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創新體系建設思考

時間:2022-10-25 08:31:55

導語:青島創新體系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島創新體系建設思考

1青島市在“一帶一路”中的角色定位

青島市召開的“建設新亞歐大陸橋橋頭堡參與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研討會對青島在國家“一帶一路”中的戰略定位做了深入探討。青島位于山東半島東南部,膠東半島東部,東、南瀕臨黃海,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地處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海陸交匯地帶,位于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區的結合部。作為我國東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區位優越的經濟中心,擁有整合內陸和海外雙向開放資源的強大功能,要把青島積極打造成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綜合樞紐城市。青島要想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必須立足于世界眼光和國際標準,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創新體系,建設成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這不僅可以有效破解發展瓶頸,也是“一帶一路”背景下促進青島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還是青島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必經之路?!耙粠б宦贰毙聭鹇詾榍鄭u市全面建設創新體系提出的新要求和制定的新目標,為全面構建青島市自主創新、集成創新、互動創新、開放創新的創新體系注入了新動力。青島市在推進創新體系建設時要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發展機遇,破解發展瓶頸,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2“一帶一路”下青島市創新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2.1青島市創新體系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首先“一帶一路”建設中作為開放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港口城市。和同類城市相比,青島在科技人才建設方面非常缺乏。例如2015年,青島市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為48626人年,僅為上海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的28.30%。其次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才數量質量嚴重不足。青島市人才引進計劃剛剛步入正軌,“一帶一路”對人才結構的要求的還遠未實現,人才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高。尤其是人才質量方面,過于重視高學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而高新技術型和應用技術型人才還遠未達到其他沿海城市平均水平,熟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多種知識的人才更加貧乏。2.2青島市創新體系資金投入存在的問題。首先在研發經費方面,同樣以“一帶一路”沿海代表城市上海作為對比,雖然青島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占總經費投入的比例明顯高于上海,達到了85.88%,上海僅為57.78%。但是上海在總研發經費投入方面是遠遠高于青島的資金投入的。2015年,青島的R&D經費內部支出總額為2637076萬元,僅為上海R&D內部經費的28.17%。而且,上海R&D經費支出占上海市生產總值比例為3.73%,而青島市僅占0.03%。而青島政府在研發經費投入方面也是嚴重不足的,僅為青島研發經費總投入的12.30%,而上海卻占到了36.40%。其次研發活動類型的資金投入比例失調。2015年,用于研發試驗研究的經費占到總經費內部支出的89.17%,而能帶來長久技術領先優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經費支出所占比例嚴重偏低,尤其是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用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經費僅占0.75%,這是一種低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可能導致高校和研究機構存在大量與企業重復的研發活動。最后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金不足。青島市R&D經費內部支出中來自境外資金為21041萬元,且連續幾年呈上升趨勢。但是與同為沿海港口城市的上海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僅為上海境外經費的13.92%。說明在“一帶一路”戰略下,青島還遠遠沒有達到高效吸收沿線國家資金資源的目標。2.3青島市主要支撐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青島的科技孵化器、公共研發平臺利用率遠遠低于上海、天津、深圳、福州等沿海城市。一方面是由于孵化器和平臺的宣傳不到位,使各創新主體合作不積極、不充分。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將大量資金投入到儀器購置上,導致后期的和推廣力度不夠,沒有發揮好平臺中介的作用。另外,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推進,青島與沿線國家逐漸建立了雙多邊合作機制,但是青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支撐體系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共建重點項目庫和平臺數量遠未達到理想目標水平,共建支撐體系尚不成熟。2.4青島市創新體系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首先是青島市科研成果轉化率低。主要表現為青島高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弱,人才、資金、技術、信息使用效率低結合力度差。2015年青島全市全年的技術交易額為89.54億,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比重偏小,還不足20%。其次是知識產權保護缺失。青島市市場規范體系不完善,知識產權保護不到位,市場上假冒偽劣現象普遍,作為最主要的科技創新主體企業仍然存在為了引進而引進的思想,創新主體嚴重缺乏創新動力。最后是青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學術論文合作嚴重不足。青島與沿線國家的人才和資金交流取得非常可觀的成績,但是在科技、學術論文合作方面仍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尤其是合作論文與被引頻次等狀況極不樂觀,根據數據庫檢索發現,甚至中國整體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論文合作數量都遠遠低于青島與發達國家的合作水平。

