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智慧社區建設研究

時間:2022-12-02 11:09:38

導語:“互聯網+”下智慧社區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下智慧社區建設研究

一、“互聯網+”概念及在實際應用中的優勢

(一)概念。國內互聯網+理念是在2012年11月提出的,通俗的來講,就是以互聯網+傳統行業,但是深層含義并不僅僅是簡單的兩者互相疊加,而是指利用現代化的信息通信技術及各個互聯網平臺與傳統行業進行融合,創造新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態。互聯網六大特征是: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連接一切。(二)優勢。智慧社區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改革主要是依托先進的網絡技術,將傳統的線下社區服務轉變為線上社區服務?;ヂ摼W具備以下優勢:①傳播速度快;②信息更迭快;③將各類信息有效融合。依托互聯網技術,對原有社區模式進行改進后,可以有效地在信息的傳達速度上,事件的解決效率以及人力物力成本支出上進行改進,不斷提升在社區中居住者的舒適度。

二、“互聯網+”在智慧社區的覆蓋區域

(一)物業管理。利用互聯網+背景打造出來的物業管理優勢將會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對停車位的智能管理,電梯運行的管理,綠地系統澆灌等內容,通過智慧社區的建設都可以依托系統進行管理,增強了社區安全性,降低了人工成本。(二)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在社區中的具體體現主要是購物,消費,交易等活動,現在依托智慧社區,就可以足不出戶將這些費用進行繳納,節約了業主的時間,同時也提高了社區的辦事效率。通過完善的系統服務,可以使得居住者生活得更加便捷舒適。(三)養老。智慧社區的建立可以利用高科技體感裝置在老人房間的安裝,管理人員可以及時對出現問題的老人進行救治。依托智慧社區對老人的,情況進行密切關注,將所有危險扼殺在搖籃之中,及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四)家居服務。通過智慧社區可以幫助居住者營造出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智慧社區系統可以與業主的家裝智能產品進行連接,為人們提供更為高效的生活方式。(五)教育。各類精品課程、網絡教學、微課資源共享等,共同構成了智慧教育的核心,互聯網下的智慧教育成為教育改革與創新的重要體現,孩子在學習中依托互聯網獲得更為準確的知識。(六)醫療。各類信息技術在醫療上的使用也是非常普及的,他不但實現了醫療系統的共通,同時也對各醫療設備進行了智能化的改造,為患者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務。智慧醫療的普及,提升了患者的隱私,以及治療舒適感,互聯網在醫療上有著廣泛的應用,不斷地提升我國醫學設施水平。

三、“互聯網+”背景下智慧社區技術設計

(一)智慧社區架構需求。在互聯網背景下,新型智慧社區系統構建服務體系,需要依據國家政策和相關條例的允許范圍進行建立,通過對國家政策及社區的相關條例進行充分解讀后,對各板塊的功能實現科學設計與服務方向的確定。在系統開始設計前期要明確各板塊之間的責任,實現各板塊之間相互協同,增加依托互聯網+背景建設的智慧社區服務平臺的穩定性,以及保證其服務水平,更好地為居住者提高良好的生活環境及社區服務。(二)智慧社區主要內容。智慧社區的主要功能是為生活在社區中的人們提供更為便捷的生活,需要滿足眾多內容,比如說信息的渠道,門戶服務,運營服務以及數據的收集及分析等內容。而門戶服務則是依托智能手機的相關應用平臺,為居民提供技術支持以及相關社區服務,這之間包括社區居民的管理,客服以及應用的管理等在內的多個門戶服務渠道。運營服務主要是指在系統運行過程中保護系統的平穩運行,以及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運營服務對系統的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數據的收集及分析主要是為了更好地為居民提供服務。通過對相關數據的收據以及交叉對比,獲得居民各位關心的內容,并對其進行豐富。智慧社區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在智能化產品普及的狀況下,社區服務也能緊隨時代潮流,通過智慧社區系統,可以在線上進行社區服務,不但節約了時間,還提升了效率。社區服務在運行過程中需要與政府進行結合,才能保證社區服務的平穩運行。(三)智慧社區流程設計。在這位社區系統投入運行時,最先觸及的內容就是相關內容的流程,對各個板塊內容進行豐富,通過多種渠道對平臺的基礎內容進行收集后,再根據業務的需求,將其在不同的板塊,獲得內容的知識。用戶在終端發起認證請求時,智慧社區可以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對用戶的信息加以驗證。居民信息得到驗證后就可以享受智慧社區的平臺服務。平臺系統的日常維護則需要對各個事件發生的流程進行詳細的記錄,并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包括對于事件管理流程以及問題管理流程的分析與解決,主要是對系統在運行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且及時的解決。

