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城市建設與啟示
時間:2022-10-10 09:07:53
導語:學習型城市建設與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UNESCO學習型城市框架中的“六大支柱”為視角,審視艾斯堡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基本情況?;诖耍Y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規劃綱要,依托“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從學習機會均等、教育包容屬性、創新學習方法、體驗學習樂趣、多方參與協調、共享共建共贏等方面建設屬于“中國本土”特色的學習型城市“風貌”。
【關鍵詞】社會治理;終身學習;學習型城市;建設
一、學習型城市建設成為社會發展的趨勢
20世紀以來,終身教育已逐漸成為一種思潮,表現為一系列政策、制度以及具體的實踐和行動。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科技創新豐富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為個體積極參與社會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1]顯然,學習型城市建設成為全球城市治理與發展的必然選擇,并成為新的社會建設和教育發展的重要標志。就我國而言,雖將終身教育理念引入學習型城市的實踐僅有短短的二三十年,但通過政府的大力推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并形成了本地特色。[2]與此同時,在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中,尚需認識到其過程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學習型城市建設從大規模推廣到深入發展的初期,諸多理論研究和實踐推進存在瓶頸。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學習目標尚未擺脫功利化的追求現象,側重其所衍生出來的政治或經濟附加功能,忽視學習本身對市民個體或群體發展的價值。第二,以政府“自上而下”主導為主,社會其他團體力量有待加強。不可否認,政府在學習型城市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調動單位和個體的積極性。但由于這一模式是在政府的管理與推動下進行的,其弊端亦顯而易見。如個體與單位往往處于被動狀態,廣大民眾缺乏參與積極性。因此,激發民間團體等組織“自下而上”的建設動力,可為學習型城市的建設增加活力。第三,信息化與全納性有待提高。目前,我國某些地區缺乏信息技術設備,居民信息化水平無法滿足其需求的學習內容,并且難以進行有效和獨立的學習。因此,進一步提高居民信息化水平、普及計算機硬件設施、為居民提供基礎信息技術教育已成為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芬蘭艾斯堡被評為全球首批12個學習型城市之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學習研究所﹙UIL﹚組建的學習型城市全球網絡﹙GNLC﹚中的最早成員之一,因此,在建設可持續發展學習型城市中擁有獨特的實踐樣態與寶貴經驗。本研究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習型城市建設框架的“六大支柱”為視角,梳理并且歸納艾斯堡在建設可持續發展學習型城市中的實踐經驗,并結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規劃綱要,以期為我國學習型城市的建設提供“中國引鑒”。
二、艾斯堡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整體面貌”
2013年,全球第一屆學習型城市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了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北京宣言”和“學習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兩份重要成果文件。這兩份文件闡明了學習型城市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戰略要求。[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習型城市建設由三部分組成:[4]第一,以政治意愿和承諾、有效治理和利益相關者的參與、資源的調動和利用作為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基礎。第二,以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社區學習、工作場所學習為學習樣態,借助現代學習技術以提高學習品質,完成追求卓越、充滿活力的學習型城市建設的主要任務。第三,增強個人能力和提升社會包容性,促進政治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推動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進而為學習型城市建設帶來廣泛效益。艾斯堡作為學習型城市全球網絡﹙GNLC﹚成員,在2015年榮獲“學習型城市獎章”。