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園林對生態城市建設的啟示

時間:2022-09-27 08:39:16

導語:古典園林對生態城市建設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典園林對生態城市建設的啟示

1中國古典園林發展簡介

1)園林的產生時期。商周時期,出現了囿、帝王宮殿園林和皇家獵場,這一時期的園林是對自然風光的直接利用,無太多的人為整理。秦漢時期,形成了中國傳統園林最基本的園林樣式“一池三山”,出現了秦始皇的阿房宮、漢高祖的未央宮。這一時期的園林雖然擺脫了純自然的利用,但仍以模仿自然為主。2)園林的萌芽時期。魏晉時期,儒、道、佛百家爭鳴,思想的解放促進了藝術領域的發展,對園林的發展也產生了重大影響。魏晉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士族集團的斗爭愈演愈烈,于是滋長了及時行樂的思想,逐漸形成了游山玩水的浪漫風氣,寄情山水成為社會的風尚。為避免游山玩水的跋涉之苦,最理想的辦法是營造第二自然———園林,于是園林伴隨著隱逸思想而逐步形成,隱逸者開始用園林描繪自己的理想生活。這一時期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的是陶淵明和他的田園理想。這時期建筑散開到風景里,文人開始進一步認識自然、欣賞自然。3)園林的發展時期。全盛時期的唐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以詩取士的文化制度對文人園林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在當時特有的環境下,知識分子紛紛走上仕途,希望一展才華、揚名立功,但又不想隨波逐流,放棄自己自由高傲的人格,于是“中隱”方式應運而生。隱匿者不再遠遁山林,而是更多地選擇了隱于園,這一思想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古典園林的普及與發展,城郊園林大量出現,滿足了士大夫既可以享受山林,又可以不脫離朝政的要求。所謂“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喧囂,不如做中隱,隱在留司官?!敝刑埔院?,逐漸進入探索山水之理的時期。這個時代畫家輩出,畫作中已總結了山水之理,例如,主峰、賓峰互相怎么呼應,怎么配置其他景觀要素等。園林上,王維的輞川別業、李德裕的平泉山莊、白居易的易草堂都有被記載。和魏晉時建筑散布在風景中有所不同的是,這時已是自覺地、有邏輯地進行布局,在自然中尋找到了一定的規律和章法?!读秩咧隆分刑岢隽恕皻鈩荨?,這個“勢”字引申到了山有脈絡、水有脈絡,客體山水之理基本完備,有了勢、動態,就有了神。所以,唐代出現了大量的城郊園林,無論是表現手法還是精神境界都遠遠超過前代。4)園林發展的高潮期。宋代園林繼承了唐代園林的風格,大量的文人們開始營造私家園林,加上文化的繁榮提升了文人們的審美標準,景觀中蘊含的主體情致更加突出,技術水平也顯著提高,造園技術更加精致。南宋時,由于宋室南渡促進了江南園林的發展,經過幾朝幾代宋代成為文人園林發展史上的高潮階段。就在這個時期,園林中出現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艮岳,這座園林的意義如馮紀忠先生所言:“有了艮岳以后才談得上小中見大。大還沒有,大中見勢還沒有,怎么小中見大?小中見大必定是先有大,又下了一番更深的功夫,然后才能夠小?!彼抉R光的獨樂園是當時眾多洛陽私家園林中的一座,規模不大但非常樸素,他認為自己既無力與眾為樂,又不能如孔子一樣甘于清苦,只好造園以自適,而命之曰獨樂。園林的名稱含有某種哲理的意蘊,使這座園林所表現的意境已經十分明顯了。世人們賞識獨樂園,并不僅僅在于它的曼妙水景和筑臺借景,更重要的是此園表現了造園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品行。5)園林的巔峰時期。明清是中國古典園林集大成的時期,在園林空間上,面積一般都較小,但由于采用了自然法則和造園手段,如小中見大、以少勝多、步移景異等,在咫尺的園林中表現出了大千世界的美景,正所謂“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幾撮山石,喻指眾岳”,營造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空間。在意境追求上,園景中融合了園主人的文心和修養,園內景物處處表現出濃濃的文學意境和詩情畫意,一樹一石,都經過推敲錘煉,注入文心詩意,運用比興等手法,在有限的空間里表現出無窮的意境。概括來講,這5個時期從形到理再到意,從模仿自然到順應自然再到師法自然,繼而到創造自然,完成了一個從粗到細、從淺到深、從抽象到具象的過程。其本質是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追求自然、意境的藝術特色和莊老之道的精神[1]。

