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不協調分析

時間:2022-03-27 09:34:24

導語: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不協調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不協調分析

[摘要]城市規劃是在城市規劃發展,在時間以及空間上對城市整體作出規劃,是國家相關政府單位對社會經濟統籌把控的一種策略。由于城市規劃建設體系以及目標功能的區別,政府在制定規劃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忽視環境規劃的情況,造成環境規劃在城市建設中不斷遭到破壞,進而造成環境問題加劇,城市生態失衡,導致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不斷突出的現象。本文就現代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不協調的情況分析造成此現象的原因,進一步討論解決的策略,為打造和諧社會,實現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城市規劃;統籌把控;環境規劃;建設體系;可持續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規劃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的城市建設在規劃過程中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進而造成城市規劃過程中的進度緩慢,并且出現沖突等情況。要實現城市規劃進程的順利開展,必須要協調好各規劃系統之間的平衡,尤其要注重環境規劃與城市規劃的協調,本文從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的運作體質、編制、內容等各方面展開討論,分析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之間不協調的原因。

1規劃體系有所不同,缺乏空間規劃的設想

我國的現代城市規劃進展過程中,想對于國外的規劃模式,在統籌上缺乏空間規劃,綜合規劃城市的社會、環境與經濟和方面的協調發展。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在規劃體系中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在規劃體系中均有各自的法規模式以及行政規劃實施體系,在規劃的依據、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的各自特征、規劃的不同范圍以及技術手段等方面存在極大的不同,結果在無法協調規劃的空間規劃的背景下,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很難達成統一,繼而導致在城市規劃的進展中,環境規劃由于規劃模式的不完善,缺乏相關的強制性指導措施,實施的難度一直相對較大,從而造成在地區城市規劃經濟發展的時候造成地區生態及自然資源的破壞,進而導致該地區環境的破壞,造成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不協調。

2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在編制體系中存在差別

2.1城市規劃和環境規劃的側重點及目的不同。城市規劃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城市各類空間資源,統籌城市各項規劃,不斷促進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但在規劃過程中,城市規劃注重的是達成社會與經濟不斷發展而進行的規劃過程,但城市規劃的結果僅僅是一種預示。環境規劃主要側重于生態環境以及自然資源的協調發展,進而規范人類的自身活動,達成人與自然的和諧,反之再通過人自身對自然環境的不斷規劃從而達到對環境的保護,使得環境規劃與城市規劃達成統籌協調發展。2.2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的規劃功能與內容有所不同。環境規劃主要側重于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和諧,保障環境的持續協調,以最小的污染源節約社會資源與成本,降低投資成本,達到最大的環境利益,真正實現環境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統籌協調,減輕污染,保護生態。2.3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的編制主導部門存在一些不同。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在編制過程中均缺乏規劃有效的編制程序及在銜接上存在一些相似之處,均要經過編寫、審批等各階段都需要極大的思考,規劃方案的審批均要進行一系列的研究,并且對于不同的細節均要制定幾個不同的規劃方案,對于規劃方案進行逐一篩選。然而,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的編制主導部門有很大的不同,城市規劃是規劃行政部門,環境規劃則是由環保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在現有的機構設置下,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均在各自的行政體系中各負其責,但是由于各部門之間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往往會造成體系內部部門之間工作安排上面的沖突。

3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極大的不協調

我國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借鑒了國內外很多有利的方法和理論依據,并在不斷地實踐及學習吸收過程中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編制程序相對也較成熟,并且在各方面制度的制定方面也都有相對完善的標準,均有相關的法律依據。然而環境規劃在最終進行過程中還是暴露了很多不足。城市規劃在運作過程中是由行政部門進行運作,環境規劃是由環保行政部門進行運作。環境規劃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存在著一些體系缺陷,從而導致環境規劃受到一定的影響,也不利于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使得環境體系失衡。

4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在技術細節上存在著不同

環境規劃中生態建設致力于人員發展與社會生態的和諧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口預測的科學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方案的合理性。我國目前的城市規劃在不同的方面存在不同,不同的規劃往往不同時開展,一個規劃做完以后再去規劃下一個規劃,這樣往往會造成不同規劃的不一致。

5結束語

城市規劃是主要適應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從而對城市發展的方向及其規模進行統籌安排,高效利用城市資源,協調城市功能及各項建筑布局。環境規劃是把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統籌安排,按照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不斷實現人的主觀能動性,完善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符合社會生態的健康發展,科學合理地安排規劃。在保證環境生態積極穩定和諧的基礎上統籌城市規劃,努力實現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的協調統一。

參考文獻

[1]王如松.高效,和諧:城市生態學調控原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吳良鋪.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3]耿海清.我國的空間規劃體系及其對開展規劃環評的啟示[J].世界環境,2010,2(2):79-80.

[4]徐東.關于中國現行規劃體系的思考[J].經濟問題探索,2008,10(10):181-185.

[5]陳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N].重慶建筑大學學報,1998(2).

[6]吳良鋪.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56.

[7]牛紅義,張寶春,江東鵬.我國環境規劃思想體系初探[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01(2).

[8]廖芷君.環境規劃與城市規劃的協調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

作者:侯亮 單位:棗莊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