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建設科學內涵與路徑

時間:2022-02-25 10:02:11

導語:美麗鄉村建設科學內涵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麗鄉村建設科學內涵與路徑

摘要: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美麗中國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新時代生態文明和經濟水平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具體闡述了美麗鄉村的科學內涵,并發現了現階段美麗鄉村建設存在著經濟、生態、文化和長效機制等多個方面的不足,并據此提出了改善后的美麗鄉村實現路徑。

關鍵詞: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明;鄉村振興

黨的報告提出“要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1]。而“美麗鄉村”建設是“美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的發展和建設關系著全國的發展和建設大局,沒有美麗鄉村建設,就不會實現美麗中國。正如主席說的那樣:“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城鎮化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也要發展,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盵2]美麗鄉村建設是提高農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方略。美麗鄉村建設戰略自提出以來,各地政府積極探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美麗鄉村建設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在政策執行中出現偏差,因此,有必要對美麗鄉村的科學內涵進行深入的探討,以提供切實的實施路徑。

一、美麗鄉村建設科學內涵

(一)“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意義。首先,“美麗鄉村”的創建是貫徹落實黨的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黨的明確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環境,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懊利愢l村”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這是因為農村的占地面積遠遠大于城鎮,是保護和優化自然資源和環境的第一線,只有將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扶持起來,才能為城市的生態文明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創建“美麗鄉村”是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推進農業農村科學發展的需要。我國農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資源不合理利用的前提上的,存在犧牲生態換金銀的情況。部分農村環境遭到嚴重污染,經濟雖然上去了,但農村曾引以為傲的良好生態環境卻不見了。農村發展面臨著資源消耗過度、生態環境污染等挑戰。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也是讓農村回歸綠色的重要途徑。再次,創建“美麗鄉村”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的需要。過去的十幾年,我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農村的面貌可謂煥然一新,絕大部分農村都實現了通水通電通網,鄉鎮道路的規劃也越來越完善。但與城市相比,廣大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依然薄弱,人居環境有待于進一步改善。因此,建設美麗鄉村,推進農村生態人居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最后,建設美麗鄉村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美麗鄉村建設促進農業和農村的綠色發展,從而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與生活質量。過去粗放式的農村發展已經不可持續,農村經濟發展需要新的方向,美麗鄉村建設就是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前提。只有生態環境改善了,宜居環境建成了,農村才可以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和旅游業,從而實現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此外,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也會推動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二)美麗鄉村建設的具體內涵。1.美麗鄉村概念的提出和發展。美麗鄉村戰略的提出并不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政治性要求,而是中國農村實踐中先自下而上總結出先進經驗,再經過中央的考察和完善,最后推廣到全國的實踐性十足的科學方案。因此,要深入理解美麗鄉村建設的內涵,就必須從美麗鄉村建設的先行者———浙江省安吉縣講起。2007年,浙江省最先提出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鄉村建設的整個過程,建設“美麗鄉村”。2008年,安吉縣正式實施“中國美麗鄉村”計劃,著手打造“村村優美、家家創業、人人幸福、處處和諧”的現代化新農村樣板。當時的安吉縣雖然通過工業實現了脫貧,但環境污染的速度遠超過了收入增長的幅度,安吉縣的發展一度陷入停滯。在美麗鄉村計劃公布后,安吉縣努力改進生態,力圖通過生態致富。通過建設萬畝竹林、白茶,退耕還農、還林,短短三年,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同時,安吉的竹產業給全縣農民人均年增收6000元;白茶人均可收入1857元。依靠改善后的生態環境,安吉縣開始發展特色旅游業,依靠生態環境搞農家樂,全縣農家樂收入達6420萬元。2008年安吉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0343元(數據來源:安吉縣人民政府官網)。安吉縣的“美麗鄉村”建設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條以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新道路。2013年2月,農業部在總結浙江等省創建美麗鄉村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了《關于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意見》,《意見》指出,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2013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的要求,農業部決定從2013年起組織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自此,美麗鄉村的建設開始推向全國。[3]2.美麗鄉村的具體內涵。2014年,國家標準委員會《美麗鄉村建設指南》,確定了“美麗鄉村”的內涵:“規劃布局科學、村容整潔、生產發展、鄉風文明、管理民主,且宜居、宜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鄉村”。[4]美麗鄉村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工程。將新農村建設提升為美麗鄉村建設,就是旨在強調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作用。但其內涵并不局限于此,“美麗鄉村”之美應是“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結合,具體地說,美麗鄉村應實現鄉村經濟、文明與生態發展的有機統一。首先,美麗鄉村是經濟發展、人民富裕的鄉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美麗鄉村建設必然離不開物質基礎作為支撐。美麗鄉村首先應該是富裕的鄉村,吃得飽、穿得暖、有房住、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人民生活安居樂業才有心思去追求更加美好的家園。相反的,在經濟條件達不到滿足人民生活基本需求的時候,生態文明只能成為空談,要將生態與經濟結合起來建設美麗鄉村,而不是為了生態而損害經濟,要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徐徐圖之。其次,美麗鄉村是綠水青山、生態怡然的鄉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是必須堅持的底線。當前中國農村大都依山傍水,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雖然有所污染和破壞,但只要進行科學的治理和養護,就能逐漸恢復。我們要抓住機遇,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告別“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思維模式,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和諧發展的新道路。最后,美麗鄉村是鄉風淳樸、人文氣息濃厚的鄉村。美麗鄉村不僅美在自然環境宜人,更美于人文。隨著新農村的建設,鄉村的人居條件改善了,經濟條件提高了,鄉村的文化也應該同步的提高,不能成為文化建設的軟肋。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農村的文化素養也會越來越高。農村除了之前的淳樸、善良之外,更應該兼有進步、創新的新時代特征。美麗鄉村的建設,歸根到底是為了農民而建設,鄉村文化的建設則是農民自身建設的重中之重。毫無疑問,優秀的鄉村文化是美麗鄉村的靈魂,是鄉村在長期發展中的核心競爭力。鄉村文化有不同于城市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不能使其喪失這種獨特性,淪為城市文明的附庸,要讓鄉村成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美麗居所。

