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人才建設問題研究
時間:2022-12-14 02:38:34
導語:兵團人才建設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劉靜工作單位:兵團農六師黨委黨校
(一)根據本師、團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制訂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的短、中、長期目標,并制訂相應的政策措施,有計劃的選送優秀少數民族干部到兵團、各師黨校、行政學院進行理論培訓。2.加強教育培訓力度,全面提高少數民族人才隊伍素質。以少數民族領導干部、中青年干部和新進班子成員為重點,做到重點干部重點培訓,優秀干部加強培訓,年輕干部經常培訓,緊缺人才抓緊培訓。著力提高黨政人才執政能力,經營管理人才駕馭市場、參與競爭能力,專業技術人才創新能力;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和信息網絡等推進遠程教學和社會化教學,使各類人才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堅持把培養少數民族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加快構筑終身教育體系;積極引導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加大人才資源開發投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個人多元投資機制,促進各類民族人才更新知識、提高能力,全面提高民族人才隊伍素質。3.抓好實踐鍛煉,切實提高民族人才的能力。遵循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把少數民族干部特別是少數民族年輕干部放到艱苦環境和基層一線去鍛煉。積極引導和鼓勵各類民族人才到基層一線,到艱苦惡劣環境,到矛盾復雜、困難多的地方去磨練意志,增長才干,建功立業。(二)營造良好環境,完善用人機制,穩定現有民族人才隊伍1.堅持管理創新和分配創新。改變人才管理模式,由“固定控制型”向“指導激勵型”管理轉變,打破人才的部門、地域、所有制壁壘,建立開放靈活的人才流動機制;積極引導少數民族人才向基層一線、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合理流動,選拔優秀民族干部到團場、重點改制企業掛職任職,使少數民族人才結構、分布同經濟與產業的發展方向相配套。把在基層一線、在經濟建設主戰場實踐的經歷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一個重要條件,并在職稱評定方面實施傾斜政策。積極探索建立人才貢獻與收入相適應的分配制度,按勞分配和按知識、技術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制度及人才貢獻的獎勵制度,以體現人才的能力價值、知識分量、工作成績,真正使人才的貢獻得到應有的回報,多勞多得,才有所值。2.繼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少數民族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機制。認真總結完善干部考察預告、差額考察、任前公示和競爭上崗工作經驗,加大公選干部的范圍和規模,積極推行領導干部任期制、試用期制和辭職等制度,以公開促公平,以公平體現公正,加大少數民族干部選拔力度,使優秀民族人才脫穎而出,實現優勝劣汰。改革現行職稱評聘制度,把學歷、資歷同考試考核、業績貢獻結合起來,堅持評聘分開,實行高職低聘、低職高聘,低聘低薪、高聘高薪,有效地發揮職稱這一杠桿的激勵、約束作用。并加速建立不拘一格的用人機制,提高人才使用效應,從而形成百舸爭流、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為優秀少數民族人才創業提供更大的空間和多種機會。(三)強化政策保障,優化環境,吸引短缺、急需人才師市直屬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要根據兵團的實際需要和兵團黨委、各師黨委的總體安排,有計劃、有步驟地吸引各類人才到兵團各師的農牧團場提供扶貧、教育、衛生、農業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認真落實兵團組織實施的選派科技副職、高級專家對口幫扶、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大學生支援西部計劃、城市學校教師到農場基層服務等人才和智力支援項目重點向少數民族地區傾斜的有關政策,積極做好服務和保障工作,加強少數民族人才與其他地區人才的交流與合作,采取短期服務、承擔項目、業余兼職等多種方式,突出抓好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完善激勵機制,為少數民族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政策保障對自愿到基層團場、連隊工作的各類人才,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共同做好轉接工作;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解決他們在退休安置、子女上學、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實際困難,解除其后顧之憂,大力穩定團場人才隊伍。進一步貫徹落實好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的優惠政策,對少數民族人才適當放寬學歷要求,如實施不再要求參加職稱外語考試、計算機考試等措施。要進一步加大少數民族人才隊伍建設投入力度,不斷提高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和選拔任用工作加強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工作是完善少數民族人才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環節,這不僅是因為少數民族干部是少數民族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向心力,更因為少數民族干部影響和代表著少數民族人才隊伍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因此,要想完善和加快我們兵團少數民族隊伍建設,加強兵團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和選拔任用工作就顯得極為重要和迫切了。1.進一步夯實基礎,拓寬少數民族干部來源渠道一要大力發展基礎教育,解決好少數民族干部的源頭問題。從長遠看,要解決民族干部人才問題,就要大力發展教育,要把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納入到人才資源開發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規劃中去。要進一步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傾斜力度,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投入,較好配置和充分利用民族地區的現有教育資源,以普及9年制義務教育為重點,對貧困地區全面落實“二免一補”政策。要加大高等師范院校在民族地區委培和擴招的力度,加強中高級管理干部和技術骨干的培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少數民族教師的學歷達標率和業務能力,為提高民族地區的教育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二要多渠道拓寬少數民族干部隊伍來源,解決好少數民族進入干部隊伍渠道單一的問題。既要從黨政機關、領導身邊發現和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又要注意從金融、司法、外貿、經濟管理等部門以及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發現和選拔,同時還要從企事業單位、基層團場、連隊發現和選拔;并積極打破行業、打破地域、打破身份界限,采取面向社會公開招考等形式,不拘一格廣泛選拔少數民族人才。
進一步突出重點,優化少數民族干部結構目前,少數民族干部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專業知識等方面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民族工作部門很有必要把優化和調整少數民族干部結構作為工作重點來抓。一是樹立新的干部人才觀念。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需要,針對兵團少數民族干部結構不合理的具體情況,要積極充實高層次緊缺人才,不斷提高人才素質,優化人才結構;采取多種手段和方式幫助民族地區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要做到培養人才和引進外地外人才并重,立足自主培養,重點是用好用活現有人才,加強交流,吸引外地人才;要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引進理念;要加速培育和發展民族地區人才市場,使人才資源通過市場機制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使用,通過結構優化達到效能的優化。二是加快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步伐。雖然兵師各級對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非常重視,但在具體的培養選拔上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力度還不夠。因此,要通過采取特殊政策,強化措施力度,注意培養選拔緊缺的經濟、管理、法律、技術型干部人才,使各類少數民族干部脫穎而出。多渠道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后備干部,使少數民族后備干部數量充實、層次合理;在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后備干部過程中,注意結構、梯次,注意選拔各種緊缺人才,注意年齡、性別、專業知識的合理搭配,注意保持近、中、遠期人才比例協調,使后備干部保持合理配置。堅持后備干部從基層抓起,以滿足各級后備干部調整的需要。同時,對少數民族后備干部堅持保證質量,進行定期考核,備用結合,有進有出,動態管理,對比較成熟的及時提拔使用,并及時補充優秀人才,保持少數民族后備干部隊伍的生機與活力。
- 上一篇:煙葉技術建設的思索
- 下一篇:小議企業經濟審計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