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核科普互動產品創新研究
時間:2022-02-25 10:29:46
導語:新時代核科普互動產品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科普事關全民科學素質提升,關乎科學技術與推動經濟增長的速度和國家未來發展潛能。國家領導人明確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凸顯了新時代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即便是在科普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還應該看到核科普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就是科普活動與社會公眾需求部分脫節,特色化科普互動產品缺乏,科普效果不佳。
關鍵詞:科普互動產品;科普公眾;需求
一、“多元訴求”背景下的核科普概況梳理
隨著核工業體系不斷向產業化、多元化、多極化發展,涉核群體也在不斷擴大,其利益訴求呈現出多樣性態勢,在此過程中,核科普工作在處理科普公眾溝通工作的過程中表現出諸多不適應性。(一)科普設備配置落后,“守株待兔”式的科普方式轉型緩慢。對照我國現有涉核科普活動開展方式,大多數科普活動仍處于被動接受、完成任務狀態,多數組織方仍以“主人”方式進行被動的科普宣傳模式,科普互動宣傳設備設施嚴重滯后,對公眾吸引力不夠,導致“守株待兔”式的科普宣傳現象時有發生,在信息化愈發普及的時代,這種站樁式宣傳效果愈發受到考驗,且不利于科普內容的普遍推廣,宣傳難以達到社會發展的要求。(二)“三低”現狀明顯,科普專業化程度“差強人意”。作為高科技行業代表之一,現有核科普綜合素質體現為“三高三低”?!叭摺敝饕侵父邔W歷、高職稱、高技術。“三低”主要是指現有核科普人員普遍存在科普專業素養低的情況,高質量科普互動產品擁有率低,針對性科普活動開展頻率低。具體表為:科研工作匯報時可以滔滔不絕,需要進行科普講解時,卻感到無從下口,大多無法真正滿足科普職責;科普活動引入互動工具由來已久,但是,作為信息化手段的科普互動產品更新換代較少,對社會公眾的吸引程度不夠;科普活動的內容、形式、方向、頻率多由科普主體的自覺裁定,針對性缺乏。(三)科普“精準扶貧”工作收效甚微。這里所說的“精準扶貧”并非通過科普技術帶動區域、產業或個人脫貧致富,而是指能夠根據時展的要求,結合行業發展和社會公眾需求,準確分析自我科普軟肋,不斷優化科普過程各個環節,并把握受眾接受科普活動的目的,量體裁衣,對癥下藥。以科普互動產品為例,就需要結合行業特色與科普目標,精準“把脈”科普受眾的需求,引入更多“接地氣”的互動方式,建設高質量的互動工具,用以達到將科技內容傳播給公眾,提升知識傳播的最終效果,而現有科普工作暫未做到精準。
依托四川省科技廳科普項目,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開發設計的熱核能科普互動展示平臺,從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結合時代宣傳主旋律和受眾需求,系統性推動科普互動效果持續發揮作用。(一)熱核能科普互動展示平臺技術優勢。對照社會公眾需求,參照行業內互動展示平臺建設的優秀經驗,推動聚變領域互動展示平臺展現技術優勢。第一,核能交互式科普展覽平臺設計軟件基于網絡平臺。開發的科普展覽平臺按照宣傳需求、用戶需求以及涉及功能需求分為不同的版塊,構建了一個集中化、專業化、智能化、分眾化的軟件系統。其技術關鍵在于系統要能夠實現各類多媒體信息的組合播放,充分考慮社會公眾的新媒體交互體驗感受。第二,作為核能交互式科普展覽平臺的重點功能之一的VR技術,其實現的首要條件是利用計算機模擬產生所需的核能裝置模型,其技術難點一方面在于核能反應圖像的整理、編輯,特別是圖像刷新銜接和把握,同時對圖像質量的要求也很高。核能反應裝置是建立在滿足等離子體狀態下的反應,裝置的復雜性極高,要充分展現具體板塊的功能,需要在技術上實現單元區分,具體單元內容清晰展現;另一方面,核能反應的綜合環境復雜,要模擬5500萬度以上且極端高壓的復雜環境,其困難可想而知。