二、“美麗鄉村”建設現存困境

(一)經濟方面。1.鄉村經濟薄弱,發展后勁相對不。足目前,大多數農村產業發展沒有形成規模,因此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大多數農村居民的收入來源還是以傳統的農業種植養殖為主。有能力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都選擇外出務工,因而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人口嚴重不足,有朝著“空心村”發展的趨勢,并且農村留下的老人、婦女和小孩,普遍缺少有文化知識、有技術的人才作為農民發家致富的帶頭人。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繼續推進,這一情況可能還會延續。雖然我們已經實施了鄉村振興計劃,鼓勵企業進駐鄉村,為鄉村帶去技術、就業崗位和發展理念,但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農村的經濟仍將落后于城市,這就意味著美麗鄉村建設的經費,一大部分仍然需要國家財政的支持。2.基礎設施不完善并缺少相關管護機制,導致資源的浪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管理與經營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新、舊兩種體制機制之間以及國家、集體和受益農戶三方責任如何劃分缺乏明確的規定,導致基礎設施的建、管、用相脫節,管理維護主體缺位的現象頻發。[5]同時,也在不同程度存在著重視建設、輕視管理的現象。政府投資建設的基礎設施在鄉鎮經濟基礎薄弱的情況下,呈現出有人建、無人管的狀況,導致國家投資的浪費,影響了農村的生活質量和未來發展。(二)生態方面。目前,農村的生態環境方面依舊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農村普遍存在著對土地資源的過度開發與不合理使用,一方面,許多山林被開墾成農田,導致了水土流失和生態失衡,另一方面,為了增產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使得土地質量下降,也同時影響了地下水的安全。其次,農村普遍存在著垃圾處理的難題,由于農村垃圾種類復雜,再加上基礎設施的不完善,許多垃圾都是隨地傾倒,既影響了鄉村形象,又導致了環境污染。許多鄉鎮企業只顧經濟效益,沒有做好污染物排放治理工作,嚴重污染了空氣和水源,再加上農村環保意識水平不高,又缺乏生態保護的現實利益,“少數人治理,多數人污染”的現象仍然十分普遍,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有待全面開展。(三)文化方面。農村居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要提升鄉村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必須要加強農民的思想道德建設,以人文內核支撐鄉村生態發展,提高他們建設美麗鄉村的意愿和能力。但是,由于農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后,我國農村文化建設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部分農村人口依然存在著較為保守的思想觀念,不能理解生態文明理念,有些農民還不能正確處理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更強調個人的經濟利益,又因為缺乏全面、長遠的思考,所以很容易產生破壞生態環境換取金錢的行為,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障礙。(四)美麗鄉村治理機制長效不足、管理不力。“美麗鄉村”建設存在前期規劃不清、后期動力不足等缺乏長效管理機制的問題。一是部分美麗鄉村建設存在大拆大建、千村一面等問題,對美麗鄉村建設的理解尚停留在基礎設施、鄉村建設等表層要求上,沒有理解美麗鄉村建設的精神內涵。部分鄉鎮盲目應對上級政策要求,忽視農民需求與鄉村特色,大搞“面子工程”,因此存在著許多農村建房規劃落后,樓房空置率高的現象,有悖于政策初衷。二是鄉村基礎設施和農村建房秩序較亂,規劃監管不夠。擠占道路等公共施設和資源現象較為普遍。只管建,不管維護的思想需要改變,必須通過長時間的引導,才能讓農民適應美麗鄉村建設的需要。三是長效管理機制缺失,許多招商引資、生態改建做完了就不在關注了,導致許多項目的建設最后偏離了軌道,而且缺乏獎懲機制,使得上令下行的執行出現折扣。

