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探析

時間:2022-02-10 10:43:00

導語:高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探析

[摘要]校園安全是國家安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門,而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則是校園安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高校校園存在學校對安全文化建設工作重視度不夠、安全觀和防范安全問題的能力不足、安全文化教育較為缺失、安全文化建設保障不足等問題。強調要突出高校校園安全文化的內涵和作用,呼吁學校要通過重視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提高大學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加強大學生安全文化教育、強化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保障等途徑加強和改進大學校園安全文化建設。

[關鍵詞]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安全文化;新時代

在報告中明確指出:統籌推進各項安全工作,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全黨全國人民國家安全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1]。校園安全是國家安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則是校園安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高校校園安全文化的內涵和作用

(一)高校校園安全文化的內涵。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是人類發展的永恒主題。群體安全文化是單位和個人中的一系列安全素養和關切度的集和,具有時代性和地域性的差異。校園安全文化是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為預防在教育教學、學術研究、校園生活等方面出現意外事故而建立起來的一種特殊文化,目的是為了確保師生員工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以及國家財產安全[2],確定學校的安全管理方向,有效地提高師生的安全素養,也為各個高校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根本保障。(二)高校校園安全文化的作用。高校校園安全文化有維護環境、自我防護、自我約束、協調聯動等功能,其目的是創建一個安全、和諧、有序的校園環境,強化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避免重特大事故發生,使校園安全基礎更加穩固。1.維護環境功能。環境影響力和教育感召力是高校校園安全文化的關注重點,師生的身心需求和其他因素能促進人文精神的產生和傳播。將安全文化概念融入到師生的行為意識里,會使他們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加強安全素養,提高防范和應對技能。2.自我防護功能。師生在校園安全文化的影響下,能不斷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態度,提高安全防護行為,形成安全的自覺性和警覺的意識性,自主防護自身財產和公共財產的安全性。3.自我約束功能。安全文化和安全意識是相輔相成的,安全意識主導安全行為。信念和價值觀決定責任和使命感的形成,使人主動地維護安全,形成“我要安全”的意識形態。校園安全文化融合了教育和人生的價值,引導和規范師生的行為。4.協調聯動功能。安全制度、觀念、氛圍及行為不斷深入師生內心,產生集體效應,在有形或無形之中規范和協調人的行為。大學校園安全文化形成覆蓋整個校園網的知識結構體系,使師生在各個方面都得到協調發展。安全文化還能有效地協調同學、教師間的安全交流行為,促成安全體系更加統一化,杜絕事故的發生。

