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高校文化建設研究
時間:2022-06-03 08:28:02
導語:文化自信高校文化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持續開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逐漸受到公眾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弘揚以及繼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成為了現階段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文化自信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的推崇和肯定,是民族發展和國家昌盛的基礎和前提。在此背景下,高校需要發揮傳播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作用,成為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本文主要針對文化自信視域下的高校文化建設進行分析和研究,希望給予我國相關高校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文化自信;高校文化建設;思考;分析
文化作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代表了一種社會形態、民族精神和價值理念。文化自信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主要支撐。高校是知識和人才的匯聚地,代表了先進的思想和文化,對社會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因此,在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應大力開展文化建設工作,要對廣大師生進行思想引導和文化自信教育,并且將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開展高等教育的重要資源,發揮高校的育人價值和功能。
1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文化建設的內涵
民族文化體現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創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我國傳統文化具有數千年的傳承,高校作為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培養現代人才的重要場所,具有文化建設和文化創新的職能。文化建設作為一種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的重要方式,可以提升教職員工的文化自信程度和文化意識,對學生的行為和思想起到塑造和教育作用。
2基于文化自信,建設高校文化的積極意義
2.1社會意義高校作為文化傳承和創新的前沿陣地,需要承擔傳播民族優秀文化、創設優秀文化環境、創造國家民族文化的重任。首先,高校作為人才和知識的匯聚地,高級知識分子、無黨派人士以及派在校園中占據較大比例,文化自信建設可以促使高校內部所有教職人員形成統一的文化共識,讓優秀的民族文化在校園中得到發揚和傳承。并以此為契機,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和認同,創新當代的社會文化和校園文化,發揮優秀文化的指導價值和作用。其次,隨著我國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尤其隨著網絡文化的盛行,各種盲目跟風或受蠱惑群眾的不良行為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帶來了巨大影響。基于文化自信,建設高校文化可以通過學習和繼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而抵御西方思潮的侵襲,防止西方的文化精神、宗教勢力以及社會制度觀念在我國社會惡意滲透,讓廣大師生銘記歷史、堅定信仰,保證校園文化環境的純潔性。
2.2育人意義高校的文化環境和校園氛圍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具有直接關系。文化自信建設作為高校文化建設的基礎環節和關鍵組成部分,在社會新形勢下具有較強的育人價值。通過文化自信建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向學生傳播優秀的校園文化、傳統文化以及民族文化,促使學生認知國情、了解歷史,在吸收外來優秀文化的同時,堅定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成為傳播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先鋒。高校通過文化自信建設,可以引導學生的思想意識和理想信念,幫助學生提高鑒別是非的能力,增強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文化建設的主要途徑
3.1注重隊伍建設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理論精的工作隊伍,是建設文化自信的基礎和前提。因此,高校需要給予隊伍建設以高度重視,通過各種有效舉措,加強隊伍建設。首先,高校需要提升重視程度,積極從教職員工中選擇學歷高、職稱高、素質好的現代人才充實到工作隊伍中,對其開展針對性培訓教育,提升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能力,同時將文化自信建設工作的要求和目標明確化、具體化,以保證較高的工作效率。其次,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加強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講解和熏陶,提升學生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共鳴,進而為傳播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正能量奠定基礎。
3.2深化育人功能高校教師隊伍成員多為高級知識分子,很多老師都有留學經歷,在教育領域或者專業領域具有較高的水平和造詣,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因而廣泛受到學生們的關注和欽佩。因此,高校需要發揮他們的個人魅力,深化文化自信建設的育人功能。首先,高校需要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為文化自信建設搭建科研平臺,提供給其充足的管理、教育以及科研資源,調動其參與文化教育和文化傳播的熱情和積極性,進而引領并激發大學生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其次,要注意思想反饋,利用學習培訓以及各種交流討論等方式,對學生開展民族優秀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其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自信心,進而在教育中養成學生的先進文化、主流文化、傳統文化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正確引導,使其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最終將高校打造為培育現代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
3.3開展實踐活動在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文化建設需要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注重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通過最有效、最直接的實踐活動,將文化自信教育落實到校園中。首先,以加強文化自信、體現時代精神、傳播優秀文化為主題,組織開展富有文化氣息的實踐活動,如詩詞朗誦、戲曲表演、傳統繪畫、文化攝影,以及通過觀影,了解史實,加深學生對歷史選擇的理解等活動來更深刻地教育學生。其次,要積極舉辦具有較強學術性的文化活動,例如學術講座、文化創作、座談討論等活動,鼓勵和激發學生以個人專業為立足點,積極融入和挖掘民族文化。高校要大力扶持、積極推廣,將教育工作和民族文化自信養成充分結合,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和學術素養,成為傳播優秀文化的先鋒。最后,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園宣傳資源,例如展板、廣播、校報以及宣傳欄等,對文化自信建設活動開展目標性以及實質性宣傳,讓廣大師生通過多種渠道加深理解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并且積極參與其中,在校園中形成凝聚力強大的文化自信環境。
3.4完善體系建設建設文化自信是一項具有長期性、復雜性以及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想要切實提升文化自信建設的工作質量,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體系,將文化建設與文化自信充分結合。在文化建設中,高校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和特色,認真探索和創新,以實踐活動為支撐,善于總結,在工作中形成長期堅持、完善的工作體系,促使文化自信深入人心,保證文化自信建設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3.5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在我國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實現了廣泛的應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大學生群體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對于信息技術并不陌生,高校要利用他們的特點,將文化自信教育融入互聯網中,在抵御西方負面思潮的同時,對學生起到引領作用。首先,高校要加大信息設備資金投入,積極引進先進的網絡設備,以文化自信為核心,將其融入到網絡建設中,搭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建設網絡平臺,將其作為開展文化自信教育工作的窗口。其次,要建立以及完善網絡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及時更新宣傳內容,設置多元化的網絡模塊,例如“批評建議”“民主監督”以及“政協提案”等模塊,廣泛收集師生對文化自信建設的建議和意見,就一些重大決策和熱點問題開展調查,進而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和信息。最后,要將互聯網作為輿論引導的前沿陣地,充分整合信息資源,凝聚共識、化解矛盾,利用微信、微博以及QQ等社交平臺,對師生進行文化教育,幫助其樹立民族文化自信。
4結語
當代中國的飛速發展進步是文化自信的“大本大源”。文化自信既體現在對待本民族歷史文化的態度上,也體現在對待本民族文化當下發展及其前景的態度上。在此背景下,加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是高校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需要發揮育人價值和文化傳播作用,統一廣大師生的思想認識,以文化自信為主題和重心,在工作中積極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進、不懈堅持,為國家培養并輸送更多高素質、專業化、能力強的現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江屏,楊澤泉.高校文化統戰助力云南創建“示范區”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16):84-85.
[2]金更興.試論新形勢下的高校文化統戰工作[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3):31-33.
[3]王強,楊哲.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文化統戰建設新思考[J].才智,2016(12):132,134.
[4]林碧丹.中國夢視域下的高校文化統戰建設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1):83-84,88.
[5]吳萍,陳思敏.文化強國戰略視野中高校文化統戰工作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2):264-265.
[6]周能壽.試論高校文化統戰的特點及其實踐[J].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4):21-23.
[7]陳靜宇.新時期高校文化統戰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4):34-37.
[8]黃子響.轉變文化發展方式背景下的高校文化統戰工作創新探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31(5):1-3.
作者:潘麥玲 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
- 上一篇: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研究
- 下一篇:商業銀行數據審計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