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新教師心理困惑及自我調適

時間:2022-05-27 10:15:32

導語:農村小學新教師心理困惑及自我調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小學新教師心理困惑及自我調適

摘要:處于職業生涯起步階段的農村小學新教師,容易產生種種心理困惑:個人發展方面的失落感和失重感;工作開展方面的進退維谷;人際適應方面的無奈無助;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孤獨寂寞。要想有效化解心理困惑,農村小學新教師必須善于分析調整,直面心理困惑;明確專業發展目標,用奮斗沖淡心理困惑;聚焦工作實際,以專業成長驅散心理困惑。

關鍵詞:農村小學;新教師;心理困惑;自我調適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實施的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戰和教育均衡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在縮小城鄉差異、推動農村小學提質升級方面效果顯著。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城鄉教師的生活境況、工作條件和事業發展空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在某些落后的農村地區這種差距還十分顯著。農村小學新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后,受城鄉教育和社會環境反差的影響,一般要經歷三年左右的思想認識和工作心態的搖擺困惑時期。這些心理困惑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化解,就會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農村小學新教師是我國農村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希望所在,事關農村孩子們的學習乃至人生前途,一刻也耽誤不得。因此,研究農村小學新教師的心理困惑,探明根由,引導他們從自我教育、自我調適等方面化解心理困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小學新教師心理困惑的具體表現

心理困惑,通常是指個體在工作、學習、交際以及自我認知等方面遇到的不解和迷惑。心理矛盾、心理沖突、非理性思維,以及郁悶壓抑、焦慮不安、猶豫不決等消極情緒,是心理困惑的外在表現。心理困惑有程度輕重的區分。在日常生活中,輕度心理困惑是一種較為常見、普遍的心理現象,只要進行適時、有效的疏導與引導,就不會沖擊個體的正常生活。但是,如果任其發展,輕度心理困惑就容易演變為重度心理困惑,甚至惡化成心理障礙,進而導致人的思想認識偏執和行為方式異常,其危害不容忽視。處于職業生涯起步階段的農村小學新教師,面對與心理預期有較大反差的現實環境、職業空間,很容易產生不適應感和心理困惑。盡管每一個農村小學新教師的心理困惑不盡相同,但是他們都處于新入職階段,其心理困惑有一些共性,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個人發展方面產生失落感、失重感。有的新教師接受不了眼前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他們從大學時代進入職場之后產生的心理落差,很容易使他們感到多年的努力和奮斗近乎付之東流,對工作前景和個人前途失去信心,由意氣風發轉為心灰意冷。二是工作開展方面的進退維谷。有些農村小學新教師在工作中向同事虛心求教,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積極尋求改進不足的路徑和方法,但是始終難以獲得令自己滿意的工作效果。于是,他們陷入“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尷尬境地,內心的郁悶與焦慮日積月累,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與工作。三是人際適應方面的無奈無助。新教師求學在高校,工作在農村小學,盡管都是在學校這一片天地中拼搏,但是高校與小學的微環境差異、求學與就業的行動性質差異、學生與教師的角色差異,都會給新教師的人際交往帶來微妙而重大的變化。走上工作崗位之初的新教師在與其他教師、社會人員的交往方面容易出現障礙。他們無論在工作方面還是在生活方面都容易面臨說不上話、幫不上忙、做不成事的境地,心里堵得慌、干著急。四是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孤獨寂寞。他們不善于向同事敞開心扉,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業余精神文化生活單調乏味,說不清道不明的孤獨、寂寞和憂傷情緒在心中積聚和彌漫。

二、農村小學新教師心理困惑滋生的根由

農村小學新教師的心理困惑,是多種主客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有研究表明:教齡僅為一年的新教師大多有輕重程度不同的心理問題,這是因為他們剛步入新工作環境,不能很好地適應各方面的新情況;教學改革對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學強度和難度不斷增加,這勢必讓他們感到疲憊不堪,從而產生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壓力;如果新教師在性格特征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如內向、拘謹、易緊張等,便難以避免地出現心理問題[1]。

(一)反差頻現催生失落失重心理

社會生活與心理期待的反差越大,帶給人們心理上的失落感、失重感就越強烈。入職農村小學的新教師,更能切身感受到各種社會現象與自身心理預期之間的反差。大學時代五彩繽紛的城市生活與相對封閉落后的鄉村環境,看似令人羨慕的職業與頭緒復雜的工作內容,志存高遠的教育理想追求與需要扎實奮斗卻平淡無奇的教育現實,諸如此類的情況,都會催生農村小學新教師的心理落差。面對這些反差現象,新教師往往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一旦置身于真實的生活場景和工作環境,就會手足無措、內心慌亂。生活質量的下降、對工作要求的無所適從、個人上升通道的變窄,讓新教師心理難以接受、行為難以適應。

