保人員是否納入基本醫療保障,還要關注醫療救助資金資助弱勢群體參保參合情況,切實保障困難群體基本醫療權利。此外,監管部門還應建立監督制度和接受群眾舉報制度,查處民政救助部門不作為、亂作為等現象。
(四)建立部門協調聯動機制,保障醫療救助管理運轉正常。醫療救助管理是一項好制度,保護的是社會弱勢群體,但在執行過程中主要難點是執行范圍難于認定,核查、認定工作量過大等問題,僅靠民政部門一家難于完成。建議建立民政、醫院、社區(街道)或村委會協調聯動機制,對救助對象的申請表、醫療診斷書、醫療費用收據、必要的病史材料、已參加醫療保險按規定領取的補助等情況進行全面審核,看是否符合條件,并在規定范圍內公示,這既有利于醫療救助工作的順利開展,又有利于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真正將國家的利民政策落實好,落實到位。
作者:熊麗蕾單位:南昌市審計局
- 上一篇: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論文
- 下一篇:行政事業專項資金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