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思考
時間:2022-06-29 02:59:21
導語: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高校開展科學研究、發展科技、服務社會的重要平臺,實驗室既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基地,同時也是高校學科發展、助力“雙一流”建設的強大支撐,因而其建設與管理在支持高校人才培養和推動科研工作順利進行等方面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內容即圍繞著“雙一流”背景下的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工作展開。首先,本文對高校實驗室的“雙一流”建設推進作用作了詳細介紹,指出其不僅是高校的重要人才培養基地,且也是高校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接著,從高校實驗室的建設角度切入,重點闡述了建設的基本原則與具體內容;最后,又對高校實驗室的管理進行了介紹,提出了包括“模塊化”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模式及“開放共享”管理模式在內的三大創新管理模式。
關鍵詞:雙一流;實驗室;重要作用;建設;管理
一、高校實驗室在推進“雙一流”建設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一般而言,高校的主要技術設備與教學資源都集中在了其實驗室當中,且尤其是其中的一些高精尖設備,一直以來都為高校開展教學、科研及技術開發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因此,實驗室不僅是高校進行實驗教學、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等多項工作的重要陣地,而且還為高校培養創新人才和建設一流學科提供了重要條件。第一,實驗室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一大重要基地。培養創新人才是高校“雙一流”建設的一項基本任務,而更易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動手實踐能力的實驗教學恰恰是培養創新人才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實驗室便成了高校開展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主要陣地。具體來說,學生在實驗室里可以通過學習實驗課程并參與實驗項目研究等獲得更多的動腦、動手機會,既有效掌握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也鍛煉了自己的創新意識及思維。也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實驗室成了當之無愧的創新人才培養重地,為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平臺。第二,實驗室是高校建設一流學科的一大重要支撐。建設“雙一流”高校的根本在于建立一流學科,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載體和保障即實驗室。一流的實驗室是高水平科研內容的承載地,同時也是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誕生地??傮w而言,實驗室建設與高校學科、專業建設緊密相連、相輔相成:前者促進了高校優勢學科與專業的向前發展;而后者也反過來為實驗室的良好運行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雙一流”背景下的高校實驗室建設
第一,高校實驗室建設的基本原則。(1)高校建設實驗室,要始終堅持以建設“雙一流”大學的發展戰略為指導,以重點、優勢學科為依托,緊密結合教學改革與學科建設兩項工作任務,積極為創新人才培養任務的完成及科研水平提升目標的實現提供全面化服務。(2)高校建設實驗室,眼光宜全面而長遠,要做到在堅持以國家目標與戰略需求為導向的同時,著眼于所在區域和自身的發展需求,在“科學規劃、頂層設計、機制創新、分類管理、能力提升”原則的指導下,積極調整整體布局,建立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管理科學、內容共享的實驗室體系。第二,高校實驗室建設的具體內容。高校實驗室是一個“硬件”與“軟件”兼備的實體。所謂“硬件”,即指各種儀器設備等基礎性設施;而“軟件”則既包括人才隊伍,也包括制度文化等。因此,建設高校實驗室,主要涉及以下三部分建設內容。(1)實驗室儀器設備建設。儀器設備是高校各種教學及科研活動得以開展的重要前提。具體而言,實驗室儀器設備建設工作主要主要包括以下多個環節:選型、論證、采購、安裝、使用、維修、報廢。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建設過程中,相關方面要堅持做到合理配置并全過程控制儀器設備,以使其效力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2)實驗室人才隊伍建設。人才隊伍的建設在“雙一流”背景下,無論是對實驗室的正常運行,還是對高??蒲谐晒娜〉煤徒虒W質量的提升來說,都發揮著不容小覷的積極作用。要想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實驗室人才隊伍,高校一方面要重視頂層設計,要堅持以學科為導向來設置人員崗位;另一方面則要采用正確的人才培養模式———“外引內培”,既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不斷收入具備高素質的實驗教學和管理人才,又要加強對隊伍成員的培養力度,不斷提升在職人員的業務能力。(3)實驗室管理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實驗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體現為:是“雙一流”高校建設的重要保障;是確保實驗室有序運行的重要支撐;是實現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規范化與科學化的重要條件。因此,高校有必要開設專門的實驗室管理機構,并設立明確的實驗室管理與長期發展目標,從而為不斷完善高校實驗室管理制度、確保實驗室能夠正常有序運行提供重要支撐。高校開設的實驗室管理機構應當制定一套內容詳備的《實驗室管理制度匯編》,具體需涉及實驗室建設、實驗室環境管理、實驗室衛生管理、實驗室安全管理、儀器設備管理、實驗室考評與監督等方面,并注意:在擬定具體的管理制度時,既要以國家頒布的相關規章制度為依據,又要充分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
