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背景小城鎮規劃與建設研究
時間:2022-08-11 03:24:29
導語:鄉村振興背景小城鎮規劃與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城鎮是鄉村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也是農村商品流動與交易的樞紐,它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脫貧攻堅戰略的實施使小城鎮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特色小城鎮如雨后竹筍般興起,拉動著一方特色產業的崛起。小城鎮科學規劃與建設的目的是提高小城鎮的綜合功能,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但是,當前的小城鎮規劃與建設存在諸多問題,土地規劃不合理、規劃脫離實際情況、缺少產業支撐和缺少建設融資等,不利于鄉村戰略的實施和“三農”問題的解決。對此,小城鎮建設通過科學規劃、健全配套設施、發展特色產業和科學引進人才等措施,提高小城鎮規劃與建設的實用性和科學性,推動城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關鍵詞:小城鎮;規劃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問題;對策
小城鎮是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中主要的建設對象,它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前沿陣地。小城鎮規劃與建設的目的就是實現農業產業的發展、農村生活環境的改善和農民經濟收入的提高。但是,小城鎮建設不科學因素而導致小城鎮化曇花一現的現象屢出不鮮,對此,在鄉村戰略背景下,對小城鎮規劃與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研究小城鎮化可持續發展很有必要。
1小城鎮規劃與建設中的問題分析
1.1土地規劃不合理
小城鎮規劃與建設存在許多亂象,定位不清晰,沒有結合實際情況,主要表現為:一是模仿出名的小城鎮模式。模仿小城鎮的規劃意味著小城鎮規劃沒有實事求是,沒有挖掘本地資源,導致小城鎮規劃與建設不科學和失去特色。二是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長遠發展。小城鎮規劃謀求短期高回報的經濟效益,注重商業效益,以街區商鋪規劃與建設為主,減少人居生活的娛樂設施與空間,使小城鎮布局雜亂緊湊,導致整個小城鎮規劃不科學,而且還會使土地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而造成大規模的浪費,長此以往,影響小城鎮化持續規劃與建設。
1.2規劃脫離實際情況
規劃是小城鎮建設的必需條件,規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小城鎮的建設與后續發展。小城鎮規劃要結合實際情況,有目的地進行規劃設計才能保證城鎮的繁榮發展,但是在規劃過程中急于求成或者渴望當前的經濟效益而導致出現規劃脫離實際、主觀臆斷的現象,或者規劃設計方案受到領導的干擾而使方案偏離目標,忽視了地方主導產業的建設與經濟發展。小城鎮建設中基礎設施不配套,道路、廣場、綠化、電力、給排水和供暖等設施不完善,致使小城鎮難以保證居民正常的生活工作需求,致使流動人口較少,房屋居住率下降,最終導致小城鎮的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
1.3缺少產業支撐
小城鎮是城鄉連接的紐帶,在這里實現農產品的交易和農村人員的流動,使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在這里實現二次就業和發展特色產業。但是,出現一些不容樂觀的現象,小城鎮的規劃建設或是單純為解決部分居住在地質災害地帶居民的住房安全問題,或是為農村有錢人在政府駐地修建第二住宅,實質是小城鎮建設成為基層政府展現政績的臉面。大部分的小城鎮規劃與建設只是修建了幾十套或者幾百套房子,呈現出房子整齊劃一和數量龐大;但與居民生存相關的特色產業卻沒有納入小城鎮規劃的范疇里,使居民沒地方務工,沒生活來源,在小城鎮“站不住腳”,鎖門回老家,出現房在人不在的現象。這與前些年全國部分城市出現的“鬼城”相似,導致小城鎮難以“活起來”。
1.4缺少建設融資
影響小城鎮建設的首要因素就是資金是否有保障。小城鎮規劃與建設大多數是以易地搬遷、災后重建或者棚戶區改造等國家項目的形式實施的,這樣規劃與建設的目的是減輕地方財政的壓力和搬遷農戶的困難。但是,小城鎮建設面對的農戶較多,可謂是“僧多粥少”,精準扶貧戶和受災農戶由于國家在購房上給予全力補助而爭相購買導致房源不足,其他農戶在房屋購買過程中享受國家財政補貼較少,房屋價格超出農戶承受能力,地方政府無力補貼,致使房屋積壓代售的現象比較嚴重,嚴重影響了小城鎮的持續建設。
