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詮釋

時間:2022-01-06 04:26:18

導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詮釋

摘要:描繪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理論圖譜,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主線,在學習上、行動上和實效上永葆馬克思主義鮮亮底色;必須始終服務于師生需要這一旨趣,緊緊依靠廣大師生;必須始終面向具體實踐需要這一指向,緊密結合我國歷史發展實際、高校辦學實際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實際,創造無悔于時代的輝煌業績。主線是根本,旨趣是前提,指向是目的,分別聚焦“堅持什么做”“具體做什么”和“為什么這樣做”,這三個方面構形為一個緊密聯系而不可分割的辯證整體,共同形塑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三重維度的詮釋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師生群眾;實踐需要;辯證邏輯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隊伍水平反映了高校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質,是高校發展總體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需要思政課教師在理論和實踐上接續探索,用與時俱進的鮮活理論指導不斷發展的生動實踐,思政課教師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國內學界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研究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研究成果偏少且研究主題分散,關注點零星。為此,以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為對象進行理論構圖,嘗試揭示其學術研究需要堅守的主線、秉持的主題、研究的指向,進而呈現這一學術構圖的邏輯架構,無疑是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新的理論增長點,必將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繁榮和發展產生積極意義。

一、主線:始終葆有馬克思主義鮮亮底色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鮮亮底色,也是構圖其學術研究過程始終的主線。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僅看學習,更要看行動,最終看實效,這就要求必須從根本上學懂弄通,知其要義、懂其精髓,確保見諸行動、落到實處,最終見到實效、看到結果。首先,看學習。學習是行動的先導。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先學深學,帶頭學、深入學、學深入,要走在其他學科專業的前面,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為其他學科專業樹立“樣板”、標舉“典范”,確保學到深里去、學到點子上、學出真知來,形成帶動效應。要全面系統學,以馬克思主義三大組成部分為重點,結合個人從事學科的專業實際,從哲學、政治經濟學到科學社會主義,分別列出專題進行系統學習和研究,抓住重點、分清主次,做到內容的融匯貫通。要原汁原味學,學原著、學原文、學原理,以文本為主要學習對象,逐字逐句逐段進行分析和研讀,運用體驗式學習法,身臨其境體味文本產生的原初語境,真切把握文本的本真內涵,從文本中感受真理的魅力,獲致前進的力量。其次,看行動。行動是學習的實現。高校思政課教師要保持良好狀態,守得住定力、沉得住氣,“審時度勢、深思熟慮、尊重規律,該穩則穩,該進則進,把握好工作的節奏和力度”[1],把學習內容轉化為工作中的鮮活實踐;要集中精力,認準了就干、看準了就上,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真正把行動落地落實落細;要把行動當追求,行動順利時戒驕,不順時戒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始終保持清醒有為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狀態,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學習安排和行動計劃的落實。要秉持科學方法,一步一個腳印務實行動,在現實環境變化中求新、在新中求進、在進中求精;要邊行動邊總結,以問題為導向,找弱項、尋短板,減少盲目性,增強有效性;要尊重客觀規律,扭牢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注重協同,扭緊“牛鼻子”,實現以點帶面、以局部帶全局。第三,看實效。效果是學習的目的、行動的升華。在思想指導上面向馬克思主義取得實際成效,“既要體現在深入學習上,更要體現在貫徹落實上;既要有認識上的新提高,更要有運用上的新成果”[2],這就需要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從意識形態角度檢測學習實效,堅持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地位,以此做為原則和底線,對是否越矩馬克思主義進行審察。要從教育者的角度檢測學習實效,高校思政課教師身處高校這一特殊空間,根本使命是服務于人才培養,這就必然要求站在教育供給方進行學術研究,以最終服務于高校教育教學,服務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從自覺自為的角度檢測學習實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內化于心、入腦入心,切實轉化為理論自覺和行動自覺,自覺把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研究導向結合起來,自覺把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和學術研究的“學理”結合起來。

二、旨趣:始終服務師生員工需求

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一主線的基礎之上,我們需要從主題要義的維度,揭示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理論旨趣。換句話說,就是堅持以師生為中心,“永遠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銳意進取,大膽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的和群眾思想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3],全面回答好開展學術研究“為什么人”的問題。第一,緊緊依靠師生。師生之所望,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之所向。要準確把握師生是高校發展“劇作者”,也是“劇中人”的主體角色和地位,切實在學術研究的旗幟上鐫刻師生的名字,做到依靠師生授課、為學。要把師生對美好學習生活的向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牢固樹立以師生為中心的理念,拜師生為師,向師生學習,時刻不忘強烈的憂師生、愛師生、為師生、惠師生之心,關注師生需要需求,回應師生熱點難點,全心全意、真心實意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師生的集體訴求和根本利益作為學術研究的生命線。在坐好冷板凳的基礎上,適時適量適度走出書齋、走向生活、走進師生,到師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用腳丈量研究的深度、廣度和尺度,從師生學習生活實踐中獲致學術研究靈感,從師生學習生活實際中汲取學術研究涵養。只有緊緊依靠廣大師生,才能更接地氣、永葆生機、彰顯活力,否則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就會失去源泉,失去生命力、影響力和感染力。第二,始終為了師生。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絕不能僅局限為哪個人、哪些人或少數人服務,必須牢固樹立為了師生的理想和追求,切實尊重師生主體地位,尊重師生的創新創造,主動把個人學術研究同國家和民族發展、同高校教育教學發展、同人才培養具體實踐聯系在一起,在為師生的服務中實現學術研究價值。必須始終堅持從師生中來、到師生中去,問計于師生、問需于師生、問對策于師生,切切實實通過建設高素質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更好地服務于師生。必須面向師生的需求推出建設成果,把落實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行動寫在高校事業發展大地上、寫在師生現實需要上,集中精力為思政課教師提供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民生問題,切實推動思政課教師學習、生活和工作條件的改良改善,以實實在在的研究成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應有的積極貢獻。第三,共享建設成果。師生共享建設成果,是上述緊緊依靠師生、為了師生的邏輯延展,也是堅持以師生為中心的鮮明體現。共享建設成果是全員共享,這是從覆蓋面維度說的,就是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成果要顧及每一名師生員工,不單單只是學生,也并非只是教師,抑或師生中的某一部分;共享建設成果是全面共享,這是從共享的內容維度說的,就是師生要共享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方方面面的成果,包括思政課教師本身、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教研室發展、授課水平提升、備課基礎強化等方方面面的成果;共享建設成果是共建共享,這是從共享的實現途徑來說的,就是要凝聚師生智慧,匯聚師生合力,營造師生參與、師生盡力、師生都有成就感的濃郁氛圍;共享建設成果是漸進共享,這是從共享的過程來說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逐步積累,既不是裹足不前,也不是好高騖遠,而是水滴穿石般的久久為功。