三、“雙一流”背景下的高校實驗室管理
實驗室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學水平、科研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面折射鏡。然而,據高校一直以來的實驗室管理工作情況來看,重建設而輕運行、重硬件而輕軟件的問題普遍存在。為此,高校要想加強自身建設、保障實驗室高效運行,有必要致力于實驗室管理水平的提升,積極探索并創新實驗室管理模式,優化實驗室資源配置,全力推進教學與科研兩項工作的深度融合。具體而言,可嘗試的創新型實驗室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種。第一,“模塊化”管理模式。所謂“模塊化”管理,也即細分問題,并實現對細分后問題的分級別管理?!澳K化”管理模式最終呈金字塔狀,適用于高校的實驗室管理工作。具體來說,高校在應用這種管理模式之后,不僅能夠對實驗室進行分級別管理,且還可以將實驗技術、實驗儀器、藥品試劑以及安全與衛生等作為分級別管理的對象,從而有序而高效地完成實驗室管理任務。在高校的實驗室管理工作中,“模塊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優勢便在于,其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實驗室管理及運行效率的提升,且還有益于提高實驗室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第二,“信息化”管理模式。如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高校的實驗室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高校為更好地滿足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要求,實現自身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強勁發展,理應以積極姿態應對挑戰,依托于網絡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并將實驗室技術保障、實驗室儀器設備、時間、空間等多項信息導入其中,與此同時,還應致力于將實驗室智能門禁系統、實驗室智能電源系統以及實驗室監控系統等多項軟硬件集成于一體,最終保證實驗室自動化運行與全空間智能化管控的實現。在實驗室管理工作中應用“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夠大大提高高校實驗室的管理工作效率,具體來說,這一管理模式的優勢集中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便于管理人員從源頭處對全過程進行把控管理;二則是有利于監督檢查工作的貫徹落實。第三,“開放共享”管理模式。高校實驗室中包含多種資源,如時間資源、空間資源以及儀器設備資源等。而采用“開放共享”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實現前述各種實驗室資源的開放與共享。在前面第二點中,本文介紹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幾點應用優勢,而高校若能夠以“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應用為基礎,進一步采用“開放共享”的管理模式,則可以更好地發揮本校的實驗室功能,大大提升高校的創新人才培養能力。具體而言,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各種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無形損耗,有效提升它們的使用效率;且還能夠憑借新型實驗室技術與設備的引入與使用,大大提升實驗室的技術水平,并促進多項高端實驗技術間的交流與融合。
四、結語
2015年,國務院對外《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2017年,《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的則標志著我國“雙一流”建設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在此背景之下,高校應在明確作為創新人才重要培養基地與開展科研、發展科技、服務社會主要平臺的實驗室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到實驗室建設與“雙一流”建設間的緊密關系。為此,高校應緊抓“雙一流”建設工程這一契機,積極從頂層設計、儀器設備以及人員隊伍等多個方面著手來提升自身的實驗室建設水平,與此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并創新實驗室管理模式,從而保障實驗室的高效有序運行。
參考文獻:
[1]戴克林.高校實驗室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7):32-35.
[2]高紅梅,劉義全,李印川.“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實驗隊伍建設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6):251-255.
[3]周建麗,周進洋.高校實驗室管理方法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8,(31):30-31.
作者:朱丁 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
- 上一篇:高校文明宿舍建設策略淺析
- 下一篇:國有企業黨群關系建設障礙及措施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