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景德鎮城市空間形態演變

時間:2022-06-18 11:08:04

導語:淺析景德鎮城市空間形態演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景德鎮城市空間形態演變

宋代以前,景德鎮瓷窯坯坊多分散,但瓷業已經初具規模。根據瓷窯的遺址可以看出,當時的瓷業多為家庭作坊,已經有以鄉村為中心而建立商品貿易關系的村市,多分布在瓷石、森林等資源豐富的浮梁縣的南河、東河一帶,街區格局已基本完善。到了宋代后期景德鎮的瓷業相對集中,形成了鎮區、瑤里等瓷業集鎮。昌江中游東岸瓷業集散增強,窯場密集,人口向城區靠攏,逐步形成沿河建窯、沿窯成市的城市格局。陶瓷產品交易市場在沿河窯場交匯處形成,成為燒制燃料和陶瓷日用品的集散地。元代,“浮梁瓷局”成立,專用于燒制宮廷瓷器,景德鎮發展成為陶業都會。明代,景德鎮設立了御器廠,官窯民燒出現,提高了民窯瓷器的精度和水準,瓷質、裝飾、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別具匠心使得景德鎮陶瓷享譽海內外。正由于國內外陶瓷需求量的增加,陶瓷生產分工更加專業化、細致化,人工需求劇增,大量人口遷移至此,不僅解決了生產用工需要也推動了景德鎮的經濟文化發展。與此同時,景德鎮的經濟和交通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形成了以昌江沿河為條帶狀擴展和延伸的城市街道系統和以御窯廠為中心的城市格局。清代,景德鎮瓷業繼承明代的輝煌繼續發展,御器廠改名為御窯廠,景德鎮的城市空間圍繞著瓷窯更加逐步擴大。

近代以來,帝國主義發動軍事戰爭侵略,通過貨物傾銷、關稅協定等手段壓榨我國經濟發展。西方現代機器大工業生產出成本低廉、款式優美的洋瓷對景德鎮傳統家庭手工業制瓷產生了嚴重的打擊,國內軍閥混戰、官僚腐敗,繁重的苛捐雜稅又增加了傳統手工制瓷的成本,景德鎮陶瓷產業受到重創并逐漸衰落。20世紀初,中央政府興辦瓷器公司、設置陶瓷管理局以求振興景德鎮陶瓷產業的發展,但是由于資金不足以及官僚思想觀念陳舊等原因,景德鎮瓷業并沒有往正確的方向調整轉型。作為景德鎮城市經濟主導的陶瓷產業一步步衰落,這同時遏止了整個景德鎮城市的發展。

建國后,景德鎮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更得到了政府的重視,第一個五年計劃就將景德鎮列為全省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之一。景德鎮市建設委員會根據要求編制了城市規劃方案并確定了以瓷業生產為主的輕工業城市性質,不斷規范老城區,開發新城區。將老城區分為行政區、居民區、工業區等,并不斷改善城市交通系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長、國際地位不斷上升,給景德鎮市經濟發展也帶來了新的機遇。景德鎮在優化陶瓷產業發展結構的同時推動其他行業的發展,并逐步完善水、路、空交通網絡。2001年,《景德鎮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制定,確定了將景德鎮建設成為經濟實力較強的“經濟重鎮”以及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融為一體的江南旅游都市的戰略目標。如今,古窯民俗博覽區、瑤里古村落、浮梁古縣衙等都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湖田古窯遺址、景德鎮御窯廠、祥集弄民宅等被選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挖掘陶瓷文化人文景觀的同時大力開發自然景觀,并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將“瓷文化”融入到城市空間中,例如城市道路旁實用與美觀相結合的陶瓷路燈、人民廣場里瓷碟和瓷碗砌成的青花瓷龍雕塑等。

由景德鎮城市空間形態演變過程可以看出,自然環境、生產環境、社會環境、政治環境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相互作用使得景德鎮陶瓷產業形成并得以延續。獨特的地域資源優勢孕育著景德鎮這個瓷業城市的形成,封建專制皇權對陶瓷的推崇推動了景德鎮的城市發展,陶瓷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使得景德鎮城市空間的演變時刻圍繞著陶瓷產業??梢哉f幾千年來,是陶瓷產業推動著景德鎮一步步從一個小村市發展到如今享譽國際的大都會。雖然如今景德鎮城市經濟發展已邁向多元化,但是陶瓷產業的核心地位始終不會變,陶瓷文化這張名片也會一直伴隨景德鎮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與發展。

本文作者:邵秋亞工作單位:新疆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