3“一帶一路”下青島市創新體系建設政策建議

3.1全球統籌,追求個性發展。3.1.1立足世界眼光和國際標準。首先要立足于世界眼光和國際標準,這既是青島《關于實施“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若干意見》和《愿景與行動》對青島全面發展、經濟轉型的新要求和新目標,更是青島進行創新體系建設和理論研究,進而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必經之路。全球化統籌要求系統設計創新戰略,人才、資金、技術、支撐體系等一系列的資源與環境都要站在國際的高度進行自主創新和協同發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積極、充分的合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創新資源優化配置,拉動經濟持續升溫,提升與沿線國家貿易水平。3.1.2建設具有青島特色的創新體系。青島作為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區位優越的創新中心,要想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除了要立足于世界眼光和國際標準,還要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創新體系,打造成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建設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將國家級海洋科研、名牌產業群等優勢資源作為青島創新體系的建設重點和發展特色,打造適合雙多邊發展的國際環境,高效利用要素稟賦邁向國際。3.2重視技術,提升綜合創新。3.2.1自主創新。自主創新是創新體系建設的推動力和高度融入“一帶一路”的主要支撐力量,是實現持續的經濟發展的關鍵路徑。自主創新在青島已經逐漸得到了重視,2015年青島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了許多重大專項,主要是集中在新材料、高端設備與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海工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也得到了重點支持。但是面對青島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高層次科技人才和技術性人才匱乏、科技投入總量不足的現狀,僅僅依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技術、人才是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青島必須將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統籌考慮創新體系其他主體,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結合自身要素優勢,打造自主創新示范區,走自主創新為主、引進吸收為輔的科學發展道路,推動經濟持續發展。3.2.2科技協同。隨著技術的快速更新和創新難度持續提升,科技創新逐漸由獨立創新、集成創新轉向了開放式創新;由直線式、鏈條式發展轉向了協同發展的道路。科技協同要緊緊圍繞以主要支撐體系為中介的產學研協同。產學研合作要以市場調節為主、政府調控為輔,充分發揮主要支撐體系的中介作用,增強主體間信息、人才、技術等創新資源的密切交流,促進科技協同發展,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經濟效益最大化。3.3氛圍營造,優化創新環境。3.3.1集聚科技創新的人力資源。一方面要加強高校和科研機構基礎研究型和應用研究型人才的培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向企業輸送高端技術性人才。高校和科研機構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學科,培育創新創業型人才、多學科交叉與融合型人才和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另一方面要積極完善“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人才培養引進機制,打造國際化人才交流平臺,保證人才的數量質量結構優化,嚴格要求引進人才具備全面的國際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知識和綜合管理能力,培養高效能溝通、跨領域合作的創新型人才。3.3.2完善科技創新的投融資體系??萍紕撔碌馁Y金建設主要依賴于創新主體,因此首先要尋求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遵循財政科技投入與社會資金搭配機制和市場選擇項目機制,完善科技創新的投融資體系。同時還要加大科技專項資金投入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金引入,學習上海、天津、福州等沿海城市,積極利用外資進行國內自主創新。在研發經費使用方面要主要投入到能帶來長久技術領先優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當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3.3.3加強科技創新的支撐體系建設。科技創新的支撐體系往往具有客觀性、動態性和戰略性的特點,支撐著創新主體的協同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此,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進一步增加孵化器、創新平臺等支撐體系的數量,并且積極發揮創新創業平臺的標桿示范作用,提高支撐體系的整體質量和水平,結合國家級海洋科研、名牌產業群等青島自身特色打造專業化的支撐體系。二是支撐體系和政府雙方都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中介作用,增強創新主體間合作,進而提高孵化器和創新平臺等支撐體系的利用率。三是積極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共同推進科技創新的支撐體系建設,是雙多邊合作逐漸走向成熟。3.3.4完善成果轉化評價體系。科技成果轉化是創新體系建設的直接結果,一系列的人才、資金、信息等創新資源的投入最終都表現為科技成果輸出。導致青島創新體系的成果轉化率低的原因,除了資源投入不足、質量不佳以外,還有成果轉化評價體系的不完善這一關鍵因素。因此,保證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技成果轉化,還要從評價體系入手。首先建設中試基地、檢測中心、國家級成果轉化中心、數據信息中心等支持平臺,將高校和科研機構仍停留在小試階段的科研成果向前推進,對科技成果轉化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監督。其次要加強科技成果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體制,嚴厲打擊抄襲、剽竊行為,強化源頭創新和自主研發能力,創建自主創新的良好創新創業環境。最后還要增加與沿線國家的國際交流和科技合作的頻次和效率,持續增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術論文合作力度,尤其是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合作力度。

作者:閆紅彩 單位: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