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園建設困境破解

時間:2022-01-11 11:12:33

導語:小微企業園建設困境破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微企業園建設困境破解

近年來,浙江小微企業由“低、小、散、弱”向“高、精、專、優”轉型加快,小微企業園建設取得長足發展。然而,小微企業園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境:促進發展的宏觀政策多,處理具體問題和防范風險的具體舉措少;授人以魚的政策多,授人以漁的少;土地、融資、稅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多,其他方面的促進措施少。一是統籌規劃欠缺。部分地區雖然新建了眾多新定位新主題園區,但對新園區的規劃缺少統籌管理。這容易導致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扎堆建設,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熱門領域,長遠看將阻礙園區后期招商、運營和可持續發展。二是周邊配套不足。各地制定的發展指標和考核指標更注重園區數量、面積、入駐企業等內容,而忽略企業入駐的產業配套、生產配套、生活配套等綜合性需求,忽視相關配套和保障,給入駐企業和員工帶來不便,特別是一些偏僻園區配套設施的需求更加強烈。三是扶持措施不力。各級政府都出臺了促進小微企業轉型升級政策,特別是對入園小微企業指出了發展方向、提出了發展要求。但小微企業在信息、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相對缺乏,如果在這些方面沒有有效的扶持措施,即使是入駐園區,也易走回粗放式發展的老路。四是管理手段單一。園區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園區建設成功率不高,影響整體小微企業園政策的實施效果。讓企業入駐園區不是簡單為了搬到一起好管理,而是要發揮集聚優勢,產生1+1>2的效果。園區需采取相關有效措施,成為企業互補性、合作性的融合劑和催化劑。下階段,需在規范、引導、扶持、服務和市場監管等方面有所作為。

加強統籌規劃,舉好發展“指揮棒”。一是加強統籌規劃。在充分研究、論證基礎上,出臺統籌發展政策和管理措施,對小微企業園的定位、規劃、建設、管理等作出科學指導,避免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提高園區建設效率和成功率。二是強化省級指導。在省級層面,要做好頂層規劃,引導地方因地制宜規劃建設,防止一哄而上、亂拆亂建、只注重過程不注重結果。做好行業、產業的分析與發展指導,引導園區走產業細分的專業化路線。三是注重均衡發展。重視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小微企業園建設,以小微企業園建設契機,促進落后地區經濟發展,緩解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四是做好監督管理。既防止有名無實、偷梁換柱的情況,也防止只為短期政績的不可持續發展建設。

協調政企分工,出準制勝“驅動力”。由政府主導,突破土地年限、產權分割等制度瓶頸,建設園區公共建設類硬件設施。鼓勵企業完善產業鏈、產學研一體化、企業協作等產業配套,同時園區完善金融、咨詢、外貿、法務、人力資源管理等生產性服務。引導第三方企業和社會組織解決住房、商業設施、生活服務等生活保障。吸引社會資本共同建設園區配套設施,統一政府政策目標和社會資本盈利目標,實現多方共贏。

創新管理模式,用足提升“工具箱”。創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多提供潤滑劑,減少小微企業園的發展障礙。在土地、融資、稅收、技術和人才引進、知識產權轉化和保護、企業管理、市場推廣等各方面,出臺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形成園區集聚效應。為小微企業研究成果和新技術提供有效的轉化通道,促進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政府和園區管理部門合力為小微企業做好“扶上馬、送一程”服務,加快小微企業轉型升級,提升小微企業園區集聚效應。

強化園區管理,做對管理“運算符”。鼓勵和引導園區管理從傳統的招商和物業管理,向集管家、保姆、助手、顧問等角色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提供者和組織者轉變。加強公共服務管理,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共享,讓企業省心、省錢。引導企業抱團取暖,協助促進外部合作,發揮產業集聚優勢,達到合作共贏的效果。引導和鼓勵企業生產管理信息化、數字化,提高生產效率。利用園區集聚優勢,在融資、人才引進與培訓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支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招人難等問題。在研究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登記與保護、股權交易、法律法規咨詢等方面為小微企業提供相應服務,降低小微企業運營成本,提升小微企業生存能力和發展潛力。經實踐證明有效的創新性園區管理措施,應予以總結和推廣。

作者:徐潛宇 單位:浙江省機關后勤經濟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