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普法宣傳要點分析

時間:2022-07-05 03:27:49

導語:社區普法宣傳要點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普法宣傳要點分析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流動人口的劇增,我國許多城市都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社區。伴隨著社區功能的逐步完善,社區逐漸成為了許多人的共同家園,它是由城鄉分離到城鄉融合的必由途徑,是在城市改造和農村變革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個居民生活空間,它包括一條街道,一個居民委員會管轄的范圍,開發商開發的小區等等。社區歸根結底是居民生活空間,它是由具有一定數量與質量的人口組成的社會組織和地域,是人們活動的場所,以居住聚集為主要形態。它包括社區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聯系、情感關懷和精神寄托,是城市最基層、最具體、最具實際意義的基層空間。它的類型包括傳統街坊社區、城市開發商的小區、混合式綜合小區、城市變遷中自主形成的移民區、貧民窟、“三不管”社區等。不論哪種社區,都包含有一定數量的農民工、下崗職業、老齡人、婦女兒童。因此具有多樣性、開放性、網絡性、復雜性和社會性等諸多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受到社會不正風氣的影響,許多社區鄰里之間非常冷淡,人與人之間普遍存在隔閡,缺乏友好互助,缺乏基本信任,社會關系復雜。這也是城市病在社區的一種表現。不但如此,社區出現了許多嚴峻的社會問題,違法現象屢禁不止。

二、社區的違法特點

社區的違法現象屢禁不止,具體包括亂搭亂建、聚眾賭博、尋釁滋事、、吸毒販毒、外來人口進小區開展專家免費義診、名醫洗腦、免費贈品、免費旅游、宣傳投資理財項目、婚姻騙錢、殺人、強奸、偷盜、制造假冒偽劣產品、販賣黃色光碟、傳銷、拐賣婦女兒童等等。在一些商業社區,由于存在商業利益,違法行為更是普遍存在。比如,把出租房子作為非法加工廠,把出租房子作為窩藏犯罪分子的地點;有些社區還廣泛開設歌舞廳、影劇院、茶樓、酒吧等等,這些人流密集的地方往往都是、賭博等違法犯罪行為的高發區域。這些現象違反我國現行法律,給社區管理和居民生活造成某種危害。根據走訪調查,先對社區違法行為的特點進行分析,以便于采取有效措施,達到對癥下藥的目的。一般來說,社區違法的特點包括:第一,財產犯罪是社區違法的首要目標。專家免費義診、名醫洗腦、免費贈品、免費旅游、宣傳投資理財項目、婚姻騙錢、偷盜、制造假冒偽劣產品、販賣黃色光碟、傳銷、拐賣婦女兒童這些丑惡現象的根本目的就是圖財。有些人缺乏勞動技能,有些人渴望不勞而獲,有些人眼紅別人的幸福生活……于是希望通過坑蒙拐騙等非法手段,來侵占社區他人的錢財。第二,帶有暴力性的違法現象普遍存在。社區違法行為中,家暴、入室偷盜和搶劫、強奸等等,都帶有嚴重的暴力傾向。這種暴力方式,給社區人們的生活造成嚴重的隱患,給社區人們的心理和肉體上造成嚴重的傷害。在許多社區,一聽說入室偷盜,都感到非常不安。第三,外來人口是違法現象的主要人群。不管違法手段和違法方式如何變化,在許多混合社區,社區外來人口違法的比例很高,其中包括農民工。在我國城市化的進展中,農民工和其他弱勢群體,始終處于城市進展的底層,很難享受到城市居民應有的權益。他們的文化水平低,生存技能有限,在融入城市社區的同時,難免會發生一些違法的現象,比如偷盜,強奸,搶劫等違法行為。第四,社區違法的行為具有很大的隱蔽性。由于社區鄰里之間缺乏有限溝通,人們對周圍的違法行為采取放之任之的態度,導致社區違法的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糾正。最典型的就是傳銷。在天津和合肥等一些城市社區,普遍存在傳銷行為。他們具有很強的隱蔽性。第五,共同犯罪是社區違法的重要性質,包括出現黑社會性質的有組織犯罪。這主要表現在一些商業氛圍濃郁的社區。在深圳關外的一些社區,黑社會性質的有組織違法犯罪行為比比皆是,包括黑診所、黑發廊、地下錢莊、賭博網站和詐騙網站等等。這種違法行為具有黑社會的團伙性質,使得社區居民大多敢怒不敢言。2019•6(上)第六,社區違法犯罪行為不斷,尤其是貧民窟和商業性社區,刑事案件大幅增長。從違法活動的嚴重性來說,社區違法行為上升至刑事案件的,多半表現為財產性犯罪、暴力性犯罪和性犯罪。而且,由于缺乏管教,社區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行為大幅度上升。

