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對策

時間:2022-06-23 11:29:17

導語:城鄉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鄉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對策

摘要:社會的發展帶動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鄉村日漸荒蕪并凋零,給城鄉規劃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比較嚴峻的形勢,因此,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城鄉規劃建設進行探究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文主要圍繞,城市和鄉村規劃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討論,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了城市和鄉村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城鄉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對策;探討

中國從2008年1月1日起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法》,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該法律于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作出修改,制定該法律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集約高效合理利用城鄉土地,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边@是進行城鄉規劃建設的初衷和必須遵循的宗旨。

1城鄉規劃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1)城鄉規劃建設的體制不夠完善。城鄉規劃建設體制完善與否,深刻地影響著城鄉規劃建設的協調穩定發展,因此,進一步建立健全城鄉規劃建設體制至關重要。而縱觀中國城鄉規劃的體制建設,在多年發展的錘煉下,仍舊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著城鄉規劃建設的發展進程。

(2)城鄉規劃建設發展呈現不平衡狀態。在對城鄉進行規劃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各級政府比較注重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的調整、投資環境的改善等,而忽略了對鄉村的建設力度,這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城鄉之間在規劃建設、經濟水平和產業結構上呈現嚴重失衡狀態,使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呈現逐步擴大的趨勢。

(3)城鄉規劃科學性、合理性較差。國內的很多城市,為了追尋短期利益,丟棄了對城鄉建設的長遠規劃,導致城鄉的空間布局呈現不協調的狀態,極度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

(4)城鄉規劃前瞻性不足。近年來,交通擁堵問題成為各大城市交通規劃部門最為頭疼的問題,城市交通呈現這一狀態的原因,一是汽車產業迅速發展帶來的衍生效應;二是城鄉規劃前瞻性不足。城市道路的數量和寬度遠遠沒有滿足私家車數量快速增長的需要,導致出行難問題日益凸顯,難以保障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質量。

(5)城鄉規劃建設對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意識不足。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時代的更迭并未湮沒文化的傳承,有大量歷史文化遺跡流傳至今,帶著歷史的韻味在當下的社會熠熠生輝。但是中國城鄉規劃建設中,對于這些珍貴的歷史遺跡的保護意識嚴重不足,為了追求當下的利益,不惜對其進行破壞和拆除,這對于有關領域對歷史文化的研究是十分不利的。

(6)農村規劃以及編制質量參差不齊。通過相應的調查分析發現,我國目前農村的具體規劃以及建設過程中存在眾多的問題,其中農村的具體規劃以及編制的質量層次不齊。規劃的方式以及實施的形式都過于陳舊,沒有很好的對村莊的整體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導致其規劃嚴重落后于農村的實際發展需求。

(7)農村基礎類設施不健全。在農村的建設規劃中還存在基礎設施落后、不健全的現象,從農村目前整體的基礎設施配置的形勢來看,其缺乏相應的科學指導,在建設的過程中可以明顯的看出,無論是對房屋的具體排序上,還是道路的建設上,都充滿著隨意性,缺乏公共類村民的活動場所。

(8)農村整體生態環境差。農村的生態環境差,也是導致無法實現農村良好建設規劃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一些人們進行生產以及生活的污水和垃圾隨意的進行拍排放,而且得不到全面及時的處理,任由這種現象的產生,從而造成了對居民水源、環境、農田的嚴重污染,進而破壞了農村生態系統的平衡。

2城鄉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加大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城鄉規劃建設的有關法律依據是《城鄉規劃法》,為了保障城鄉規劃建設的有序進行,有必要通過多種形式、多個渠道,全面地、綜合地加大對《城鄉規劃法》的宣傳力度。另外,與城鄉規劃建設有關的制度、宅基地審批程序、申請條件和報批程序等,也要作為向居民宣傳的重要內容,這樣做到的目的是使居民充分了解城鄉規劃建設的相關程序和規整制度,確保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進行積極的配合,共同為城鄉規劃建設的良好有序開展貢獻力量。

