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探究
時間:2022-06-22 10:48:59
導語: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專業群建設是高職院校整合教學資源,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內涵發展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和主要抓手。本文闡述了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意義和原則,從專業群搭建的優化機制、教學資源共享機制、專業群建設的保障機制三個維度進一步探索了“雙高”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路徑。
[關鍵詞]專業群;建設維度;建設路徑
一、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背景及意義
為推進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完善現代職教體系,國務院在2019年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該方案明確指出:“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職業教育必須堅持多元辦學主體,集中校企合作之力,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由此可見,專業群建設迫在眉睫,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的制度設計,不僅關系到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更是我國新時代經濟發展的人才支撐。因此,高職院校建設高水平的專業群不僅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中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緊迫需求的關鍵和主要抓手,更是高職院校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推進高職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內在需求。(一)建設高水平的專業群是服務經濟社會的外在需要。在全國教育大會中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服務社會,高等教育的職能之一就是服務社會,職教具有兩種屬性,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因此立德樹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是職教的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建設高水平的專業群,發揮專業的集群優勢,提升服務產業的能力,促進校企合作更加地深入開展合作,有助于高職院校更好地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扎根中國大地,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思想,貫徹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理念,為中國產業全球化提供高素質綜合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和支撐。(二)建設高水平的專業群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必然追求。專業群建設是高職院校促進其內涵發展,辦出自己品牌特色的關鍵抓手。在生源競爭逐漸激烈、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專業群建設,有利于學校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既發展了核心龍頭專業,又發揮該專業的引領輻射作用,促進其相關專業的同步發展,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專業群建設還有利于優化專業結構,調整專業發展方向,并根據市場發展動態,靈活的調整專業方向,積極培育市場急需的新興專業。
二、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原則
(一)外部的邏輯起點:產教對接的組群原則。重點優先建設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高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雙高計劃”是落實職教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重要制度設計,也是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大闊步發展的“先手棋”。高職院校要提升專業群建設水平,科學組群是前提,科學組群是發揮專業群集聚效應的前提,從學校的專業布局來看,專業群要面向地方重點產業和支柱產業鏈并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和辦學資源,實現專業結構和產業結構有效對接,精準分析產業需求與人才培養供給之間的交集地帶,實現專業群與產業鏈或者崗位群的無縫對接。從“雙高計劃”所屬專業大類的分布情況來看,位居榜首的是裝備制造大類,其次是交通運輸大類、電子信息大類、財經商貿大類。從分布圖不難看出,這些位居前四的專業大類就是我們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中國制造靠高技能技術人才支撐!(二)內部之間的相關性:能力本位、共享資源的教學組織原則。高職院校通過組建專業群,將原來分散的單個專業發展目標整合到專業群整體發展目標上來,使資源配置指向更集中,同時專業群建設可以更好地進行系統化教學改革設計,開展基于教師、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專業群建設還必須將高職教育的產教融合發展聚焦到校企合作資源整合上,將相關專業資源要素充分集中,實現群內資源優勢互補,發揮資源規模效益,同時通過建設與發展,調整優化資源規模效益,調整優化資源要素組合方式,增進資源效益。專業群組群天然趨向于建設高度共享的實訓基地、技術平臺、教師團隊等辦學載體,從而有效克服單個專業在資源共建共享廣度和深度上的局限性,最大限度發揮專業群在資源共建共享上更為強大的動力!