第三,核能交互式科普展覽平臺終端硬件采用嵌入式觸摸一體化顯示,終端采用工業一體化電路板設計,參照2017年阿斯塔納世博會的“中國核能能源開發與ITER計劃”展項設計理念,其硬件設施充分結合軟件優勢,一方面將核能裝置中主要部件形象化展示出現,另一方面將核能科學原理以直觀方式通過VR技術形式體現出來。(二)技術實踐充分考慮信息化實現方式。就軟件系統而言,交互式科普展覽系統由管理服務器、管理計算機、控制器、末端交互式顯示設備、基礎網絡(含無線網絡)及配套線纜組成。系統可以顯示多種漢字及英文字體、數字、符號、圖像等;交互式顯示終端應能顯示文字、圖像、視頻等多種信號;系統利用內部網完成數據傳輸,每臺顯示終端安裝在相應的網絡信息點;交互式科普展覽系統設計的功能:可以實現墊片播、立即播、定時播、周期播、計劃播、插播播出單(通過墊片播與立即播的組合,即在墊片播時插入立即播,就相當于插播)、插播區、區內插播、節目順播、播出單順播、節目循環播、播出單循環播、同步播、異步播等;同時結合觸摸屏幕實現整個視頻、圖片等多種信息交互式展示。系統設計之初多個播出單向多個播放終端的批量下發功能。網絡傳輸加密技術:為保障整個信息展示的安全性,在交換式終端與后臺管理系統采用VPN加密技術實現點對多點方式,該技術應用可保證應用在園區的系統內容傳輸安全,這對校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可以實現終端在任意網絡環境中安全、高速的數據傳輸。(三)聚焦自身優勢,推動科普效應不斷凸顯。1.聚合資源,多元優勢推動實現科普互動共贏局面。核科普作為核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需要持續得到中核集團及核行業內部的支持與合作,客觀上也要求現有核行業要堅持科普走出去,推動了核工業內部的優質科普資源的共享;作為現如今國際合作最為深刻的領域之一,要加強通過與國家、地區及國際組織開展廣泛的國際科技合作,通過科普互動展示平臺將其優秀的科普開展方式方法不斷兼收并蓄,形成專業化板塊展示,從歷史沿襲、行業特色以及國內外研究水平等方面進行縱橫對比。2.聚焦目標,推動科普單元不斷優化??破展ぷ鲗嶋H上是一種社會關系的博弈,是在與社會公眾信息交換過程中的“掰手腕”行為,所以要推動科普互動產品贏得社會公眾認可,一是要精準把握社會公眾自身信息掌握情況及自身特點,尤其是了解其信息缺位的具體情況,知己知彼,搶占“話語權”;二是要集合更多精尖人才,形成眾人之勢,才能做到開對藥方,拔除病根;三是要系統規劃科普互動章節、互動傳播媒介,優化受眾用戶體驗感。核能交互式科普展覽平臺設計軟件基于網絡平臺,如前所述,擬開發的科普展覽平臺按照宣傳需求、用戶需求以及涉及功能需求分為不同的版塊,這就需要構建一個集中化、專業化、智能化、分眾化的軟件系統。其技術關鍵在于系統要能夠實現各類多媒體信息的組合播放。3.聚平臺效應,組織講好核科普故事。國家領導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會議上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這也為新時代核科普互動展示平臺建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務必緊抓主流媒體平臺,跟進行業口碑宣傳平臺,培養實時宣傳平臺,時刻保持與綜合媒體同步發聲,實時更新資源內容,從而實現全方位引導,上下聯動,提升“共鳴效果”。
三、核科普未來發展的對策建議思考
(一)比翼齊飛,以品牌建設帶動科普產業化發展。嚴格來說,現有核能科普是一項純公益性事業。但科普又可歸屬文化創意范疇,本質上蘊藏著一定的市場潛力,特別是在投入建設高質量科普互動產品方面。如搭建品牌化核能科普互動展示平臺,使各類不同的核能科普展示平臺打響知名度,讓公眾通過受到品牌效應的吸引而主動地參與到核能科普的各類互動中,由此推動科普產業化,適當引入、或者部分引入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可實現品牌帶動產業化,原因如下:一是創造的經濟收益可以解決現有科普人員配置不穩定,長期專項投入資金無保證問題,緩解科普項目開發受制約,專業化程度不高,科普互動產品更新換代滯后等問題,徹底打消科普“基礎研究本缺錢,還要額外去花錢”的理虧感。