(2)建設并完善城鄉規劃建設體系。城鄉規劃建設體系的完善,有賴于與城鄉發展有關的城鄉之間、局部與全局之間、近期與遠期之間、發展與保護之間的利益關系的統籌兼顧,這是保障城鄉規劃建設工作穩步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另外,城鄉規劃建設中,“以人為本”一定要被當做核心理念予以執行,站在更加利于人們生活居住的角度來進行有關規劃建設。同時,也要引導更多的有關人員參與到整個規劃建設中來,以增強城鄉規劃建設的凝聚力,在更高標準和更高要求上達到城鄉規劃建設良好發展的目的。

(3)創建可持續的城市交通系統。綠色交通系統的生成是可持續城市交通系統的戰略總目標,也就是在滿足城市基本機動性的基礎上,保障城市經濟文化發展方面達到更安全、更高效、更經濟、更公平、更低碳、更少污染的目的。具體地來說,城鄉規劃建設中對于持續交通系統的構建,要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理念,充分滿足居民的生活生產需要,符合城市持續穩定發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走低碳生態城市建設之路,強化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打造一體化的公共交通體系,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徹底地貫徹到城市規劃的各個細節當中,創建可持續的城市交通系統。

(4)對城鄉規劃建設的功能分區進行強化。傳統的城市規劃當中,強調從地理上完成城市功能區的劃分,導致的最直接后果是居住區、商業區和工業區、辦公區變成了交通擁堵、生態惡化和城市蔓延的源頭,這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對城鄉進行規劃建設過程中,應該注重新型的城市規劃思路的運用,在功能分區上實現“一體化”規劃,即打造具有結構特色的生活-生產-休閑為一體的功能分區新理念,這樣既有效避免了交通擁堵的發生,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的產生,非常有利于城鄉規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5)制訂全局性的城鄉發展規劃方案。為了有效的對我國的目前的城鄉規劃以及具體的建設情況進行改善,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其中最根本的方法是國家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制定對城鄉管理的統籌發展建設及規劃的措施,以鄉村實際發展需求為主要的依據,根據地區經濟資源的實際情況,最大程度的提高地區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尊重大自然的發展規律、以及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規律,從而保障經濟、人口、社會、資源之間的持續發展。

(6)引導資金,加大對農村的建設。在根據地區經濟資源的實際情況,最大程度的提高地區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尊重大自然、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規律,實現持續發展的同時還需要做到一點,那就是加大農村建設資金的引入,要站在一個全局的角度去分析和進行農村的建設和規劃。提升農村建設宏觀決策的整體水平。

(7)提升農民整體參與城鄉規劃的水平。加大對城鄉的具體規劃以及建設的力度,需要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通過相應的調查分析發現,城鄉規劃以及建設工作難以順利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農民的積極配合和參與,因此就需要啊提高要農民參與規劃的水平,對村民自主性和參與積極性進行充分的調動。

(8)制定長遠、科學的農村規劃及建設方案。而城鄉建設工作不能只是紙上談兵,還需要制定長遠、科學的農村規劃及建設方案。通過制定長遠的農村規劃建設方案,對城鄉建筑以及具體建設的制表進行科學全面的界定,而在具體的規劃上需要做到量力而行,嚴禁盲目攀比現象的發生。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就目前我國的城鄉規劃建設來看,其處于一個比較關鍵的發展階段,而城鄉規劃建設的內容保羅萬象,包括龐大的編制、審批和實施過程,因此,有很多問題需要規避。這就要求有關部門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城鄉規劃建設的穩定協調發展,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作者:陳相權 單位:福建長泰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參考文獻:

[1]龔曉義.城鄉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0):31.

[2]徐文輝.開展城鄉統籌中國綠道規劃建設的建議及其對策研究[J].中國園林,2012,28(6):12-15.

[3]蔡慧敏.《城鄉規劃法》背景下的城鄉發展規劃一體化[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