(二)選擇受限助長進退維谷心理

工作方式、發展目標等方面的自主選擇權,往往受制于個人的專業實力。農村小學新教師在參加工作初期,因為實踐經驗有限、專業話語底氣不足,往往缺乏工作上的選擇權和自主權。這種受制于人、難有自主作為的狀況,容易讓新教師陷入進不得退不得的兩難境地。農村小學新教師選擇的被動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領導安排的任務不論是否屬于自己的工作職責范圍,也不管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實力承擔,新教師都不能輕易拒絕,也不能挑三撿四;(2)工作一段時間后,新教師是在當前崗位上繼續工作下去還是承擔新的教育教學任務,是留下來還是調出去,均由單位領導和教育行政部門說了算,個人愿望只能讓位于組織安排,在個人的進退留轉方面,新教師的意愿不起任何作用;(3)課堂教學方式的選擇受到多種因素制約,新教師喜歡不拘一格的教學方式,但如果得不到領導、同事的理解和支持,其教學創新的熱情就會受到抑制;(4)所在單位的地理位置、生活設施、教學硬件、師資水平和文化氛圍等,新教師無論喜歡與否都必須置身其中,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無法自主選擇。

(三)困難疊加產生無奈無助心理

農村小學新教師常常陷入“屋漏偏逢連陰雨”的尷尬境地:農村小學工作繁重,編制緊缺,而教師工作頭緒多,事情沒完沒了,新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難題或問題,很少有人可以為他們適時釋疑解惑;飲食起居方面不盡如人意,例如集體宿舍空間擁擠甚至要自己解決住宿問題,生活設施簡陋,飲食不太習慣等;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指導、班級管理等工作任務繁重,缺少交友的機會和平臺,個人婚戀問題久拖不決。諸如此類的問題在一個時期內同時出現,導致他們產生了無奈無助的心理。

(四)“文化沙漠”催生孤獨寂寞心理

農村小學及其所在的地域,通常存在較為突出的精神文化建設短板。業余文化娛樂設施、場所匱乏,或者有名無實;單位間的聯誼聯歡活動屈指可數;精神文化產品種類少、層次低:這些因素制約了農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也影響了新教師的業余文化生活。由于缺少可以打發時光的高端精神產品,新教師在精神生活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的境況下,很容易滋生孤獨寂寞的情緒。

三、農村小學新教師心理困惑的自我調適策略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農村小學新教師化解心理困惑,盡管離不開外部條件的支持,但是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提高自我調適能力。