四、“互聯網+”背景下智慧社區的實施路徑

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智慧社區技術設計完成后,在推廣中,建立有效評價機制,通過評價機制的建立不斷地對智慧社區系統進行完善與提升。(一)依靠政府引導。智慧社區的推廣在智慧社區的建設中非常重要,在智慧社區的推廣中就可以依靠政府的力量來進行有效的引導。政府通過頒發文件,引導更多的人了解智慧社區,并對智慧社區進行使用。此舉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回社區推廣較慢的問題,對后續的工作開展也有很大的幫助。(二)加強基礎建設。智慧社區歸根結底還是要為人服務的,通過對居民醫院的調查后對智慧社區的功能進行不斷的完善,提高社區網絡的覆蓋以及增強系統的可承載度,為智慧社區的大面積普及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由于智慧社區是依托互聯網加進行建立的,在居民住宅附近的網絡基站以及硬件設施要完善。利用智慧社區居民的智能家電將各項信息通過自動化,云計算等技術實現和網絡互聯,對網絡渠道進行精準的控制,并基于此設計相應的算法,不但可以保證各設備之間完成獨立的工作,同時可以是具有互補功能的設備之間形成良好的協同工作,最終為人們提供更加全面智能的服務。(三)滿足居民需求。社區的存在本來就是為了滿足居民日常需求,智慧社區的建設也是基于此進行的,因此在進行智慧社區的建設時,要對內部與外部的資源進行整合,為居住者提供更為完善的服務。當前我國智慧社區的發展已經取得初步的成果,在設計智慧社區前,已經對居民的需求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在進行智慧社區的不斷推廣中將收集到的問題不斷進行解決優化,最終達到全面滿足居民需求的目標。(四)建立評價機制。智慧社區在建立初期,沒有很多的數據樣本供參考分析,因此,智慧社區的設計更多的是依靠大數據進行設計??赡茉O計出來的成品可以滿足當前居民的需求,但是并不能提升居民的居住舒適感。想要提升當前社區居民的居住舒適感,就需要對居民的要求進行不斷的收集,智慧社區的建設本身就是依托互聯網+進行的,因此在智慧社區系統中可以設立一個評價機制,管理人員通過收集評價的內容以及反饋的問題,對當前智慧社區進行不斷的完善與提升,逐步建立適合當前居住者的智慧社區。

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智慧社區的建設,通過對居民的需求進行收集分析,設計出符合居民需求的智慧社區。在建立智慧社區過程中,同時也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不斷的依據現實情況進行改善,為后期維護降低成本,同時幫助當地居民,有效的了解智慧社區,認可智慧社區并達到善用智慧社區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姜明月.基于“互聯網+”背景下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典型問題探究[J].智庫時代,2017(13):217,219.

[2]王海燕.互聯網+背景下青島市智慧社區治理模式研究[J].廣東經濟,2017(4):56-57.

[3]鄧曉寧.淺析“互聯網+”背景下智慧校園的特征與構建[J].中國培訓,2018(5):72-74.

[4]趙鑫,曹偉平,張媛.“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思路與探討[J].中國市場,2018(4):255-256.

作者:楊華玲 單位: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