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標準體系建設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05-08 09:47:42

導語:農業標準體系建設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標準體系建設現狀與對策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云南省紅河州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取得的主要成績和存在問題,如農業標準化工作滯后、體系不健全、監督檢測體系有待完善和推廣力度不夠等,提出建立和完善紅河州農業標準化工作的保障措施、農業標準體系、監督檢測體系和強化經費投入等對策。

[關鍵詞]農業標準化;現狀對策;紅河州

1紅河州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取得的成績

1.1農業標準化推進取得新突破。1.1.1加強地方規范的制定。根據《紅河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紅河州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2017年重點制訂23個云南省紅河州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完善和推廣運用已制訂的10個生產技術規程。1.1.2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截至2017年,全州農業龍頭企業362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692個,家庭農場121個,種養殖大戶537戶,基本建成農業莊園9個,農業企業“小巨人”4戶;建成蔬菜標準園15個、水果標準園9個、茶葉標準園3個;省級以上畜禽示范場42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6家。1.2農業產品品牌取得新突破。近年來,紅河州農產品品牌數量穩定增長。全州“三品一標”農產品質量認證共計268個,其中有機產品2個,綠色產品80個,無公害產品177個,地理標志9個。開遠樂百道辦事處蜜桃等7個村鎮被評為農業部“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紅河州和源農業有限公司及其他7家企業20個食用農產品榮獲云南省名牌產品。1.3農產品監管能力提升取得新突破。1.3.1建立監管體系。全州除1個縣(市)未成立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外,12個縣(市)分別成立農產品質量監管科(股),132個鄉鎮已通過編辦審批,全部掛牌成立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站。瀘西、石屏、開遠等縣(市)部分行政村聘請了一名村干部擔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1.3.2快速健全檢測體系。紅河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和12個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全部通過州級初驗,占竣工驗收的100%。紅河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和開遠、彌勒、瀘西3個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通過云南省農業廳的機構考核和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資質認定,已開展農產品檢測。

2紅河州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認識不足,農業管理和生產者的農業標準化意識淡薄。二是農業標準化覆蓋率低,體系不健全?,F行農業標準的技術含量比較低,與國際標準對接度差,還不能完全適應紅河州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生產的新形勢,因此農業標準的制定工作有待加強。三是監督檢測體系有待完善。四是農業標準推廣力度不夠。當前,由于紅河州財政收入有限,農業標準化推廣經費落實不到位,影響推廣工作的開展。

3紅河州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對策

3.1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3.1.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成立紅河州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農業的州政府領導擔任,副組長由州農業局主要領導擔任,財政、質監、食藥、工商、環保、衛生、水利、糧食和檢驗檢疫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各縣(市)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按照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負責本縣(市)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各項推進工作,做好統籌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將工作落到實處。3.1.2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協同機制。在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相關成員單位要按照各自職責開展好相關工作,明確責任分工,加強協同配合,充分發揮整體聯動優勢,形成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管理工作合力,確保此項工作順利推進。3.2完善農業標準體系。一是加快制定農業標準。按《紅河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紅河州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落實生產技術規程的制訂,形成系統的農產品標準體系,并推廣運用到種養殖環節,逐步構建與市場高度融合的完整標準體系。二是強化標準集成應用。加快標準集成示范推廣工作,加強“三園兩場”創建和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推動“菜籃子”大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現代農業示范區整建制按標生產。三是緊緊圍繞發展紅河州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需要,積極引進實用的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在推進紅河州農業標準化工作中,對于強制性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要堅決執行,推薦性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參照執行。由于農業標準有地域性、時效性特征。所以,在執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時,要做好地方標準、生產技術規程的制(修)訂工作。3.3健全監督檢測體系,完善服務功能。各縣(市)要按照中央、省的要求,全面健全監督檢測體系。一是監管體系。2018年,全州所有縣(市)、鄉(鎮)分別成立農產品質量監管科(股)和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站,并保證人員到位、經費到位,形成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有機構、有人員、有裝備”的標準化體系,并開展監管工作;全面建立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二是檢測體系。不斷完善幫扶機制,州級檢驗檢測中心和已取得資質的縣級檢測站要開展對口幫扶和培訓工作,確保在2018年全州縣級檢測站全部通過云南省農業廳機構考核和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資質認定,并開展檢測工作,為紅河州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提供技術支撐[1]。3.4增加經費投入,建設示范基地。各級政府要將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同時,將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強化監督檢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要與紅河州百萬畝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南部山區綜合開發和紅河谷經濟開發開放帶布局規劃相結合,以標準化生產為依托,以實施“紅河九紅”農產品品牌戰略規劃為核心,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的生產基地以及加快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和國家級出口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基地建設。同時,對積極參與標準化基地建設并取得成效的企業給予資金獎勵。通過幾年時間,解決紅河州農業生產規模小、經營分散的現狀,實現農業生產的區域化、規?;?、標準化、產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白樸.溫州市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溫州市農業科技,2008(1):1-4.

作者:李字明 王麗波 楊璐羽 張馨予 趙錦航 李興江 單位:紅河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