讓人財物配置情況得到有效改善。二是可以有效提升科普硬件資源開發水平,諸多科研院所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科普硬件資源,有諸多歷史遺留的珍貴物件,小如功勛遺寶、文獻資料、科研器件,大到“大國重器”預制件,劃時代的標志性裝置部件,它們中大多科普展示功能強大,但是潛力尚未開發。三是科普軟實力積淀已久,利用率不高。在出版科普讀物、開發科普展品、開展科普培訓等方面,科研院所已經積累了較為強大的人力資本和實踐經驗,產業化推廣能夠最大限度的將核能科普軟實力進行有效利用,推動科普文化作品和互動產品開發,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二)共建共享,構建核科普利益共同體?!耙换í毞挪皇谴?,百花盛開春滿園”。只有推動建立更加廣泛的核能利益共同體,才能最終實現核能科普共建共享。有學者指出,核行業公眾溝通普遍面臨“風險全自留但缺乏相應承受力”。針對核能行業,處理這種問題最主要途徑就是通過強化科普宣傳和溝通,建立核能利益共同體,提升各單位科普能力,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分擔。主要措施包括:一是繼續加強與行業內部科普團隊的溝通和交流,建立科普信息共享機制,推動產業鏈內科普有機聯系,提升新形勢下核能科普工作開展的應對能力。二是加強與多元化利益群體溝通,鼓勵支持者持續發聲,引導中立群體樹立正確的核能科普態度,強化對消極群體的長期科普跟進和訴求解答。三是繼續加強與社會影響力強的媒體合作與交流,為核能科普贏得更加廣泛的社會公眾認可提供可能性,讓部分關于核能的不實言論消滅在社會公眾核能素養普遍提升的中。(三)未雨綢繆,樹立科普“雙重”危機意識。樹立“雙重”危機意識是基于行業自身特點和現有科普工作開展情況所作出的判斷,即核能科普要對自身科普能力的弱項有充分的危機意識,也要時刻具備反危機意識,對未來科普工作開展可能存在的危機有充分的準備。一方面,要繼續正視核能科普存在的問題,并保持高度警覺,深刻分析問題存在的根源、產生的影響,制定解決的措施,堅持科普工作長期開展,長期總結,查缺補漏,推動科普“基業”水平不斷得到提升,“主業”工作隨之水漲船高;另一方面,核能時刻保持“核無小事”科普宣傳思維,時刻具備反危機意識,將挖掘科普空白地帶與提前布局科普推廣并重,力爭科普工作始終與公眾思維在同一個節拍上。有效做到處理現有危機,防范潛在危機,消滅重大危機。(四)砥礪奮進,持續推動特色化科普品牌建設?,F有核能科普品牌建設成效初顯,但是整體水平不高,未來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一是以企業文化統領科普品牌建設的方面要有更多的嘗試,突出文化品牌建設在科普工作中的引領作用;二是堅持核能科普品牌建設創新思維和親民意識,讓品牌始終走在社會公眾需求之前,走進社會公眾心里,形成深刻共鳴;三是堅持線上-線下科普品牌建設同步挖掘,同步籌劃,同步進行;四是要結合行業特色,深刻把握品牌定位,做好科學知識的傳播內容和途徑。
【參考文獻】
[1].《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2016-5-30.
[2]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核事件分級(INES)使用手冊[R].維也納,2001.
[3]科技部2017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N].人民日報,2018-12-19日15版.
[4]詹姆士•威爾遜(JamesQ.Wilson)等.《TheAtlanticMonthly》,1982-3.
[5]佟賀豐.科普投入的國內外對比研究及對策分析[J].科普研究,2006(4):3-8.
作者:賀明明 單位: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
- 上一篇: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現狀與對策
- 下一篇:績效工資改革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