三、依法治國背景下社區存在違法行為的原因

在分析了社區違法的行為特點后,下面總結社區存在違法行為的原因。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宏觀因素。我國經濟從供給制改革以來,經濟下行很厲害,出現了貧富不均,失業下崗,民工返鄉,許多城市發展嚴重滯后等諸多現象。伴隨而來的,是社會風氣的持續惡化,人與人之間的緊張和冷漠日趨嚴重。另一方面是微觀因素。包括社區制度性缺陷,缺乏有力組織來管理社區;社區管理人員的方式過于死板,往往激發社區矛盾;社區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功能沒有得到發揮,基礎設施不配套,服務功能差,便民服務不夠,小區安全管理落后,防范能力比較弱;社區警力配置、協調、機構設置等缺乏規范標準。不管是宏觀因素還是微觀因素,人們對金錢的追逐和道德信仰的喪失,是社區違法行為的最根本因素。

四、依法治國背景下社區普法宣傳的具體措施

加強社區管理,我們要建立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就是社區人員和非社區人員的行為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允許范圍內。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人們在管理社區事務,要體現社區人們的意志,制止一些違法行為,包括危害社區公共安全的違法,破壞社區穩定團結的違法,侵犯人身權利的違法,侵犯財產的違法,等等??梢圆扇〉恼叽胧┌ǎ瑥脑搭^上遏制違法行為的發生,開展普法、學法、懂法、用法教育,加強社區建設,構建和諧、文明的現代化社區,建立社區違法預防和控制體系,關注社區弱勢群體,投放資料,加強宣傳工作,加強社區管理人員的教育,提高其專業能力,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第一,開展普法、學法、懂法、用法教育。“在全民中普及法律是一項艱巨而長遠的工作,社區的普法工作尤為艱巨。社區里居住著一些復雜的居民群體,有退休在家、頤養天年的老人;有整天為生計奔波的下崗職工;還有周旋在8小時內外的公務員、上班族;更有一批自己當老板、早出晚歸的生意人??傊信嫌?、形形色色的人群點綴著社區這個人生的大舞臺。為了營造社區鳥語花香、一片太平的氛圍,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在社區居民中開展順應時事、符合潮流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边@部分的工作重點主要體現三個階層:農民工、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群體。農民工的法律意識淡薄,一方面在自身權益遭到侵犯的同時,會采取暴力行為給予報復,導致違法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羨慕社區其他富足人群的生活,常常采取非法手段,典型的行為就是偷盜。青少年在社區學習、生活時,往往受到其他閑散青少年、流動青少年和問題家庭青少年等群體影響,發生違法行為。對上述兩種人群,要開展普法、學法、懂法、用法教育,既要維護他們合法權益,又要預防他們違法犯罪。社區對中老年人的教育,主要是預防他們被詐騙。采取的措施包括不要輕易地相信陌生人推銷“藥品”“保健品”等;不要相信“天上能掉餡餅”,遇到陌生人搭訕一定要提高警惕;遇到詐騙時應立即報警;不參加所謂公司提供的講座、免費旅游、免費茶話會,防止受其蒙蔽;有病要去醫院看,買藥要到正規的藥店,不要去黑診所??傊覀円L期開展普法、學法、懂法、用法教育,進一步增強社區群眾財產安全防范常識,切實提高社區群眾自我保護意識,形成懂法、守法、用法的濃濃氛圍,這才是加強社區管理的最根本的基石?!艾F在基層群眾的訴求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尖銳了,他們對法律知識的渴望也隨之大大增強,如果缺乏法律專業知識、技能和實務經驗,普法宣傳工作者既不可能很好地回答群眾提出的法律疑問,給他們一個準確的法律說法,更不可能給他們提供一個有效的解決途徑,真正化解他們的難題或訴求?!钡诙訌娚鐓^建設,構建和諧、文明的現代化社區。社區建設包括兩方面,硬件和軟件。首先談談硬件建設。我們應該加強社區警力和保安隊伍,打擊違法行為,減少犯罪發生率,保障社區居民安居樂業。同時以大數據和信息化為武器,依托發達的互聯網,在社區出入口、停車場、交通要道等地方安裝監控設備,形成網絡監控全覆蓋。