三、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探究
(一)建立專業群搭建的優化機制,評價其科學性。專業群代表學校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發展未來的方向和重點。組群邏輯是否合理科學是專業群能否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1.專業群組群的必要性,這是專業群建設的出發點高職院校必須轉變思維定勢,認真思考產業需求在哪里,產業需要我去做什么,仔細分析和調研本區域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行業領域。專業群之所以搭建成功,前提是對接產業鏈,而不是專業的簡單疊加,專業群建設的“腳”適合崗位群的“鞋”。因此高職院校在組群之前必須對產業鏈或者是崗位群進行認真的調研和科學的分析。專業群的構建必須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符合院校發展需求,必須為專業建設帶來新的增長點。2.專業群組群的合理性,這是專業群建設的支撐點主要考察群內專業之間的關系,既群結構的合理性,具體評價專業群層次結構是否合理,相關專業與核心專業是否構成優勢互補關系,能否構成專業間的合作共享,進而共同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增強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社會能力。3.專業群組群的可行性,這是專業群建設的立足點高職院校要使專業群能夠持續健康發展,一定要有支撐專業群發展目標的資源,專業群發展的關鍵要素主要有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技術研發與服務、培訓等,因此專業群建設的可行性主要考察這些要素資源的關聯性、共享性和互補性。(二)堅持專業群發展的共享機制,提升其有效性。轉變學科本位思維,堅持能力本位思想,重構課程結構體系。課程結構體系是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主體,在專業群對接產業鏈的背景下,職業院校要回答:新的課程結構體系如何對接產業鏈的需求?如何體現能力本位而不是學科(知識)本位?如何為人才提供有效的多樣化的成才路徑?簡言之,高職院校的專業群建設要遵循崗位群的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將學習體系和課程體系結合起來,實行工學結合,以工作推動學習或在工作中學習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結構體系的形態,應該是菜單式、模塊式、開放型的:教學模塊與專業課程的內容,應該是高度對接崗位能力和職業標準,反映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通過內容和形式的創新,使課程和教材與生產過程緊密結合;專業群的教學質量標準和學生成才路徑應該是多樣化的,并對學生開放、可選,專業群的教學過程應該是面向企業一線真實具體的生產過程的技能型培養模式,構建螺旋式上升的項目訓練體系。這些理念和指導思想都要求專業群的課程結構實現顛覆性的設計和修訂,其前提是,改變傳統思維定式,打破學科(知識)本位,以就業為導向,堅持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融合培養,根據企業行業崗位群的職業技能需求分析,確定從事行業所應具備的能力,制定課程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根據職業目標開展教學活動,最后考察學生的職業技能是否達標。(三)強化專業群提升的保障機制,促進其持續性。為了促進專業群能夠在一個良性循環中健康發展,高職院校必須強化質量保證,完善保障機制。首先,高職院校必須建立專業群的質量標準,專業群建設與學院的教學質量內部診斷與改進有機融合,并作為學院質量診改的重頭戲,依托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平臺,構建以專業、課程、教師、學生、四位一體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分析人才培養的成效及其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開展周期性的質量診斷與改進,確保人才培養的契合企業行業的崗位需求,并形成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其次,完善專業群建設的外部質量保證體系,開展第三方社會評價,推進專業群建設的人才培養質量監測與質量評價,建立畢業生追蹤反饋、用人單位(雇主)的滿意度調查研究等反饋機制,依據反饋結果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修正專業群建設質量標準,最后,高職院校必須建立一個動態、開放、靈活、有效的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績效考評和激勵機制,從內部激發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創業動力、技術研發水平,為專業群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人力保障。
總之,在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的新時代,高職院校在人才供給質量擔當主要角色,而緊密對接崗位群和產業鏈的專業群建設將成為高職院校助推人才培養質量的內驅動力,未來高職院校必須面向產業結構變化,經濟快速發展的主陣營,面向未來,以專業群建設為契機辦出特色和內涵,完善新時期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體系,推進高職教育更加硬核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EB/OL].2019-2-13.
[2]夏楊福,馬發生.重構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微觀教學組織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9).
[3]王建華,張建平.高職院校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建設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4(12):75-78.
[4]聶永成.高職教育專業設置預警機制構建:必要性、原則與實踐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7(28):44-49.
[5]趙昕,張峰.基于產業集群的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基本內涵與特征[J].職業技術教育,2013(4):36-40.
[6]袁洪志.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7(4):52-54.
作者:王麗娜 單位:汕尾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科研單位財務團隊建設初探
- 下一篇:淺談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與學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