三、指向:始終面向具體實踐需求

上述是從理論視角上建構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主線和主題。從學術構圖的視角來看,從總體上研究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理論邏輯之后,就需要從理論指導實踐、理論服務于實踐的角度將這一邏輯細致完整地呈現出來。首先,緊緊依托我國的具體實際?!熬d延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成長發展的深厚基礎”[4],要從悠久歷史中汲取研究營養,中華文明歷經長時間的歲月沉積和發展積淀,涌現不計其數的思想大家,留下了偉大而豐厚的文化遺產,這是高校哲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豐富養料。只有依據這些智慧、大膽吸收這些智慧并用好用活這些智慧,才能有效開展學術研究。要從時展中汲取營養,深切把握我們已經從“未發展起來”進入到“發展起來以后”這一新階段的新環境、新的發展條件及其帶來的新變化,深切把握我們面臨的新矛盾,全面完整準確理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精準內涵,深切把握我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目標,腳踏實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依托我國具體實際,不僅包括國內實際,也包括我們身處的國際實際。為此,也要從現實國際語境中汲取營養,深切把握我國的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國際話語權的力量和份量,我們所倡導的天下為公、求同存異、和合共生等思想取向所顯現的獨特價值,當好世界舞臺上“中國好聲音”傳播者。其次,牢牢扭住我國高校的辦學實際。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高校辦學經驗總結,在正確的高等教育觀、人才培養觀、大學生成長成才觀、教育教學觀的指引下,時刻堅守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為培養知大理、明大任、擔大責的身心健康的高素質專門人才貢獻力量和才智。要堅持為黨治國理政服務的高校辦學經驗總結,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學術研究的理論基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開展研究,多層次、多領域發出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聲音。要堅持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制度服務的高校辦學經驗總結,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科學看待國內外形勢,增強制度自信,以新時代新的精氣神投入學術研究,自覺把人個理想追求融入中國夢,切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傳播正能量。要堅持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高校辦學經驗總結,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中創造更多有質量、有熱度、有溫度的原創性研究成果。第三,緊密貼合所從事學科專業特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一個涵蓋諸多二級學科的范疇,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整體規律,認真分析哲學社會科學及自然社會科學的差異,在比較中梳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歷史脈絡、演進形態、形成體系、發展趨向、分類標準、職責功能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和意義。在此基礎上,根據所從事的具體學科專業特點,把握一般規律和具體學科的特殊規律之間的辯證關系,實現宏觀與微觀的有效對接,采取易于傳播和分享的手段和形式,進行形象化解讀、故事化表達,深入淺出地開展好本領域學術研究各項工作,努力研究出特色、研究出水平,讓研究成果“大眾化”和“化大眾”,為師生群眾所掌握、所喜聞樂見。同時,積極借鑒和吸收其他一切學科專業的研究優長,融入所從事學科專業領域,真正讓本領域的學術研究從“書齋里的學問”變成“實踐中的指南”,創造既有數量又有質量,既有高度又有溫度,既飽含理論氣質又不失實踐秉性的成果。

四、結語

最后,我們需要追問的是: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理論圖譜的邏輯基點是什么?當然,這一理論圖譜的考量基點可以從多個方面或層次展開,但我們認為重要的是圍繞主線、旨趣和實踐,也就是說,開展這種構圖必須明確堅守一條主線,明確圍繞一個主題,明確指向一種需要。我們說,主線是“堅持什么做”,旨趣是“具體做什么”,指向是“為什么這樣做”,這三個方面是一個聯系緊密而又不可分割的辯證整體。其中,旨趣是前提,主要強調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主題,核心是緊緊依靠師生,始終為了師生。其中,主線是根本,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貫穿全部的主線,真正把這種堅持落實到學習上、行動上和實際效果上。指向是目的,理論最終要指導并服務于實踐,這是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價值和意義所在。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只有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這一主線,緊緊依靠并服務于廣大師生群眾,緊密結合我國歷史發展實際、高校辦學實際和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專業實際,才能創造無悔于時代和師生群眾的學術業績。正是遵循這種辯證邏輯,高校思政課教師才能練就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過硬本領,才能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建設高水平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要認真審視這種辯證邏輯的原初內涵和內在關聯,緊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發展困惑”和“成長煩惱”,以勇立時代潮頭的魄力,以精通古今變化的學養,以勇發思想先聲的擔當,堅定肩負起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偉大使命,為打造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330.

[2].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13.

[3]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1.

[4]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9.

作者:雷偉 單位: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