(一)善于分析調整,直面心理困惑

心理失落和忐忑不安等心理困惑的滋生,通常緣于個人對外部環境的不切實際的期待,緣于個人對自身經驗積累、能力素質缺乏清醒的認識,緣于社會對“學生”“教師”兩種角色的期待和要求存在本質不同。因此,新教師化解心理困惑、提升個人認識水平是關鍵。認識水平提高了,許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生活歷程和工作實踐,是新教師提高認識、轉變思想的源泉。工作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和人際適應方面的榮辱沉浮,會讓一個人逐步變得務實和理性。一些新教師往往忍不住“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在歷經若干次“好心辦壞事”的挫折之后,他們逐漸學會由口無遮攔轉向選擇性發言。這一把握個人可控因素、不斷提升自身認識高度的過程,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新教師只有不斷審視自己的工作實踐,注意總結成敗得失,個人的思想認識才能達到新高度。在提高認識、轉變思想方面,農村小學新教師應該做到以下三點。(1)嚴格審視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明晰個人發展的側重點。“人貴有自知之明”,自知就是對自己的優點、缺點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判斷。“正確認識自己,是克服驕傲自大、自卑等不良心態,處理好人際關系,充分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和前提。”[2]專業工作和人際交往中的手足無措、無力回天等,是促使個人頭腦清醒的催化劑。新教師一旦明白了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知道了成長進步的著力點,在小有成就時不會盲目樂觀,在遭遇挫折時也就不會灰心喪氣。(2)以包容和欣賞的姿態對待他人,吸收和借鑒他人的閃光點。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農村小學新教師要以學習、謙遜的姿態示人,著重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并加以學習借鑒,在人際交往中要多一份包容和諒解,少一些埋怨和責難。有研究者發現,新教師專業能力的欠缺可以通過學習、鍛煉加以彌補,不容易在短時期內得到根本轉變的是緊張的人際關系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心理壓力。新教師因為涉世不深,容易“蔑視”領導的權威,對同事的勸導口不應心,長此以往就會滋生并積累對立、偏執和消沉等消極情緒,這對新教師開好頭、起好步不利。因此,新教師要做到不說長話、大話、套話和空話;要努力借鑒、吸取別人的成功經驗,不要輕易對人對事品頭論足;在參加會議和研討活動時等要記下重點內容和他人的真知灼見;要服從學校安排或主動承擔工作任務,盡可能為領導、同事排憂解難;注意提煉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努力做到“不二過”。(3)對教師職業特點進行再認識,增強教書育人使命感。教師的職責、角色、作用和勞動性質,不經歷較長時間教育教學實踐的摸爬滾打,難解其中味?!敖處熤挥性谒枷肷险J可了自己的職業身份,按教師的標準去要求自己,才能對教師職業充滿樂趣,充滿自信,才能約束自己,自覺抵制外界對教師職業的不良刺激。”[3]新教師要認識到,“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行業,就要以一顆平常心去熱愛這份工作以及這份工作帶來的任何副產品”[4]。如果農村小學新教師能夠將目光從工作環境、教學硬件等不可控因素上移開,轉而尋找自身主觀原因,就會頓感自己需要改變思想認識和行為方式。新教師一旦有了這樣的認識,就會以坦然接受、主動悅納的姿態面對反差和挑戰,輕裝上陣,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二)明確專業目標,用奮斗沖淡心理困惑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在教育事業上有所作為的教師也不是一名合格教師。既然選擇了小學教師職業,新教師就要確立高遠的職業奮斗目標,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自身成長為優秀教師作為職業追求。部分農村小學新教師心事重重,往往與個人奮斗目標飄忽不定、思想境界不太高遠有關。他們內心滋生的無奈無助情緒或孤獨寂寞情感,其實都是依賴心理和自我中心意識在作祟。內心強大的人,專注于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內心虛弱的人,總感覺他人對自己不公。有鑒于此,農村小學新教師應該致力于追求教學水平的提高,“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用事業的成功沖淡心理的困惑。找準個人發展方向、扎實開展專業發展行動,是新教師走向事業成功、實現職業理想的必經之路。首先,新教師要扎根課堂教學,夯實工作基礎。新教師在走上講臺之初,缺乏把控課堂教學進程的經驗,可以采取多種辦法穩住課堂教學陣腳。比如:備課時要將教學內容準備得盡可能豐富一些,以利于修改和完善,并及時補充奇思妙想;要將教學內容記得滾瓜爛熟,做到信手拈來;要適時開展師生課堂互動活動。其次,新教師要善于借助專業素質比賽活動“走出去”,在比賽與交流中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對于富有挑戰意義的教育教學大賽,新教師要善于抓住機會,甚至要善于創造機會,放手一搏,通過競賽加強交流、磨練意志、提高水平。再次,新教師要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提高理論認識。教育科研需要長期投入,教師一旦沉浸其中就能切實提高理論認識水平和綜合實踐水平。新教師要力爭在科研能手的指點下多讀書、多記錄、多反思和多練筆,在“選準方向,聚焦問題、多方剖析,深度挖掘”的教育科研中,不斷爬坡過坎、“小步快跑”、步步提升。“術業有專攻”是教師的生存、發展之本,目標清晰了,路徑明確了,新教師接下來要矢志不渝地開展行動。農村小學新教師只要卸下思想包袱,愿意留下來,內心想干事,專注于實戰能力的提高,就會發現總有資源可以調度、總有手段可以運用、總有辦法可以解決問題。新教師流淌汗水和淚水的專業發展奮斗歷程,終將驅散他們的心理困惑。

(三)聚焦工作實際,以成長驅散心理困惑

專業素養不斷提高,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思想認識不斷進入新境界,是農村小學新教師驅散心理困惑的治本之策。農村小學教師要想在教育教學領域站穩腳跟,擁有專業發言權或話語權,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良好成效:(1)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課堂教學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專家領導的好評,指導的學生在學業水平測試和文化知識競賽中取得較好的成績;(2)班級管理有創新,指導班級和少先隊有聲有色地開展各項活動,班集體建設有成效、出經驗;(3)教育科研不斷出成績,專業理論水平日益提高,時而有研究論文見諸報刊。這三方面的事情做好了,新教師就能在學校乃至更大范圍內站穩腳跟,工作就會得心應手。農村小學新教師要認識到,與其對“歧視”“刁難”“有眼不識泰山”等社會現象憤憤不平,不如練就屬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妙招和絕招,用較高的專業水平、突出的工作成效和驕人的育人成果應對周圍的挑戰。果真如此,農村小學新教師的心理困惑就會在步步登高中化為烏有。

參考文獻:

[1]王美紅,李莉.青島市四方區小學新教師成長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研究[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53-56.

[2]劉克先,曾善斌.淺談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0(5):41-43.

[3]周業敏.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狀與對策初探[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3):55-57.

[4]章亞萍.教師自我心理調適的幾點思考[J].校園心理,2011(2):124-125.

作者:楊必武 單位: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