二、高校校園安全文化的現狀

高校校園是人才培養和科研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營造和諧社會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樹立良好的高校安全文化非常有必要[3]。隨著我國各高校規模日益擴大,對外開放的程度也逐漸深入,出現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多。高校學生與高校之間的傷害賠償糾紛也呈上升趨勢,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F階段,我國在高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方面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高校對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工作重視不夠。雖然很多高校都提倡重視安全,在各種計劃和總結中也給了安全工作很大的篇幅,但由于種種主客觀因素制約,有些管理者對待安全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態度還時有顯現。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僅靠保衛處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安全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體系總框架內[4]。此外,安全文化體系不健全、制度缺失、可行性發展思路狹隘等還是困擾高校安全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二)安全觀和防范安全問題的能力不足。安全是人類生存的首要前提,沒有安全就沒有發展。在對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學生安全意識的途徑進行探討的同時,不難發現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著安全知識缺乏、安全防范意識談薄的特點,由此引發了許多安全隱患。多數學生的安全意識只是來源于平時校方的安全教育,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和僥幸思想”甚濃,更別提有效增強防范意識了。據《齊魯晚報》消息,21歲女大學生虛構自己或是自己的朋友是“名校貸”“分期樂”等網絡金融平臺內部工作人員。短短2年多時間里,有山東、遼寧、黑龍江、河南、天津等省市39所大專院校的90多名在讀大學生受騙,涉案金額達180多萬。這就是許多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大學生想賺點零花錢或是勤工儉學的心理,借助各種聊天工具進行有預謀的誤導,導致缺乏防范心理的大學生很容易落入網貸陷阱。[5]許多重大的意外事故表明,大學生在應對突發事故時普遍缺乏有效的求生、自救和互救能力。消防“四個能力建設”中明確強調要加強撲救初期火災能力、組織引導人員疏散逃生能力[6],但很多學生還是沒有安全意識,自救能力弱,如,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學院女生宿舍樓發生火災,有4名女生情急之下跳樓死亡,釀成近年來最為慘烈的火災次生事故[7]。(三)安全文化教育較為缺失。高校的安全文化教育沒有自成體系,安全制度落實不到位。許多大學生有初步的安全意識,但并沒有真正將安全理念貫穿于日常生活和學習的行為中。有的高校只有在“安全宣傳周”或敏感節點進行安全教育,系統進行安全教育課的比重很低;安全教育形式單一,甚至是走過場。有的高校沒有潛心探索新時期校園案件的特點,沒有在科學性、實效性、制度性的指導原則下開展專項演練。這一系列行為致使校園安全文化教育體系不健全,安全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有的學生認為安全事故發生概率很小,對于學校關于安全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漠不關心,甚至認為警示教育是危言聳聽。因此,學校組織的安全教育活動和演練,學生的參與熱情不夠高,無法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更談不上對安全“內化于心外化為行”的行動指南了。(四)安全文化建設保障不足。當前,不少大學校園安全基礎設施仍存在數量不足、參數不高、投放不全、管理不嚴、使用不當等問題。有的高校對于安全投入非常有限,基礎設施長年失修,設備老舊。有的高校日常排查走走過場,安全培訓力度不夠,相當一部分管學生宿舍安全文化節系列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此外,安全文化的教育應該滲透到宿舍軟硬件設施的建設中,在各個部門的統一籌劃和指導下加強完善宿舍軟硬件建設工作,鼓勵學生作為宿舍的主體參與對安全設施設備的管理和使用,不僅要知道如何運用,而且還要知道如何維護公共安全投入,使“宿舍是我家,安全靠大家”不再是一句空談。(三)加強安全文化教育。1.營造安全文化教育氛圍安全文化的核心內容就是安全教育,對于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意義非凡。安全教育的途徑可以是日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也可以是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11]。首先,可以在正常的課程教育中融入安全文化教育,以專業教育、宣傳一角、電子傳播、班團會等傳統方式來渲染校園安全文化氣氛;也可以緊緊圍繞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通過逃生演練、實習實踐、志愿服務、社團活動等形式,全方位地提升大學生的安全文化意識。其次,各個高校要重視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特別要強調在“安全文化育人”的理念指導下開展安全教育,有效地實現互聯網、實訓網、人網三網合一。最后,在大學校園建設及發展過程中,通過將優秀的校風班風和師德師風進行發揚,結合師生中創建“平安校園”的典型事例進行宣揚,可以大大促進校園安全文化的建設與發展[12]。2.夯實安全教育基礎各個學校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編寫或訂購高質量的安全教育教材和宣傳手冊,使教室、圖書館及宿舍配備充足的安全宣傳材料;安排專門的安全文化教育類課程,可以為必修或是選修課,設定學分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舉辦安全知識類的征文和辯論大賽及知識問答等活動。同時學校要不斷地開展實踐演練,如火災逃生演習、防震避險演練、防恐模擬演習、校園巡查等;開設心理咨詢室,針對所有班級開展安全心理問卷調研,為每一位學生設立心理健康檔案,同時培養各班級心理委員作為維穩信息員,便于學生工作者快速發現問題苗頭,及早干預化解問題。3.打造特色校園安全文化目前,高校安全文化尚未形成一套系統的理論體系。安全文化的理論研究也僅僅體現在宣傳和演練為主的外在行為模式,如何整合學校各方面的資源、總結校園各崗位的經驗、搜集安全文化理論支撐的材料、凝練出具有各自特點的校園安全文化顯得尤為迫切,如,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緊緊圍繞東亞文化之都、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的總體要求,積極推進以“師德文化塑造人、制度文化規范人、藝術文化感染人、行為文化影響人、環境文化熏陶人”[13]為主要內容的“五化”育人模式。“五化”教育中至始至終滲透著安全文化。又如,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文藝代表團外出表演不但有一套完整的安全預案作為保障,而且在演出的內容和形式上也積極探索服務于普法宣傳,既雅俗共賞又潤物細無聲;再如師德教育強調“兩代師表一起抓”,在學生的學習、生活、實習、實踐的各個環節既強化學生主體的安全觀,也將安全教育的理念根植于心。如果各個學校強調全員樹立安全文化理念,在安全文化的理論和實踐探索上再予以大力支持,根植于各個學校沃土的安全特色文化就能呼之欲出了。(四)強化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保障。1.健全安全管理機制首先,以多種途徑加強校園管理,促進校園安全文化健康發展。其次,充分發揮學生治保干部的引領示范作用,在他們的牽頭作用下引入更多學生參與,以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服務。再次,積極調動多方資源,發揮學校教師和行政干部及后勤員工的力量,提高所有師生員工對安全文化的重視度,營造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濃郁氛圍。最后,充分發揮實踐基地的育人功能,大學生在見習實習和假期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要主動地樹立安全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增強防災減災能力,這樣就既能在應急情況下泰然處置突發狀況,也有能力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2.加快網絡信息安全建設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離不開信息網絡。在網絡信息多元化的大潮中大學生可能會迷失自我,導致行為偏頗。因此,高校首先要引導和規范學生的上網行為,合理運用網絡信息平臺;其次,要運用學生社區網站和論壇,為學校的師生、管理者搭建互相交流的平臺,同時積極普及和宣傳校園安全文化;最后,相關平臺的管理人員要運用適宜的技術手段,對學生在網絡平臺的行為實施監管和篩查,對惡劣的網絡行為實施嚴格管制,維護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3.加強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安全基礎設施是大學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物質基礎,對于改善安全環境、增強防災減災能力、提高應急救援效率、穩步推進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確保師生生命財產安全和提升幸福指數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各個高校要把加強和改善安全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工作,將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年度預算計劃,確保經費供應到位;其次,保衛處和后勤處要調動多部門的力量,提升安全基礎設施的管理化水平,將安全基礎設施的維護、使用和管理納入師生員工培訓的必要環節;再次,要著力抓好當前急需、又利長遠的安全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高整個校園的安全聯動能力;最后,安全設施設備的建設水平要納入員工考核指標體系,真正落實“一崗雙責”的主體責任。校園安全文化建設關系到整個社會安全價值觀的傳承,隨著高校安全問題的日益突顯,高校安全文化建設已迫在眉睫。希望全社會都重視大學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突破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建立一套科學的安全文化指導體系并保障其實施的有效性,將安全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大學校園的育人環境越來越和諧穩定。

作者:吳穎芳 單位: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