保證社區人員的活動都納于有效的監管范圍內,極力減少違法犯罪行為。再談談加強軟件建設。軟件建設包括建設黨組織,調整街道、居委會、社區組織機構,加強黨建工作,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和登記工作。最重要一點就是,邀請社區居民代表,成立或籌辦社區管理委員會,發揮社區居民的主動性。這是因為社區的穩定、和諧關系到每一個居民的切身利益,讓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的管理,提高廣大社區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創建文明社區,加強文化建設。第三,建立社區違法預防和控制體系。針對社區居民,我們要建立社區違法預防和控制體系??梢匝埿睦韺W專業人才,經常來社區舉辦心理輔導,開展社區違法矯正活動;可以以法制宣傳月和“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為契機,聘請司法工作者、法律服務志愿者來社區開展現場法律咨詢活動,免費為居民解答有關法律問題,并根據需要提供法律服務;可以聘請專業人才單位社區法律顧問,開展法律免費資訊站點,積極為社區群眾提供法律幫助,解決法律疑惑和困難;要定期和公安機關舉辦互動活動,比如配合公安機關打擊社區內的違法行為,清查和登記社區有犯罪前科的社區居民,從源頭上采取措施,預防違法行為的發生。“我國是一個法制國家,但是由于各種社會不安定因素的影響,每一位公民均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權利侵害,這與僅僅充實自我素質是遠遠不夠的,更應當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權益?!钡谒模P注社區弱勢群體。對社區弱勢群體,包括農民工、有犯罪前科的社區居民等,我們要組織人員,經常上門串訪,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生活情況。遇到有困難的,我們盡量給予幫助?!袄梅ㄖ普n堂、法律咨詢、現身說法等方式,對社區老年人、下崗職工、殘疾人群體,開展以依法維權為重點的法制宣傳教育,不斷提高這些群體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币ぐl居民學法、守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進一步提高居民的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要建立完整的規章制度和控制體系,并以文件的方式固定下來;要積極走訪,把各類違法犯罪現象控制在最小程度,把各種矛盾糾紛控制在最小范圍,為社區發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把建立預防和控制體系作為加強基層法制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做到統一組織,分級實施,明確責任分工,層層負責落實。此外,要弘揚敬重老人的傳統美德。針對部分社區人員打罵老人、不贍養老人等行為,我們要加大宣傳敬重老人、贍養老人、樹立家庭美德、弘揚社會正氣的教育力度,在社區形成贍養老人是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虐待老人是違法行為的輿論氛圍。對外來務工人員及流動人口,我們要分發宣傳資料,經常性地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幫助他們做好計劃生育、婦女體檢等工作,督促他們規范自己的行為,切實對家庭、子女和社會負責,不要去違法犯法。第五,投放普法資料,加強宣傳工作?!胺e極開展‘法律進社區’,不斷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力度,培育居民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素質,推進社區依法管理,提升社區法治化管理水平,對建設和諧社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蓖七M依法治區,我們要組織力量向社區居民發放法治宣傳資料及法律服務聯系卡,讓法治春風吹遍社區的每個角落。