2傳統園林的局限性

成長于本土文化之上的中國園林,非常重視自然的氣息、意境的再造,通過園林來表達人對自然的理解和感悟,把無限的時空觀念融入到有限的園林空間中,園林就猶如一幅綿延不斷的山水畫,在山山水水之中流露著感性的氣氛與脫俗的浪漫主義情調。然而在21世紀,園林卻有了更多的內涵和外延,傳統的造園學已不足以涵蓋其全部,甚至現代園林的概念與傳統造園的概念己相去甚遠。一些新的詞匯不斷涌現出來,景觀環境設計、綠地環境規劃、綠地生態設計、地域環境生態學等,傳統造園一詞正逐漸地成為過去,現代中國城市空間和城市文化使得中國古典園林難以生存下去,它漸漸走出了人們的視線,被越來越多的人遺忘。中國古典園林走向山水的趨勢似乎與現代城市文化的主流難以相融,所以其生存發展領域也就難以擴大。

3城市發展中存在的環境問題

在城市發展建設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很多問題,大片的森林遭到砍伐、大量的農田耕地被占用,取而代之的是柏油馬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物和橋梁等。城市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也是環境質量最差的地方。由于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和高度集中使得城市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帶來許多嚴重的問題:環境質量不斷下降,大氣污染嚴重,江河湖海、地下水質變差,飲用水質不斷下降,噪聲污染、光污染、垃圾堆積等現象十分突出;綠地面積減少、人口增加、建筑密度不斷加大、樹木草地面積越來越少,對環境美化、綠化、凈化產生了不良影響,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生存環境亟待解決,生態環境改善迫在眉睫。于是,近年來,“海綿城市”“生態城市”“城市雙修”等概念不斷被提出,人們對城市園林綠化越來越重視。城市園林綠化已經在城市形象的美化及生態環境的改善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被破壞的自然環境通過園林綠化得以再造,因此園林綠化和城市化進程是一個逆向的過程。

4傳統園林的發展方向

傳統園林要突破其發展的瓶頸,就必須順應當今城市的發展,就必須實現傳統園林技術的生態轉型,打造生態城市、建設生態園林?!吧鷳B城市”這一概念最早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發起的“人與生物圈(MAB)”計劃提出,“生態城市”建設的主要方法與途徑就是應用生態園林。生態園林是利用生態學原理,活用傳統造園技術,在充分發揮大自然所具有的豐富自然能力的同時創造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一種園林綠化技術。其實生態園林與中國古典園林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其本質都是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其中包含了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系統的和諧這3個方面。在應對環境污染問題時也應強調用自然的手法來恢復和保護生態,強調順應和利用,而不是重建和改造。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來進行生態園林的建設。1)綠地系統的打造。打破城郊邊界,使城市生態系統的范圍不斷擴大;不斷增加綠化量,提高城市綠地覆蓋率和人均綠地面積;調控好公共綠地分布,充分考慮綠地系統規劃對城市生態環境和綠地游憩的影響;通過合理布局綠地來控制各種城市污染,減少汽車尾氣、煙塵等環境污染;同時也要考慮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為生物棲境和遷移通道預留空間。2)人居環境的改善。城市的表現形式是一個個小的社區的格局、形態的累加,人作為復合生態系統的主體,其日?;顒訉Τ鞘猩鷳B系統的好壞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社區建設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環節,創造和諧優美的人居環境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內容。3)生態建筑的建設。開發各種節水、節能生態建筑技術;建筑設計中采用太陽能、自然通風,使用無污染材料,增加居住環境的健康性和舒適性;減少建筑對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廣泛利用屋頂、墻面、廣場等立體植被,增加城市氧氣產生量;采用生態化的停車場“綠色道路”,如用帶孔隙的地磚鋪地、孔隙內種植綠草、增加地面透水性、降低地表徑流。

5結束語

人類渴望自然,生態園林建設應作為傳統園林今后的發展方向,使園林、城市、人三者之間相互依存、融為一體??傊?,生態園林是以模擬再現自然植物群落,提倡自然景觀的創造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求。

作者:武瑋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

參考文獻:

[1]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