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智能電網發展芻議
時間:2022-07-25 03:01:42
導語:當前智能電網發展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智能電網的先進性
現有電網智能化程度、協調控制能力不高,系統自愈及自恢復能力完全依賴于物理冗余,電源的接入與退出、電能量的傳輸等都缺乏較好的靈活性,對用戶的服務形式比較簡單。與現有電網相比,智能電網具備信息流、電力流和業務流高度融合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具有堅強的技術支撐體系和基礎建設體系,能夠支持多種電源方式的接入,能夠抵御大的干擾、故障和攻擊,滿足電網堅強這一基本要求。(2)得益于電網技術、傳感技術、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的有機融合,可及時獲取電網的全景信息,實現故障預警、故障隔離以及自我恢復,從而避免大面積停電事故的發生。(3)直流輸電、特高壓技術、網廠協調、配電自動化、智能調度、電動汽車、微電網、電力儲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電網運行控制更加有效、靈活、經濟。(4)通過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管理技術的綜合應用,實現電網信息的高度共享、集成,將極大程度的提高電網的運行水平和管理水平。(5)建立與電力用戶的雙向互動服務模式,更好的服務于電力用戶。
2智能電網對我國電網發展的重要意義
智能電網是電網發展的必然方向,我國建設智能電網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明顯提升
智能電網建成后,我國將形成“強交、強直”的特高壓輸電網絡,電力承載能力顯著加強,實現大水電、大煤電、大核電、大規??稍偕茉吹目鐓^域、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高效率輸送,構造出結構堅強的國家電網,區域間電力交換能力明顯提升。
2.2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顯著提高
智能電網建成后,電網的安全穩定性和供電可靠性將大幅提升,能夠有效避免大范圍連鎖故障的發生,電網各級防線之間緊密協調,具備抵御突發性事件和嚴重故障的能力,減少停電損失,顯著提高供電可靠性。
2.3對清潔能源的運行控制能力將顯著提
升結合大容量儲能技術的推廣應用,智能電網具備常規機組快速調節、低電壓穿越有功無功控制以及風電機組功率預測和動態建模等控制機制,將極大程度的促進清潔、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2.4實現電網調度高度智能化
實現電網調度在線預警、分析和決策,全面建成橫向集成、縱向貫通的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
2.5滿足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需要
為滿足電動汽車等新型電力用戶的服務要求,實現電動汽車與電網的有效互動,將形成完善的電動汽車充放電配套基礎設施網。
2.6電網資產利用效率顯著提高
通過智能電網調度和需求側管理,可實現電網設施全壽命周期管理,電網資產利用率大幅提升。
2.7為用戶提供優質的電力服務
通過智能用電互動平臺,實現電力用戶與電網之間的便捷互動,完善需求側管理,為電力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3智能電網在我國的實現方式
智能電網建設是一項高度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我國的實現方式包括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通信這七項基本方式。
3.1智能發電
智能發電主要涉及常規能源、清潔能源和大容量儲能應用等技術領域。(1)在常規能源方面,智能電網的研究領域主要涉及:大型能源基地機組群接入電網的協調控制系統及設備,常規電源網廠協調關鍵技術研究應用,機組和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水電、火電、核電機組優化控制系統等。(2)在清潔能源方面,智能電網的研究領域主要涉及:大規??稍偕茉唇尤腚娋W安全穩定控制系統研發,光伏電站、風電廠的仿真建模、并網運行控制和功率預測等先進技術的研究,可再生能源功率預測系統研發應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站綜合控制及可靠性評估系統及風光儲互補發電及接入系統研發等。(3)在儲能應用方面,智能電網需結合各種儲能技術的特點,研制大容量儲能設備,尤其是要在化學電池儲能裝置以及抽水蓄能電站的智能調度運行控制系統等方面實現突破。
3.2智能變電
智能變電主要是指智能化變電站的推廣應用,當前電網公司在智能變電站的研究和應用已積累了一部分經驗,需繼續摸索,不斷推進智能化變電站的實施應用。
3.3智能配電
智能配電的發展目標是充分利用現代管理理念,采用先進的計算機、電力電子、數字控制,通信、信息和傳感器等技術,實現配電網“電子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融合,使配電網可靠性、運行效率、供電質量和主要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4智能用電
構建智能用電服務體系,實現營銷管理的現代化運行和營銷業務的智能化應用;全面開展雙向互動用電服務,實現電網與用戶的雙向互動,提升用戶服務質量,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推動智能用電領域技術創新,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動終端用戶用能模式的轉變,提升用電效率,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3.5智能調度
智能調度是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環節緊密聯系,主要涉及如下技術領域。(1)電網運行數據的精確測量與網絡傳輸技術領域。包括廣域測量技術、調度專用數據網絡相關技術。(2)電網運行監視全景化與可視化技術領域。指能夠從時間、空間、業務等多維度,實現調度生產全景監視、智能告警、電網運行數據、分析結果的全面整合、共享和多角度可視化展示的相關技術。(3)在線安全穩定分析評估與輔助決策技術領域。(4)調度決策技術領域。(5)運行控制自動化技術領域。(6)網廠協調技術領域。
3.6通信信息
面向智能電網的通信網絡應是結構合理、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經濟高興、覆蓋面全、具有時間同步和業務感知能力的下一代大容量、以光纖傳輸和光纖接入為主的高速通信網絡。主要表現為:支撐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骨干傳輸網結構優化、規模提升;支撐智能配用電,中低壓通信接入網延伸到戶、服務拓展;支撐企業信息化,通信網帶寬提升、垂直通貫;支撐通信資源優化配置,通信網絡管理平臺標準統一、功能提升。
4結語
為了落實國家能源戰略部署,推動低碳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建設安全水平高、適應能力強、配置效率高、互動性能好、綜合效益優的堅強智能電網的重大舉措,智能電網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智能電網的建設是一項高度復雜的系統工程,國家電網公司的每名員工,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智能電網相關知識,以保障智能電網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本文作者:尚春山張霞工作單位:朔州供電公司
- 上一篇:略論礦區電網負荷管理
- 下一篇:淺議自動跟蹤補償對電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