分別于2015年和2017年獲評“歐洲最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習型城市建設框架為依據,審視艾斯堡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基本情況:1.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學習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學習,體現在艾斯堡建設學習型城市中的正式學習中。[5]就學前教育而言,艾斯堡擁有70所學前教育機構、170個公立早教中心、107個外包及私人早教中心。就基礎教育而言,共有88所小學,其中有2所為成人提供基礎教育的私立學校。就中等教育而言,共有12所公立中學、1所私立中學、1所成人中學。就高等教育而言,有阿爾托大學﹙Aalto﹚、拉瑞爾應用科技大學﹙Laurea﹚、赫爾辛基城市應用科學大學﹙Metropo-lia﹚。此外,還有16所基礎藝術教育學校。以上不同階段及類型的教育,培養兒童到成人的創造性技能,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建立持續終身的學習途徑,培養他們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之成為具有創造力、樂于貢獻的新型公民。2.充滿生機的社區學習艾斯堡作為芬蘭居民健康程度最高的城市,面臨著社會結構老齡化的趨勢。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加,到2030年芬蘭人口數量將增加30%,將對社會包容性提出新的挑戰。社區發展的理想狀態是“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打造充滿生機的社區學習氛圍。艾斯堡的社區學習主要體現在自由成人教育,由艾斯堡成人教育中心﹙EsboArbis﹚、開放大學、暑假大學以及城市社區學院共同為成人提供他們需求的課程內容。艾斯堡充滿生機的社區學習使社會治理更加有效、更人性化,激發了市民的學習動力,增強了社區歸屬意識,提高了社會包容性。3.有效的工作場所學習奧米納﹙Omnia﹚是工作場所學習的先行者,將教育作為對抗社會排斥和防止歧視的手段,為市民的終身學習提供廣泛服務。[6]主要包括職業高中教育和培訓、學徒培訓、普通高中教育、研討會、自由成人教育以及企業培訓和專業課程。該機構的國內合作超過15000個公司,如赫爾辛基地區商會、艾斯堡企業聯合會等。奧米納以商會、聯合會為主體,依托企業進行職業培訓與人力資源開發。在國際合作上,該機構專注于K-12和職業教育與培訓部門的能力建設項目。每年派遣數百名專家和學生進行海內外交流學習,促進了社會和文化的多樣性發展。4.現代技術的廣泛應用艾斯堡通過建立虛擬世界和開放的社交空間,進行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在學習型城市建設和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艾斯奧米納﹙IsoOmena﹚服務中心、學習集合體以及虛擬第三世界。值得一提的是芬蘭國家教育局出資實施、歷時兩年的芬蘭教育虛擬現實項目,在此項目中可以駕駛虛擬交通工具,并在虛擬現實技術打造的天然生態環境中進行游戲化學習。艾斯堡依托現代化科技手段、教育元素,打造了智慧城市學習圈。5.提高品質與追求卓越艾斯堡學習型城市建設過程中,政府認為其需要發揮主導作用,但仍需要公民與社會組織的合作。[8]芬蘭教育部、文化部、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國家評估中心聯合社會各利益相關方聽取其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意見,以此制定并實施終身學習政策。有研究指出,學習型城市建設尤其需要城市利益攸關者的共同參與,需要國際組織機構的參與。[9]2018年,艾斯堡有關部門頒布了《艾斯堡當地教育發展計劃2020》﹙《EspooLocalEducationDevelopmentPlan2020》﹚,[10]該政策指出,應通過靈活的學習空間和數字化手段增加公民參與學習的機會,并在學習過程中自我實現。6.可持續終身學習文化可持續的終身學習文化能夠為學習型城市的建設提供有益氛圍。[11]艾斯堡擁有18所圖書館、2所流動圖書館,例如,即刻書屋﹙Jukebox﹚作為流動圖書館,成為市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12]在文體活動方面,艾斯堡具有多個文化中心,例如艾斯堡文化中心、威格塞歐﹙Weegeesello﹚展覽中心等。其中,歐佳納摩﹙Ohjiaamo﹚作為青少年一站式服務中心,可發揮工作商店、校園、課程、俱樂部的作用。同時,艾斯堡還擁有500個室外運動場館場地,這些場地為市民提供體育鍛煉以及課程教學的場所。此外,志愿服務豐富多彩,如志愿者協會、組織和俱樂部主要由居民志愿者組成,主要開展文化活動、進行舞蹈和戲劇表演等。
三、艾斯堡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多元特征”