三、“美麗鄉村建設”實現路徑

(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奠定堅實經濟基礎。首先,要大力推動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業現代化,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發展綠色農業、集體農業的重要途徑,也是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農業是農村的主要生產活動,通過推動機械化、標準化生產,可以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降低農藥使用率,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其次,要積極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在國家農業扶持政策的背景下,引進現代農業技術,從源頭上減少水資源浪費,減輕土地等資源的污染與破壞,通過發展綠色農業,實現農民增收。農產品要注重突出區域品牌,通過農村生產合作實現規模效應。推動建立互聯網+平臺,依托農產品電商和農業大數據為農民賣貨提供交易平臺。最后,要充分利用當地生態環境,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業和特色手工業,盡量實現經濟綠色發展的模式。近年來,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部分鄉村地區已經成為眾多旅游者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因此,建設美麗鄉村,應結合旅游市場消費趨勢,加快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產業。在充分挖掘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和生態資源的基礎上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產業,促進村民增收致富。(二)堅持生態優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要加強農村居住環境的綜合整治,現階段,農村環境問題依然存在,美麗鄉村建設,就必須改變這一落后面貌。要建立垃圾綜合整治系統,每家每戶門前都要有規定制式的垃圾桶,并派專人進行不定時的巡視,對不遵守的村民予以懲罰。另一方面,要按照科學布局、特色鮮明的原則,建設村落整體景觀。除此之外,還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建設以村為基礎單位的資源循環利用系統,比如沼氣池的建立,地熱資源的利用等。同時,還可以對農業生產方式進行改良,盡量使用農家肥,減少化肥的使用,通過生態防蟲的方式,來減少農藥的使用,建設無害型的生產方式。另外,還要加強農村用地的監管,對于一些違章建筑要依法予以拆除,努力實現道路無阻化與光亮化、垃圾處理規范化、村容村貌整潔化,切實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三)弘揚先進文化,促進美麗鄉村內涵式發。展美麗鄉村的靈魂在于文化,要發展鄉村優秀文化,提高農民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促進美麗鄉村內涵式發展。首先,要做好鄉村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美麗鄉村的靈魂在于鄉村文化,要深入挖掘當地優秀傳統文化與良好道德風俗,結合時代要求繼承發展,不斷提高農民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弘揚良好“鄉風”,保證新農村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其次,要宣傳生態文明理念。農村生態發展需要農民文化素質的提升和生態文明意識的提高作為支撐,要在農村開始形式多變、內涵豐富的生態文明觀念教育活動,如生態文明村、綠色家庭建設等。要結合實際接受能力,深入淺出的培養低碳環保的文明意識。同時也要積極引導農民改變落后的生活方式,推動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著力提高農民的生態文明素養,使生態文明理念深入農村。另外,要大力發展鄉村文化創意產業。傳統的鄉村文化是農村發展不可或缺的珍貴資源,可以充分利用其發展相關特色文化產業,積極引導文化企業參與競爭和開發鄉村傳統文化,打造充滿文化創意的美麗鄉村。(四)完善美麗鄉村建設的長效機制。隨著美麗鄉村戰略的實施,全國各地都取得了大量豐碩的成果,為了守住這來之不易的成果,建立美麗鄉村中心村長效機制管理勢在必行。首先,做好美麗鄉村相關制度、標準、機構的建設。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美麗鄉村的標準化文件,但還是不夠具體,各省份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進一步細化美麗鄉村制度的細則,在標準化的同時兼顧地方特色。美麗鄉村的建設需要多個部門間的通力合作,必須組建由相關部門領導組成的專門機構,用來協調美麗鄉村建設的各種問題,避免出現推諉扯皮等阻礙建設的情況。其次,推進規劃制定的科學化。美麗鄉村的規劃工作必須堅持實地調研、專家參與的原則,確保規劃的前瞻性、實用性、可行性,既要滿足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又要兼顧農村經濟的發展,既要完善美麗鄉村的建設機制,又要完善美麗鄉村的保障機制。此外,還要做好與鄉村振興戰略、精準扶貧政策的協同,實現政策合力。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R].中國共產黨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17-10-18.

[2]在湖北考察改革發展工作時強調: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腳踏實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J].人民日報,2013-07-24(1).

[3]黃克亮,羅麗云.以生態文明理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J].探求,2018(03):5-12.

[4]房旭平,鄭浩,白雪冰,王珊,杜帥.民族地區“美麗鄉村”建設:內涵提出、指標構建和對策分析[J].中國商論,2018(03):50-52.

[5]于法穩,李萍.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江西社會科學,2018,34(09):222-227.

作者:景慶虹 孫燕麗 劉靜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