包括投放《食品藥品安全法》《社會保險法》《老年人安全防范手冊》《七五普法讀本》《禁毒法》《反間諜法》《法律援助指南》《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婦女、兒童保健手冊》等方面的法律書籍,并以發放宣傳手冊、懸掛宣傳標語、設置咨詢臺、彩色展板展示等多種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形式進行了宣傳,吸引了社區居民主動前來觀看和咨詢。在咨詢和宣傳中,我們向他們普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熱點”“難點”等違法問題。不斷增強轄區居民的法制意識,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同時,要組織力量,利用互聯網開始宣傳工作,包括微信公眾號、微信、微視頻、社區自媒體、抖音、快手等媒體,組織社區人員參加了普法培訓學習,尤其是青少年和民工,加深了他們對相關法律法規的認識和理解,增強了他們的法制觀念和依法維權的能力,讓他們明白,在遇到困難和糾紛時,一定用法律來解決,這將在無形中促進了社區和諧穩定。第六,加強社區管理人員的教育,提高其專業能力。社區管理人員,直接面對社區居民服務,涉及到居民群眾的利益和感情。我們要經常培訓社區管理人員,督促他們學習政策法規、生活常識、修身養性、健康保健、時事政治、百姓關心等知識和內容,其目的是為了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更好地滿足社區居民不斷增長的新要求;要開展社區便民服務措施,弘揚社會正能量,比如為老年人提供福利,為孩子和婦女提供福利,還提供電話預約,為行動不便、殘疾等原因不能到社區辦事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門服務,這些活動的開展,都是社區便民服務的新措施,目的就是讓社區居民方便、滿意;在經濟條件許可的范圍,社區可以開展社會救助,幫助社區孤兒和貧困孩子,開展學雷鋒、做好事以及其他公益活動,弘揚社會的正能量。圍繞構建良好的社會關系,如鄰里、家庭及社區其他方面的關系,社區要組織力量化解社區居民之間的矛盾,融洽鄰居之間的關系,形成樂于助人、團結友愛的新型社區文化氛圍;開展爭先創優活動,開展“服務明星”評選活動,讓社區管理人員一起比學習,比奉獻,比效率,比業績。要讓他們得到社區居民的認可,得到了社區居民的好評。有條件的社區,可以通過社區居民隨機測評、工作人員互評、領導點評三種方式,評選產生社區服務明星,讓社區居民看到,社區管理層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作出了很多努力和改變,這無形中化解社區管理人員和社區居民的隔閡,努力提高為社區居民辦事的效率。

五、結語

依法治國背景下,社區普法宣傳要靠你、靠我、靠大家,我們要以社區居民為主體,圍繞“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要求,探索具有社區特點、適合社區居民需要的形式,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效果,增強社區公民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特別要加強對社區閑散人員和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從源頭上遏制違法行為的發生,開展普法、學法、懂法、用法教育,加強社區建設,構建和諧、文明的現代化社區,建立社區違法預防和控制體系,關注社區弱勢群體,投放普法資料,加強宣傳工作,加強社區管理人員的教育,提高其專業能力,開展爭先創優活動。通過這一系列措施,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文明素質和法律素質,為創造文明、現代、和睦的社區營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蘇麗雯.構筑社區普法新平臺,營造依法治理新理念[J].人民調解,2005(2):13-15.

[2]張梁.普法宣傳入社區更要入民心[N].人民公安報,2013-12-05(3).

[3]曹沐霖.把法律帶回家——參加社區普法活動有感[J].法制與社會,2016(9):190.

[4]天津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加強普法依法治理,促進社區基層民主法治建設[J].中國司法,2006(6):72.

[5]于吶洋.“法律進社區”促進和諧社區建設[N].法制日報,2012-07-02.

作者:周澤林 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