艾斯堡學習型城市建設基于市民學習、生活以及工作,反映出濃厚的人文情愫,體現出一定的社會、社區治理格局?;诖?,可提煉出艾斯堡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特色。1.全球聯動,進程監控基于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GNLC﹚的全球聯動與進程監控,艾斯堡學習型城市建設積極參與到全球性的學習型城市建設規劃與經驗分享之中。201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學習研究所﹙UIL﹚組建了學習型城市全球網絡﹙GNLC﹚,強調學習型城市建設是一個持續的動態過程。該網絡監控了學習型城市發展過程,以支持和加速全球各城市終身學習的實踐為使命。2013年,在關于建設學習型城市的“北京宣言”中,艾斯堡認為應建設學習型網絡平臺,為學習型城市建設提供網絡技術支撐。2015年,艾斯堡在全球第二屆學習型城市大會上,被授予全球12個學習型城市之一。[13]2016年,艾斯堡舉行第一屆學習節,為學習型城市建設提供了具有標志意義的學習儀式。[14]2017年,艾斯堡成立“艾斯堡學習型城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會成員主要包括城市官員、政治決策者、教育合作伙伴領導者和商業社區社群人員。2.打破時空,多元包容一方面,學習型城市建設需打破時空對于學習者的障礙。如艾斯奧米納﹙IsoOmena﹚服務中心位于大型購物中心之內,提供超過10項日常公共服務,主要包括圖書館、社會教育和衛生醫療以及文化體驗。另一方面,艾斯堡學習型城市建設具有包容性特征。主要表現在俱樂部、“朋友計劃”以及為老年人開發的服務。如面向兒童和低收入家庭的低門檻俱樂部、為失業居民以“朋友計劃”的方式提供免費的文化服務、為老年人提供適當體育健身的體育鍛煉中心。3.創新體驗,趣味樂學艾斯堡注重學習的創新性與體驗性。其中,“我和我的城市”﹙MeandMyCity﹚項目由當地六年級學生組隊,進行創新創業、模擬經濟、公益服務的社會實踐。其項目由當地相關有意愿支持的企業公司聯合開發,可以讓學生們擁有企業員工、社會公民、消費者等多重身份,通過觀察城市運作與商業經營,以體驗式學習的方式建構學生們的社會認知。
四、艾斯堡學習型城市建設的“中國引鑒”
我國學習型城市建設始于20世紀末,全國約有150個城市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艾斯堡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經驗可為我國學習型城市建設提供借鑒與思考。1.學習機會均等,教育包容屬性艾斯堡在推進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型城市過程中,注重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公平。此外,具有不同背景的流動人口,不論種族、膚色、身份以及年齡,均可享受學習型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學習資源,充分體現了學習機會均等、教育包容的特征。在我國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以“學習機會均等、教育包容屬性”為基本原則,[15]突出強調社會治理、社會構建以及社會發展中對學習追求和生命自覺的人文關懷。2.創新學習方法,體驗學習樂趣近年來,艾斯堡相關部門投資并開發諸多非正式的學習活動。例如,創新圖書館服務、博物館教學、創造型文化以及虛擬學習空間等。通過靈活的學習空間和數字化的學習手段,增加了市民參與學習的機會,使其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當下,隨著“互聯網+”的突飛猛進,場館在我國學習型城市的推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開始由展品保存朝著育人的方向轉換。大數據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融合與應用,使得“人文行走”、游學等體驗式學習被大眾廣為接受,逐漸形成了“人人樂學、處處向學”的學習型城市雛形。3.多方參與協調,共享共建共贏艾斯堡市長期重視打造兼顧終身學習和教育投資的學習型城市。建設學習型城市的前提,需要政府、公民以及其他團體組織的共同合作。該市在《艾斯堡發展計劃2020年》中論及了有關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教育原則,強調基于居民、教育組織和企業的創新協調機制,鼓勵各主體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在我國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應以艾斯堡學習型城市建設中的發展規劃為依托,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通過多種機構參與協調,形成全方位合作共贏的局面。[16]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明了我國教育未來發展的主要目標。其中,包括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以及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治理新格局?;诎贡W習型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有益經驗,結合關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我國學習型城市的當下乃至未來建設,將致力于學習機會均等、社會包容發展、創新學習方法、拓展學習渠道以及協調機構參與,以期達到學習型城市建設朝著更加人文、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續的道路發展。
作者:王元 孫玫璐 程豪 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 上一篇: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方法研究
- 下一篇:地方現代公共文化服務路徑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