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素質教育之淺論

時間:2022-07-27 10:52:34

導語:小學階段素質教育之淺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階段素質教育之淺論

一、說說什么是素質教育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早已成為實現國家未來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的重要基礎性工作。而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不同的場景下都在對“素質教育”不斷進行定義、要求、提倡和推進。原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同志曾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边@種站在教育目的角度上的定義,將素質教育與其他目標學科的基礎教育進行了區分,重點強調了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目標及本質。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專家把素質教育定義為: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身心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培養學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識豐富、學有專長、思路寬廣、實踐能力強。使學生學會做人、求知、勞動、創造、生活、健體、審美。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我看來,簡而言之,素質教育就是圍繞如何塑造一個身心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所進行的身體品格、思想情操方面的教育。

二、小學階段素質教育如何體現

在小學階段不斷進行的課改活動中,教育越來越圍繞著學生這一主體本身進行,我們不斷提倡關注教育,更要關注學生。而作為我。多年的教育思想,中心就是:一切為了孩子。提倡回歸到育人這一概念的教育本身,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和思想情感,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塑造;擯棄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的陳舊教育方式和理念。在新課改的教學目標中,我們清楚地看到,教學越來以學生為核心,提倡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以匯智教育為核心的理念下,我們倡導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并且在課堂和校園內創設思維、藝術、體育等多方面的素質能力的培養;在具體的課堂和學科的教學中,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也更加注重從“教授知識”到“教授方法”的轉變。我們在小學階段就注重培養學生基本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相長,重視過程學習和舉一反三的能力,都是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結合基礎教育階段的目標,讓學生不僅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初步形成一定的科目的學習和探究的方法。

三、針對素質教育,小學教師應該如何做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的工作其實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教育這一終身事業的忠誠和熱愛;二是對所教學科的探討和鉆研;三是對育人之心的堅守和踐行。在國家積極倡導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對教育事業的熱忱和對所教學科的鉆研與探索,更要在教學過程中以育人為己任。作為孩子啟蒙階段的小學教師,老師的做事態度和做人方式會對學生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班級的學生如果非常好學,那一定是因為他們的老師非常樂教。當一個老師被學生們所認可,一定不僅僅是學科的教學能力,更是因為從這名老師身上,學生可以得到正向的引導,并得到正確的激勵。在學生幼小的心目中,往往老師的教學態度會成為學生學習的直接推進器。老師對教育的初心、責任心和愛心是影響老師在素質教育方面是否能夠有所作為的重要因素。我一直積極倡導,教師要做素質教育的過程踐行者。因為,作為啟蒙階段的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是深遠和長期的。在德智體美勞這些素質教育的范疇之上,需要的是我們教師對“育人”這一命題和目標的不斷探究與實踐。

四、家校同行,方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作為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僅是按照國家的教學計劃進行規范教育和基礎教育,更會把自身對教育的理解、自身所具備的知識水平,都在日常與學生們的相處中有意無意地表達出來,并且潛移默化地作用于學生的“今天”和“將來”,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言傳身教”大抵就是這個意思?;诙δ咳镜睦碚?,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和啟發,有許多是無意識的。而老師對學生的啟發基于素質教育要求和育人的目標卻應當是有意識的,是具有社會屬性的。也就是說,在教師的思想言行的引導下,學生會想:“社會上的人大概都是這樣的。”“這就是我將來效仿的榜樣?!币虼?,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嚴格把握自己,把握國家對兒童所寄托的希望?!鞍駱拥牧α渴菬o窮的?!苯乖5摰倪@句話,在這里也是適用的。當今的中國,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們自小不僅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還會受到爺爺、奶奶的百般溺愛。不少家長對兒童生活上的事情包攬過多,對于學習、愛好等諸多方面干預過多。這種越位的教育和陪伴方式致使孩子的天性受到桎梏,獨立性、探究心受到干擾,很難有機會培養自身的創造精神,遑論受到良好的素質教育。我們總是在不斷倡導家校同行,在校園以外最重要的的素質教育陣地——家庭中應該怎樣教育子女,怎樣才是最科學、最合理的素質教育方法呢?這也是值得全社會共同關心的素質教育大問題。對學生來說,家長、老師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都是表率,也都是楷模,都是對他們能夠產生直接影響的人。在家里,父母是兒童最初的模仿對象。父母的言行舉止、思想作風,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會對兒童產生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在學校里,老師在素質教育和“三觀”建立方面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

五、素質教育的其他方面

上面說的這些,基本上還是圍繞著思想品德培養的素質教育方面進行探討。今天的兒童,未來將成為建設國家的一代人。除擁有良好的思想素質之外,還要求他們具備健康的身體和積極的心態,以及對不斷變化和充滿挑戰的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立足于社會所需要的各種知識與技能)。在有些教育理念比較先進的國家,就非常重視兒童時期的意志磨煉,創作性地進行“挫折”教育。這也是素質教育的一種方式,為使兒童將來適應社會的挑戰和社會發展需要而進行的一種場景性的體驗式教育?!捌D難困苦,玉汝于成”,這也是值得我們中國家長和教育人士深思的。素質教育決定著國家的未來,也關系著每一個家庭的幸福。通過素質教育,才能讓兒童成長為身心健康、品格健全、學有所長的人,才有能力去實現每個家庭的幸福。而只有高度重視和切實踐行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和具有積極內驅力的人才,才能實現國家和社會不斷進步的發展目標,才能在激烈的國際格局中擁有強大而持久的競爭能力!

作者:姜俊穎 單位:青島平安路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