2科學的小城鎮規劃與建設分析
2.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小城鎮的規劃與建設必須與農村經濟的發展相結合,必須與縣域經濟的發展布局相協調,尊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和國家的整體發展規劃,確立小城鎮在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地位。小城鎮規劃必須以當地的山水地貌、人文風情作為基礎參考,優化小城鎮的布局、結構和功能,規劃好小城鎮建設的內容和規模,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在小城鎮規劃中體現出田園文化、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等優秀文化的元素,使小城鎮成為有深厚人文底蘊的城鄉結合區。
2.2科學規劃配套設施
小城鎮的規劃與建設不僅是城鎮房屋主體的規劃與建設,更重要的是完善的配套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在小城鎮配套設施的建設上存在著不少問題。規劃道路、綠化、廣場和管道等設施必然會使建設房屋的空間縮小,房屋套數減少,建設成本加大。對此,地方政府部門及其領導要克服困難,按照小城鎮規劃標準實施,盡可能完善配套設施,減少后續帶來的矛盾糾紛和維修拆建成本的增加。按照小城鎮建設的標準規劃出各種生產生活設施,減少農民在教育、醫療、娛樂、垃圾處理、水電供應等生活中產生的麻煩,方便農民的生活生產,有助于增強農民生活的幸福感。
2.3科學培育特色優勢產業
小城鎮規劃與建設的目的是給農民一個全新的生活空間環境,讓他們在新的環境中勤勞致富和過上小康生活。小城鎮規劃與建設要讓農民在這里定居生活,讓農民能夠站得住“腳”就要發展特色配套產業,讓他們在新農村周邊務工掙錢和生活,實現生活有保障。小城鎮規劃與建設中,特色產業的配套必須結合當地市場環境、自然環境、資源環境和農民自身條件,那些凸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設施農業、傳統手工業、農產品加工等非常適合農民從事,而且這些產業在小城鎮能夠吸收大量的剩余勞動力,特別是花卉和溫室大棚蔬菜等產業,既能減輕成本,又能及時將這些農產品通過物流送到城市居民家庭,體現小城鎮發展的優勢,實現城鄉發展的統籌與互補。小城鎮規劃與建設還要帶動村落文化旅游的發展,吃農家飯、參與田地勞動、觀看民俗歌舞、居住農家小院和體驗農家生活在小城鎮完全可以實現,它能夠增加小城鎮農民的收入。小城鎮是鄉村的物流中心,通過小城鎮完成農產品的分揀和集裝,最后輸送到全國各地,使農產品快速商品化。
2.4科學引進和培育勞動技能人才
小城鎮規劃與建設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物質建設就是具有現代化、工業化氣息的可視性事物的建設,而精神方面的建設就是引進有文化、有技能的人才和提高城鎮居民的文化、技能水平。對于小城鎮在精神軟實力方面的建設,一是加大農村職業技能的培訓,如種植技術、養殖技術、手工技術、電商知識和服務技能等的培訓,提高農民的生存技能;二是加強對農民文化知識的教育,例如營銷方面的知識、服務方面的知識、寫作與表達方面的知識、生活數學方面的知識等,這些文化知識在農民生活中凸顯了實用性,體現了培訓與教育的實際意義。
3結語
小城鎮規劃與建設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經濟社會實現快速發展的必然要求。小城鎮的規劃與建設要立足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立足于人文和自然資源的優勢,才能體現小城鎮規劃與建設的價值,否則小城鎮規劃與建設便是“無木之本、無水之源”。因此,小城鎮規劃與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在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同作用下完成這個建設任務。
參考文獻:
[1]史旭敏,管京.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小城鎮發展研究:以山西省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8(11):24-26.
[2]齊立博.鄉村振興戰略下小城鎮的“惑”與“道”:江蘇省的實踐與思考[J].小城鎮建設,2019(1):16-18.
作者:何清 單位:甘肅省渭源縣國土空間規劃中心
- 上一篇:醫院管理制度下黨支部政治核心的作用
- 下一篇:老年人憲法權益保障發展完善舉措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